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友蘭和錢穆是如何評價孔子之天命觀的?

一、馮友蘭的觀點

(一)馮友蘭認為孔子所說天命是上帝的命令

馮友蘭認為孔子所說的天基本上仍然是當時的傳統的宗教所說的天、帝或上帝,是宇宙的最高主宰者。“天命”是上帝的命令。

他還認為孔子經常將“天”和“命”分開來講,二者有時可互易,有時不可互易,但孔子所說的“天”著重指似乎有意志,可以理解的那個力量。而命好像是指沒有意志又不可以理解的那個力量。

馮友蘭和錢穆是如何評價孔子之天命觀的?

(二)馮友蘭認為孔子特別看重人的社會生活所受天命的支配

馮友蘭認為孔子的天命對人有決定性的力量。人的生死、貧富、貴賤、以及成功、失敗,都是由天命決定的。但是人還是可以儘自己的力量,做他自己所認為是應該做的事,不管成功或失敗。

與此同時,馮友蘭還認為孔子對天命的威力加了限制,即人的道德品質是人的自己的努力所決定的,與天命完全無關。天命可以叫人的道德行為不能成功,但不能叫人不做道德行為。

馮友蘭和錢穆是如何評價孔子之天命觀的?

二、錢穆的觀點

(一)錢穆認為天命與人生是合而為一的

錢穆認為中國人是把“天”與“人”和合起來看。中國人認為“天命”就 表露在“人生”上。離開“人生”,也就無從來講“天命”。離開“天命”,也就無從來講“人生”。所以中國古人認為“人生”與“天命”最高貴最偉大處,便在能把他們兩者和合為一。

離開了人,又從何處來證明有天。所以中國古人,認為一切人文演進都順從天道來。違背了天命,即無人文可言。“天命”“人生”和合為一,這一觀念,中國古人早有認識。

錢穆認為“天人合一”觀,是中國古代文化最古老最有貢獻的一種主張。

馮友蘭和錢穆是如何評價孔子之天命觀的?

​(二)錢穆認為孔子的一生即與天命相合

錢穆說,即如孔子的一生,便全由天命,細讀《論語》便知。

子曰:“五十而知天命”,“天生德於予”,又曰:“知我者,其天乎!”“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倘孔子一生全可由孔子自己一人作主宰,不關天命,則孔子的天命和他的人生便分為二。

離開天命,專論孔子個人的私生活,則孔子一生的意義與價值就減少了。就此而言,孔子的人生即是天命,天命也即是人生,雙方意義價值無窮。換言之,亦可說,人生離去了天命,便全無意義價值可言。但孔子的私生活可以這樣講,別人不能。

(三)錢穆認為孔子知天命亦是實現了人生最高宗旨

錢穆認為讀《莊子·齊物論》,便知天之所生謂之物。人生亦為萬物之一。人生之所以異於萬物者,即在其能獨近於天命,能與天命最相合一,所以說“天人合一”。

此義宏深,又豈是人生於天命相離遠者所能知。果使人生離於天命遠,則人生亦同於萬物與萬物無大相異,亦無足貴矣。故就人生論之,人生最大目標、最高宗旨,即在能發明天命。

孔子為儒家所奉稱最知天命者,其他自顏淵以下,其人品德性之高下,即各以其離於天命遠近為分別。這是中國古代論人生之最高宗旨,後代人亦與此不遠。這可說中我中華民族論學分別之大體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