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自己和解 直達精進

作者心語:我們毎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過一些傷痛(如果你非說自己沒有,那可能是潛意識讓你忘記了,這樣更麻煩),在處理這些傷痛時,我們體內會形成至少三種角色:放逐者、消防員和管理者。


人的大腦是一層一層發展出來的,你可以想象成3D打印的感覺。最底下一層叫作爬蟲腦,它只負責讓你活下去。嬰兒剛出生的時候基本就是爬蟲的狀態,就是吃、睡、生長。中間的那層叫哺乳動物腦,在邊緣系統。它負責讓你安全,所以我們對危險特別敏感,只要有風吹草動,就分泌腎上腺素,讓我們進入戰備狀態:要麼戰鬥,要麼逃跑。

最偉大的是第三層一一前庭部分,是人類有別於其他動物的根本。這個部分發展出了需要、協作、想象力。人們用這部分改造了世界和自己。

因為有這三層腦,所以你有三個等級的追求安全感的表現。在你還能思考的時候,你會尋求社群的幫助、呼救、找人、想辦法。當你覺得危險就在眼前的時候,會分泌腎上腺素,選擇戰鬥或者逃跑。

當發現反抗無效時,比如面對一個持槍歹徒,你的爬蟲腦會保護你,讓你呆住,心率降低,精神恍惚,失去思考能力。別小看這個,這會讓你把傷痛降到最低,彷彿受傷害的並不是你一樣。這叫人格解離。

我們毎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過一些傷痛(如果你非說自己沒有,那可能是潛意識讓你忘記了,這樣更麻煩),在處理這些傷痛時,我們體內會形成至少三種角色:放逐者、消防員和管理者。放逐者是那個當年受傷的孩子,他總是讓你想起危險和羞愧,所以你放逐他。但他經常會回來、出現,再次讓你體驗痛苦。消防員的任務是讓你立刻好受些。要麼發脾氣、摔東西,要麼暴飲暴食、看電視、吃薯片。管理者約束自己,不讓那個放逐的孩子出現。所以,你自律、精進,並對自己不斷挑別。你有沒有覺得有時候你批評自己的樣子像極了你的父母?因為你不允許自己再受到傷害,所以你提前約束自己。

很多人所理解的精進,就是不斷地約束自己、鞭策自己,在課桌上刻“早”字,在網上打卡學習。我看到很多公眾號整天教人要自律、要學習,不學習就越來越焦慮什麼的,我就揣測這大概就是為了要大家訂閱吧。好的教育或者知識產品不是利用人們的焦慮,而是給人們帶來啟迪、開闊視野。越是讓你體內的管理者強大,你的人生可能越痛苦,因為那個內在的放逐者永遠都不能被接受了。要知道,無論是放逐者、消防員,還是管理者,他們所做的事都是為了讓你安全地活下去。一味地自責和約束,只會讓心理失衡更嚴重。

大家有沒有發現經常有新聞說某某逃犯幾十年後成為企業家、作家、網紅?這些經歷過嚴重應激狀態的人往往可以發展成特別強大的管理者,做事專注、有韌性。所以,他們真的容易做出一番事業來。但他們內心的焦慮和恐慌,聽到到警笛就渾身出汗的生理反應,和妻子、家人緊張的人際關係,恐怕只有自己才知道。所以,被抓後的他們的標準臺詞一定是:如釋重負。

佛家講六度: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我想這裡的“精進應該是以智慧和慈悲為前提的。這就是智悲雙運。缺乏智慧,你就不會了解自己;缺乏慈悲,你就不會接納自己。缺乏智慧,你就不會了解眾生;缺乏慈悲,你就不會接納眾生。

與自己和解 直達精進

所以,在我們火急火嫽地開始追求精進之前,先從最基本的心理學知識開始瞭解自己,對自己好一點兒。讓那個放逐的孩子感受到來自今天的你的關愛和保護。精進絕不是一件痛苦的事,就像用毅力永遠無法戒菸的道理一樣,瞭解和接納才是讓自己發生改變的根本途徑。一個和自己和解的人,是不需要就能夠不斷精進的人。


內容摘自《讀書是一輩子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