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投訴的噪聲汙染,柳州環保局是怎麼處理的?

你投诉的噪声污染,柳州环保局是怎么处理的?

在所有環保投訴中,噪聲汙染是最常見、也是最讓人心煩的事,特別是在晚間、深夜,施工工地上的打樁聲、混凝土攪拌聲,或者是KTV傳來的喊叫聲,都讓很多人無眠。當我們憤而操起電話撥打政府熱線投訴時,您知道前往處理的環保基層工作人員會面臨怎樣的困境嗎?他們是如何在深更半夜和各種難題博弈的?微評柳州記者在深夜跟隨環保局執法人員,記錄這一夜的噪聲汙染處理過程。

你投诉的噪声污染,柳州环保局是怎么处理的?

7月27日深夜,柳州市魚峰區桂柳璐一個工地因晚間施工被投訴,工地的揚塵監測系統顯示噪聲達到74.8分貝。王以照 攝

採訪|周瀟男

拍攝|王以照

半夜執法 “堵門”絕招

“環保局嗎?現在都晚上11點了,桂柳路上有個工地還在作業,吵得無法入睡。”7月26日晚上23時許,當市民正準備進入夢鄉時,柳州市魚峰區環保局接到了“12345”政府熱線轉辦關於市民對轄區內噪音的投訴電話。

當晚,負責值夜班的是魚峰區環保局局長樊生和與皺小兵,接聽環保投訴熱線是兩人當晚負責的工作之一。和許多市民想象的不一樣,原以為環保熱線投訴平臺會有很多接線員,其實不然:一部手機和一個記錄本,還有負責接聽記錄的工作人員,構成了柳州市魚峰區環保熱線的“心臟”。工作人員也不是專職負責接聽,他們同時還肩負著許多環保局的日常工作。

為保證環保熱線投訴電話24小時開通,該局的工作人員需輪流值班。接聽完電話後,還得完成實地調查、製作筆錄、回覆反饋等工作。

23時15分,掛斷電話後,樊生和與皺小兵開車立即趕到桂柳路,找到正在作業的工地。經現場察看,發現施工方正在從事混凝土澆築及土方外運工藝,並在現場看到有混凝土輸送泵車、混凝土輸送車及土方車等。該工地的揚塵監測系統顯示噪聲達到74.8分貝。根據相關規定,夜間不得大於50分貝。

你投诉的噪声污染,柳州环保局是怎么处理的?

7月27日夜間11時許,魚峰區環保局局長樊生和與皺小兵接到市民投訴後,來到工地進行實地調查。王以照 攝

兩人隨即叫停了夜間作業,不過在現場,並沒有找到施工負責人。經多方聯繫,施工方負責人在半小時後趕到了工地。兩人在詢問了相關情況後,向負責人開具了環境監察檢查記錄,要求對方8月1日前到魚峰區環保局接受調查處理。此時,時針已指向了凌晨0:15分。

為防止發生"貓捉老鼠"的情況發生,一個半小時後,兩人重返桂柳路,查看此前走訪過的工地是否全部停工。待二次查訪完後,已經是凌晨兩點。

樊生和說,當晚投訴電話算是比較少的,實地走訪調查算是相當順利。有時一晚上要外出7、8次,執法過程也十分困難。

談到環保執法受阻的種種情況,樊生和感慨道,有時到達現場,怎麼喊都沒人答理,執法人員一般也不敢在現場直接斷電,讓所有的設備和機器立即停止運行。“在執法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我們也會向警方請求協助。實在沒辦法的情況下,只好將執法車堵在工地門口,車輛無法進去,不得不停工。堵門式”執法應該說是起到了不錯的效果。”

你投诉的噪声污染,柳州环保局是怎么处理的?

到達被投訴的工地後,皺小兵電話與工地相關負責人聯繫。周瀟男 攝

無效投訴 頗顯無奈

在處理這起投訴過程中,環保投訴熱線電話再次響起,有市民投訴白雲市場附近夜間還在拆遷,影響睡眠。隨後,兩人馬不停蹄駕馬趕往白雲市場。快臨到時,皺小兵電話聯繫投訴人,對方已關機。

兩人駕車在白雲市場轉了一圈,並未發現有異常噪音。為穩妥起見,兩人又在白雲市場附近轉一圈,也未發現有異常噪音。隨後,再次聯繫了投訴人,仍是關機狀態。

樊生和解釋,這類就屬於無效投訴或是虛假投訴了,這類電話佔的比例也不低。類似這樣的電話,工作人員時常接到,投訴時沒有留下比較詳實的信息,比如具體想要投訴的單位、汙染的情況等。

由於市民對環保部門的職責不夠了解,時常會遇上無效投訴,樊生和說:“因政府部門分工不同,城區不同的環境問題由不同的部門負責處置,比如城市生活垃圾清運等環境衛生問題由城管局主管,商業噪音以及一些社會生活噪音類問題由公安機關主管。而只有企業噪聲和娛樂場所噪聲方面的問題才是環保部門管轄的範疇。”

比起無效投訴,讓投訴熱線值班人員更無奈的是,有極少數市民惡意撥打舉報熱線,戲弄執法人員,他們對此卻無能為力。“是環保舉報熱線嗎?沒事,我就是打電話看看你們有沒有上班。”面對此舉報熱線“查崗”,環保局工作人員也頗顯無耐。

你投诉的噪声污染,柳州环保局是怎么处理的?

7月28日凌晨1時許,魚峰區環保局皺小兵聯繫投訴人,可惜對方已關機。王以照 攝

市民環保意識增強 投訴電話遞增

“一晚上出去好幾次,第二天還得照常上班。我們是身兼數職,即是接線員,也是執法人。有投訴隨時都要出去,公務員是朝九晚五,我們是5+2,白+黑。”皺小兵說。

而這樣的工作狀態,皺小兵已堅持了超過6年。皺小兵能夠感受到公眾對環保關注的熱情逐年高漲。“原先是季節性高峰,夏天一般是投訴的高峰期,反映油煙問題和噪音汙染的比較多;冬天,反映粉塵的比較多。電話量每年都在大幅增加。如今一天裡也形成了幾個來電小高峰,晚上6點到10點,反映餐館油煙問題,10點以後反映施工噪聲。夜裡少一點,早上7點以後、午飯之後又會有個高峰。”

你投诉的噪声污染,柳州环保局是怎么处理的?

樊生和在對被投訴的工地進行問話記錄。周瀟男 攝

樊生和介紹,隨著魚峰區經濟快速發展,高樓拔地而起,道路四向拓寬,人們的娛樂方式五花八門,噪音汙染也隨之而來。隨之,市民對環保關注的熱情逐年高漲。據介紹,魚峰區環保局一年接到和各類投訴電話達到1300多起,其中,噪音汙染類的投訴最多。

“受理情況後,我們會嚴格按照規範的工作程序辦理,我們工作的標準是事事有迴音,件件有著落。市民反映的每一個問題都會有一個結果。一般分為三種形式回覆,分別為電話回覆、書面回覆和以資料的形式回覆。”

你投诉的噪声污染,柳州环保局是怎么处理的?

7月27日夜間11時,桂柳路一家工地的混凝土輸送泵車仍在作業。王以照 攝

基層環保執法存難題

每當受理環保投訴以後,工作人員都會及時將投訴轉給現場執法人員調查處置。但目前魚峰區環保局工作人員僅有10名,除負責處理城區各類投訴外,還要負責整個環保局的日常工作。

執法車輛不足也讓基層環保部門感到頭疼。樊生和說,局裡只有1輛車。每年中考高考、夜間監察等日常性檢查任務重,再穿插一些投訴舉報,局裡的輛車根本倒騰不開。

你投诉的噪声污染,柳州环保局是怎么处理的?

鄒小兵在被投訴的工地詢問相關情況。周瀟男 攝

執法取證一直是困擾基層環保人員的難題。攀生和說,“企業生產環節眾多,我們基層執法人員沒有專業的檢測儀器,只能用肉眼觀察。 企業真在儀器上動了手腳,我們根本看不出來。有的企業則設置各種障礙阻礙環保執法。”

此外,還存在執法尺度難拿捏。新環保法賦予環保部門按日計罰的監管手段。但是目前環保法沒有細化處罰條例,個人自由裁量權較大,到底罰多少缺乏詳細細則。

據瞭解,今年以來,魚峰轄區共有8家企業,因為夜間違法施工產生噪音被處罰11.3萬元。其中,最高處罰金額為5萬元。

然而,工作的辛苦往往抵不過無力感。“我們不是垂直系統,要對地方政府負責,要考慮經濟發展。樊生和感慨,因為要顧大局,環保部門處於”夾心餅“的位置。例如今年的電話投訴中,其中有40%是投訴輕軌建設中產生的嗓音。但如果遇到督查組下來檢查,環保部門的人員還要承擔責任。在樊生和看來,類似的情況全國應該普遍存在。

讓樊生和欣慰的是,目前,魚峰區的各種環保投訴問題處在可控的範圍。他堅信,只要相辦法與各部門協調協商,問題總能得到解決,環境就會得到改善。只要今天比昨天好,哪怕一分,就是有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