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下的高溫「烤」驗:加快「機器換人」勢在必行

隨著三伏天的到來,一年中最熱的時候終於來臨。中央氣象臺7月30日06時繼續發佈高溫黃色預警:預計7月30日白天,重慶北部和中西部、湖北東部、湖南東部、江西大部、浙江中南部、安徽南部、福建東部、遼寧北部以及吐魯番盆地等地的部分地區最高氣溫37~39℃,局部地區可達40℃。

炎炎夏日下的高溫“烤”驗:加快“機器換人”勢在必行

杭州一周天氣情況

在高溫預警下,很多地方白天的最高氣溫已經超過了人體氣溫。在這樣的溫度下,蝸居在空調房裡已然成為了多數人的最佳選擇。然而我們卻要知道,即便是在如此炎熱的環境下,還有那麼一群人卻還在室外揮汗如雨。

或許只有真正去田地裡頭見識過的人,才能夠理解白居易筆下的“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炎炎烈日下,農民們揮汗如雨,他們有的會在脖子上掛一條毛巾用來擦汗,然而不多時毛巾就像剛從水裡撈上來一樣已然全部被打溼。但是即便是這麼惡劣的環境,他們更加擔心的卻是一天勞作下來農事還是忙不完該怎麼辦?尤其是從事蔬菜水果採摘的,更是擔心效率問題。

更不用提現今農村愈加嚴重的“空心化”問題,農村勞動力越來越少,能夠冒著毒辣的太陽在田地裡勞作的人更是屈指可數。面對農村勞動力短缺現象不斷加劇的情況,發展農業機械化勢在必行。機器採摘可以提高效率,設施農業可以改善工作條件,新的農業合作組織和用工方式也可以調劑勞動力。因此,“機器換人”進程需進一步加快。

截至2017年底,全國80馬力以上大型拖拉機、深松機、秸稈粉碎還田機保有量比“十二五”末分別增長了26%、16.7%、10%,農業機械化正在不斷髮展。但與此同時,在發展過程中依然還存在一系列問題。

農業領域機器換人推廣難題

既然我們要加快農業領域的機器換人推廣進度,那麼我們就應當清晰地認識到在推廣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當前我國農業機械化最大的制約在於農機新技術、新裝備的有效供給不足,尤其是在中高端產品方面,很大程度上還依賴於進口。同時,農機農藝融合度也還不夠,技術集成配套和系統解決方案研究剛剛起步。

而農機的推廣使用最不能忽視的一個問題就是我國丘陵地區的農機化難題了。我國丘陵山區耕地面積佔比超過50%,是我國糧油糖作物及薯類、果桑茶麻、蔬菜、青飼料等特色經濟作物的重要生產基地,但是除部分微小型耕作機械和茶葉機械、部分作物小型產後加工設備等種類機械外,在多數農作物以及多數環節卻依然缺乏與地形相匹配的合適農機。

手機將成為“新農具”

隨著“互聯網+農業”的普及和融合發展,農機智能化、自動化、數字化進程不斷加快,並推動形成以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新興技術為支撐和手段的現代農業。在此過程中,智能手機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

一般來說,智能農機包括感知、連接、數據、分析、控制五個要素。而智能傳感器等信息化系統應用則更加表明了智能農機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實時數據的採集分析,而採集到的信息所依賴的載體一般以智能手機為主。因此,可以說,智能手機已經逐步成為了農民手中的“新農具”。

上週,農業農村部在北京啟動2018年全國農民手機應用技能培訓周系列活動,通過對農民手機運用的培訓,加快農村信息化發展,使農民不管在農機智能化使用方面還是藉助互聯網實現產銷對接方面都更加得心應手。

小結

在當今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的北京下,農村勞動力下降似乎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而現代化農業的發展更是離不開農業機械的全面全程化運用。因此,不管是從根本上解決高溫“烤”驗的問題,還是解答誰來種地的疑問,都只能依靠農業機械化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