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车比房再比墙 让艺术改变生活

以学校的形式发现和寻找好画家,既可以让画家的水平得到一个质的提升,又可以通过学校手中市场的力量将好画家的作品进行传播。

比车比房再比墙 让艺术改变生活

曾经采访过一个艺术家,他非常惧怕市场,他害怕市场把艺术给毁了。诚然,他的担心不无道理,一方面,艺术的独立性要求艺术远离市场,另一方面,艺术品市场也成就了许多的艺术家,成就艺术的发展。从上世纪70年代到今天,中国艺术品市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同时由于时间太短和群众基础太差,和国际艺术品市场相比,我们的艺术品市场还太不完善,问题多多,机遇多多,而且,中国文化产业还发展还处于极低的水平,十八大后而呼唤文化回归的呼声越来越高,甚至很多学者提到了民族存亡的高度,不难看出。不仅仅是中国政府正在全力推进文化产业的步伐,物质财富充裕的中国人又开始觉醒,回来关注自己民族的精神需求。

比车比房再比墙 让艺术改变生活

市场的乱象,呼唤规范和适合国情的新模式,能让艺术和市场合理而相对独立的融合,真正让文化艺术回归民族的血液里。

物质需求是人的基本需求,精神需求才是人的最终需求,30余年经济发展,解决了中国人的物质需求,而文化沙漠化也让国人尝尽了道德沦丧的苦头,文化需求的增长和文化沙漠化的现实,导致了艺术品市场的乱象,大师满天飞,假画遍地,真正的艺术没有市场,如何在这种乱象下,创新模式,重建艺术品台呢?杭洲和骆宝玲进行了长时间的思考,一边是有价值的艺术家的作品找不到买家,实现价值体现。一边是企业家和收藏者因为不懂而在盲目投资,比如河南有一位80多岁的老画家,师承潘天寿,艺术水平高,功底深厚,但一直未能引起市场的重视,甚至老人两位女儿双双下岗,家庭生活境遇很差。墨客董事长杭洲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联系老先生,告诉他:“老师,生活的事您不用操心,咱俩既然是忘年交,这点忙我还帮得上。”于是杭洲每月向老先生提供生活补助。

比车比房再比墙 让艺术改变生活

生活问题解决的画家,笔端也开始有所改变,更为大胆写意的用笔开始展现在画卷上。

河南省举办“河南十位老画家展览”时,杭洲鼓励老画家参展,结果一眼就被一家知名书画院签走,现在成为喜欢书画艺术的人的抢手货,每平方尺2万元。

这是个较为典型的例子。“当时是真心想帮他渡过难关,觉得80多岁的老画家不应该有此境遇,我们没什么功利心,现在老先生的身价倍增,是我们很高兴的事。”杭洲说。

这样情况并不是个例,好画自有赏识人,没有市场,这样的画家和他的国画不会被更多人知晓,市场成为最大推手。

让真正的艺术走向千家万户,无疑,办学是最好的途径。

比车比房再比墙 让艺术改变生活

比车比房再比墙 让艺术改变生活

比车比房再比墙 让艺术改变生活

以培训班的形式发现和寻找好画家,既可以让画家的水平得到一个质的提升,又可以通过学校手中市场的力量将好画家的作品得以传播,这是目前墨客最乐意做的事。

比车比房再比墙

现在很多人有钱了但缺少精神支柱。“简单地说,他们有时候不知道把钱花在什么地方,有些人喜欢艺术作品,却不懂得欣赏艺术作品,有些人将钱投在红酒、高尔夫等上面,却没有关注到我们中国自己的国画艺术。我突然感觉到,上层群体竟然这么需要艺术和文化作品的熏陶。”

艺术不应该是高高在上的,它应该更接近大众。

比车比房再比墙 让艺术改变生活

小时候在家里的中堂之上悬挂的是几条书画屏风,再后来,变为一面巨大的镜子,再后来就是一个挂钟。“这样的变化让我感觉到,中国最精髓的文化正在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有责任把它们再找回来。”

现在的企业家,已经从比车比房进化到了比墙的阶段。朋友去家里做客,能够一起坐在沙发上欣赏一幅国画,已经成为很多人的选择。

李苦禅艺术学校以对国画的传承、专业为宗旨,以“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发掘和培养优秀艺术及推广优秀书画作品”为己任,最终实现三个共享:共享书画艺术作品带来的艺术价值,共享书画艺术作品带来的升值收益,共享书画艺术专业知识和技能。

比车比房再比墙 让艺术改变生活

随着中国文化部制定2020年文化产业达到6万亿的目标,李苦禅艺术学校也在寻求资本的力量将中国的国画艺术带向全世界。通过在全世界举办书画展览和文化交流活动的形式,普及海外华人和外国人对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再认识,从而提升中国书画作品在全世界交流市场的价值。

不做艺术品的搬运工,我们想让艺术走进生活,让艺术改变生活。

比车比房再比墙 让艺术改变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