醫生告誡:又一個主動脈夾層患者沒有搶救過來,5大症狀需警惕

“醫生,醫生,求求你告訴我,我家老頭咋就說沒就沒了”,一位50多歲的大媽痛哭流涕,拽著醫生的手不放。幾個年輕的子女也面露悲痛,還懂事的勸著大媽注意身體。

醫生告誡:又一個主動脈夾層患者沒有搶救過來,5大症狀需警惕

雖然見慣了生離死別,醫生和護士也都非常不忍心,因為剛剛去世的大伯,走的太急了。

這名56歲的大伯是因為最近總是背痛,昨天又劇烈的背痛一天來醫院就診的。大伯主訴症狀是背部劇痛,就像是被撕裂的一般,之後便是持續的疼痛,只不過沒了起初那般的劇痛。

醫生詢問了大伯的病史,大伯有4年的高血壓病史,期間並未進行規律性服用降壓藥,血壓時常處於高水平狀態,血壓最高竟達190/115mmHg。

醫生告誡:又一個主動脈夾層患者沒有搶救過來,5大症狀需警惕

於是,護士立即給大伯進行血壓測量,發現左右手血壓差高達25mmHg。一般情況下,人的左右手的血壓差維持在5~10mmHg。急診科的同事立馬反應過來,突發撕裂樣的背痛,左右手血壓差的加大,這很有可能是主動脈夾層!

因為大伯之前已經耽擱了幾天,背部劇痛才來就診。醫生反應再快也沒有病情惡化快。還沒等急救,大伯就從凳子上滑到,喊不應聲,頸動脈搏動和呼吸已經停止了。

後來,經過醫生的全力搶救,大伯仍然去世了。

醫生告誡:又一個主動脈夾層患者沒有搶救過來,5大症狀需警惕

據一項回顧性研究顯示,主動脈夾層(Ⅰ 型)發病後的死亡率為每小時增加 1%,發病 48 小時將有一半的病人會因為主動脈破裂等原因死亡。在中國,有統計按發病率計算,每年只有 1% 的患者得到救治,其餘 99% 的患者都最終死亡或者喪失生活能力。

什麼是主動脈夾層?

即由於內膜局部撕裂,受到強有力的血液衝擊,內膜逐步剝離、擴展,在動脈內形成真、假兩腔,從而導致一系列包括撕裂樣疼痛的表現。

主動脈是身體的主幹血管,承受直接來自心臟跳動的壓力,血流量巨大,出現內膜層撕裂,如果不進行恰當和及時的治療,破裂的機會常大,如同江河決堤,一旦破裂,病人會在幾分鐘內死亡。

5大症狀需警惕主動脈夾層

1.疼痛

85%以上的患者急性期可出現典型的突發胸骨後劇烈疼痛,呈刀割或撕裂樣尖銳性疼痛,有些疼痛隨著心跳而加劇,有窒息感甚至瀕死的極度恐懼感。

醫生告誡:又一個主動脈夾層患者沒有搶救過來,5大症狀需警惕

出現的部位:多數在前胸部靠近胸骨並放射到肩背部特別是肩胛部。

2.休克

有近50%的患者因劇烈疼痛可出現休克、焦慮不安、大汗淋漓、面色蒼白、皮膚溼冷、心跳加速。

與一般休克不同的是血壓常與休克表現並不平行,血壓下降不明顯,甚至不降或反而升高,這可能與腎動脈受累引起腎臟缺血或弓降主動脈受阻有關,引起血壓的升高。

血壓下降明顯多表明主動脈夾層向外破裂的發生。

3.高血壓

主動脈夾層患者的血壓升高以收縮壓和平均壓為主,其中收縮壓是反映主動脈彈性和強硬度的一個重要指標。右上肢受主動脈夾層影響較小,可作為臨床檢測的標準血壓。

醫生告誡:又一個主動脈夾層患者沒有搶救過來,5大症狀需警惕

約80%的患者可有高血壓,這可能與主動脈弓壓力感受器受累釋放兒茶酚胺或腎動脈阻塞引起腎缺血導致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激活有關。

4.神經系統障礙

腦缺血、知覺紊亂、頭暈、意識模糊、嗜睡、暈厥是主動脈夾層常見的神經系統障礙症狀,多由主動脈夾層累及供應腦或脊髓的動脈引起。

如疾病累及前脊髓動脈,患者還會出現脊髓囊缺血癥狀;若椎動脈側枝循環不充分,患者會失明、偏癱。

5.主動脈破裂

主動脈夾層最常見的死亡原因是向管腔外破裂,破口常位於升主動脈且就在內膜撕裂處附近,最常引起心臟壓塞。常出現失血性休克的表現,如面色蒼白、四肢冰冷、大汗淋漓、極度煩躁以及血壓下降。

醫生告誡:又一個主動脈夾層患者沒有搶救過來,5大症狀需警惕

主動脈夾層的高危因素

包括高血壓、吸菸,一些遺傳因素比如馬凡氏綜合徵、特納氏綜合徵等,還有動脈粥樣硬化、先天性的血管病變等。有這些病的病人比較容易患主動脈夾層。

最為常見的主動脈夾層誘因是高血壓。

幾乎所有的主動脈夾層患者都存在控制不良的高血壓現象。換句話說,高血壓的控制對於主動脈夾層的預防、治療、預後有著全面的影響,是最基本和最不能忽視的治療和預防手段。

主動脈夾層的預防應從高血壓的預防入手,生活習慣方面戒菸限酒,切莫暴飲暴食、工作或玩樂到三更半夜,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及飲食習慣,將血壓控制於正常範圍內。

一旦高血壓患者出現胸背肩部隱痛或撕裂樣疼痛,建議立即就醫。

在心情激動、劇烈運動時出現胸悶痛,則要到醫院控制血壓治療,減少再破裂的危險,讓醫生有機會做下一步的手術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