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車比房再比牆 讓藝術改變生活

以學校的形式發現和尋找好畫家,既可以讓畫家的水平得到一個質的提升,又可以通過學校手中市場的力量將好畫家的作品進行傳播。

比車比房再比牆 讓藝術改變生活

曾經採訪過一個藝術家,他非常懼怕市場,他害怕市場把藝術給毀了。誠然,他的擔心不無道理,一方面,藝術的獨立性要求藝術遠離市場,另一方面,藝術品市場也成就了許多的藝術家,成就藝術的發展。從上世紀70年代到今天,中國藝術品市場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同時由於時間太短和群眾基礎太差,和國際藝術品市場相比,我們的藝術品市場還太不完善,問題多多,機遇多多,而且,中國文化產業還發展還處於極低的水平,十八大後而呼喚文化迴歸的呼聲越來越高,甚至很多學者提到了民族存亡的高度,不難看出。不僅僅是中國政府正在全力推進文化產業的步伐,物質財富充裕的中國人又開始覺醒,回來關注自己民族的精神需求。

比車比房再比牆 讓藝術改變生活

市場的亂象,呼喚規範和適合國情的新模式,能讓藝術和市場合理而相對獨立的融合,真正讓文化藝術迴歸民族的血液裡。

物質需求是人的基本需求,精神需求才是人的最終需求,30餘年經濟發展,解決了中國人的物質需求,而文化沙漠化也讓國人嚐盡了道德淪喪的苦頭,文化需求的增長和文化沙漠化的現實,導致了藝術品市場的亂象,大師滿天飛,假畫遍地,真正的藝術沒有市場,如何在這種亂象下,創新模式,重建藝術品臺呢?杭洲和駱寶玲進行了長時間的思考,一邊是有價值的藝術家的作品找不到買家,實現價值體現。一邊是企業家和收藏者因為不懂而在盲目投資,比如河南有一位80多歲的老畫家,師承潘天壽,藝術水平高,功底深厚,但一直未能引起市場的重視,甚至老人兩位女兒雙雙下崗,家庭生活境遇很差。墨客董事長杭洲得知這一情況後,主動聯繫老先生,告訴他:“老師,生活的事您不用操心,咱倆既然是忘年交,這點忙我還幫得上。”於是杭洲每月向老先生提供生活補助。

比車比房再比牆 讓藝術改變生活

生活問題解決的畫家,筆端也開始有所改變,更為大膽寫意的用筆開始展現在畫卷上。

河南省舉辦“河南十位老畫家展覽”時,杭洲鼓勵老畫家參展,結果一眼就被一家知名書畫院籤走,現在成為喜歡書畫藝術的人的搶手貨,每平方尺2萬元。

這是個較為典型的例子。“當時是真心想幫他渡過難關,覺得80多歲的老畫家不應該有此境遇,我們沒什麼功利心,現在老先生的身價倍增,是我們很高興的事。”杭洲說。

這樣情況並不是個例,好畫自有賞識人,沒有市場,這樣的畫家和他的國畫不會被更多人知曉,市場成為最大推手。

讓真正的藝術走向千家萬戶,無疑,辦學是最好的途徑。

比車比房再比牆 讓藝術改變生活

比車比房再比牆 讓藝術改變生活

比車比房再比牆 讓藝術改變生活

以培訓班的形式發現和尋找好畫家,既可以讓畫家的水平得到一個質的提升,又可以通過學校手中市場的力量將好畫家的作品得以傳播,這是目前墨客最樂意做的事。

比車比房再比牆

現在很多人有錢了但缺少精神支柱。“簡單地說,他們有時候不知道把錢花在什麼地方,有些人喜歡藝術作品,卻不懂得欣賞藝術作品,有些人將錢投在紅酒、高爾夫等上面,卻沒有關注到我們中國自己的國畫藝術。我突然感覺到,上層群體竟然這麼需要藝術和文化作品的薰陶。”

藝術不應該是高高在上的,它應該更接近大眾。

比車比房再比牆 讓藝術改變生活

小時候在家裡的中堂之上懸掛的是幾條書畫屏風,再後來,變為一面巨大的鏡子,再後來就是一個掛鐘。“這樣的變化讓我感覺到,中國最精髓的文化正在離我們越來越遠,我們有責任把它們再找回來。”

現在的企業家,已經從比車比房進化到了比牆的階段。朋友去家裡做客,能夠一起坐在沙發上欣賞一幅國畫,已經成為很多人的選擇。

李苦禪藝術學校以對國畫的傳承、專業為宗旨,以“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發掘和培養優秀藝術及推廣優秀書畫作品”為己任,最終實現三個共享:共享書畫藝術作品帶來的藝術價值,共享書畫藝術作品帶來的升值收益,共享書畫藝術專業知識和技能。

比車比房再比牆 讓藝術改變生活

隨著中國文化部制定2020年文化產業達到6萬億的目標,李苦禪藝術學校也在尋求資本的力量將中國的國畫藝術帶向全世界。通過在全世界舉辦書畫展覽和文化交流活動的形式,普及海外華人和外國人對中國傳統書畫藝術的再認識,從而提升中國書畫作品在全世界交流市場的價值。

不做藝術品的搬運工,我們想讓藝術走進生活,讓藝術改變生活。

比車比房再比牆 讓藝術改變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