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認識——五行學說

五行係指古人把宇宙萬物劃分為五種性質的事物,也即分成木、火、土、金、水五大類,並叫它們為'五行'。早見《尚書·洪範》記載:'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彎曲,舒張),金曰從革(成分緻密,善分割),土爰稼穡(意指播種收穫)。潤下作鹹,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這裡不但將宇宙萬物進行了分類,而且對每類的性質與特徵都做了界定。

道家五行學說最早,旨在描述事物的運動形式以及轉化關係。五行學說是我國古代的取象比類學說,不是五種元素,而是將萬事萬物按照潤下、炎上、曲直、從革、稼穡的性質歸屬到水火木金土五個項目中。

五行是中國古代道教哲學的一種系統觀,廣泛用於中醫、堪輿、命理、相術和占卜等方面。五行的意義包涵藉著陰陽演變過程的五種基本動態:水(代表潤下)、火(代表炎上)、金(代表收斂)、木(代表伸展)、土(代表中和)。中國古代哲學家用五行理論來說明世界萬物的形成及其相互關係。它強調整體,旨在描述事物的運動形式以及轉化關係。陰陽是古代的對立統一學說,五行是原始的系統論。

後人根據對五行的認識,又創造了五行相生相剋理論,這個理論主要在'五行生剋'定律上面。

相生,是指兩類屬性不同的事物之間存在相互幫助,相互促進的關係;具體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剋,則與相生相反,是指兩類不同五行屬性事物間之關係是相互剋制的;具體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與方位的關係:

木——東方,火——南方,土——中央,金——西方,水——北方

五行與天干的關係:木——甲乙,火——丙丁,土——戊己,金——庚辛,水——壬癸

帶你認識——五行學說

五行與天干、方位、顏色、神獸的關係可用下表表示:

五行 天干 方位 顏色 神獸

木 甲乙 東方 綠色 青龍

火 丙丁 南方 紅色 朱雀

土 戊己 中央 黃色 黃龍

金 庚辛 西方 白色 白虎

水 壬癸 北方 黑色 玄武

五行與八卦的對應關係 金---乾、兌: 乾為天,兌為澤; 火---離: 離為火; 木---震、巽: 震為雷,巽為風; 水---坎: 坎為水; 土---艮、坤: 艮為山,坤為地。

地支五行表:

四季 春 春 春 夏 夏 夏 秋 秋 秋 冬 冬 冬

地支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子 醜

五行 木 木 土 火 火 土 金 金 土 水 水 土

以上是對五行的初步介紹,從中可弄清五行與方位、天干、地支、八卦、季節等基本關係,為後期的深入研究打下概念性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