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文明餐飲方式,勢在必行


推廣文明餐飲方式,勢在必行

據媒體報道,北京市商務局日前發佈新版疫情期間餐飲服務單位經營服務指引,對顧客就餐和餐廳服務細節進行細化,提出就餐人員不得面對面就餐、餐桌間隔要在1米以上等具體要求。此外,有關部門還倡導推廣分餐制,鼓勵就餐使用公筷公勺,以降低新冠肺炎疫情傳播風險。

共食合餐是中國人表達親近的方式,無論是在外就餐還是在家吃飯,都喜好扎堆熱鬧,而且沒有使用公勺公筷、實行分餐的習慣,認為“在一個鍋裡吃飯”,這樣做顯得親切、不見外。然而,有一個問題大家沒有意識到,一起吃飯也可能造成一起生病,其樂融融的聚餐可能是以犧牲健康為代價的。

疫情當前,這些餐飲文化和生活習慣,讓人們“親密接觸”,無形中加大了交叉感染的風險和病毒傳播的幾率。根據世衛組織統計,由於飲食不當或共用餐具進食引起的食源性傳染病多達幾十種。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各地也發生了多起因家庭或外出聚餐導致的聚集性疫情。聚餐方式在某種程度上成為疫情蔓延的推手。

疫情的肆虐,讓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了合餐制、沒有使用公筷等的飲食方式所隱藏的健康隱患,認識到分餐的文明和健康。不少人提出應該以此次疫情為契機,改變不健康的就餐方式,倡導分餐制,營造餐飲文明。

從這個角度講,此次有關部門提出對顧客就餐和餐廳服務細節進行細化,全面推行公筷公勺,有條件的餐廳要積極推廣分餐制等措施,十分及時必要,不僅是疫情防控、降低感染風險的特殊舉措,對於改善餐飲業服務、改進個人就餐習慣具有指導和借鑑意義是對餐飲文明的一次倡導和引領,為人們開始接受並養成分餐習慣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契機。

做好飲食衛生和健康管理,是每個人保持身體健康的基礎工作,也是文明必修課。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從每一餐開始,養成健康文明的就餐方式,為他人的生命健康安全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