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刑場救下一人,64歲仍掛帥平定西北,以武將軍功當宰相!

李世民刑場救下一人,滅了三個政權,比岳飛都有名的名將!隋朝581年定都西安, 但隋朝真正建立應是589年,晉王楊廣和韓擒虎在589年消滅了陳叔寶。第二年,楊廣被立太子,作為韓擒虎的外甥,他是楊廣親信,險些喪命,被李世民在刑場救下。

李世民刑場救下一人,64歲仍掛帥平定西北,以武將軍功當宰相!

這個人就是李靖,世稱李衛公,571年出生,在大業12年的時候,已經45歲,當時李靖任馬邑郡(治今山西朔縣東)丞,相當於長安縣人事局局長,是李淵的勢力範圍。他發現李淵和匈奴有勾結,當然李淵當時兵力不過2萬多,只能拉攏匈奴。他覺得不妙,打算到長安去告密,揭發李淵謀反。

說起李靖,人們最先想起估計就是托塔天王以及他那三個兒子了人,但不得不說故事純屬虛構。史書記載,李靖是個帥哥,貌比潘安,但是少年不得志,是大器晚成。為了掩人耳目,他化裝成囚犯,並帶上枷鎖。當行西安時,楊廣已經在江都,而且西安城已經攻破。為什麼楊廣會去江都呢?是因為楊廣以晉王身份主政江都十年。

李世民刑場救下一人,64歲仍掛帥平定西北,以武將軍功當宰相!

不巧,當年爆發黃巾起義,瓦崗軍佔據了河南,知道西安失守的楊廣只能暫居江都。也許是由於信息不通暢,李靖不但是白跑了一趟,還險些丟掉姓名,當然他因禍得福。李靖作為隋代名將的外甥,他告密被李淵識破。李淵順水推舟,欲將該囚犯“斬首示眾”,押到刑場。

正要問斬的時候李靖說了一句話:“公起義兵,本為天下除暴亂,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斬壯士乎!”李靖不僅是一名武將,也是一名政治家,所以後來即便是功高震主,也能全身而退。18歲的李世民,早就聽聞李靖的才能,很讚賞他,於是向李淵求情一定要放了他,還李靖召入了他的幕府。。

李世民刑場救下一人,64歲仍掛帥平定西北,以武將軍功當宰相!

就這樣本該被砍頭的李靖,因為一句話被救了下來,從原來唐朝的對立面走到了一個戰隊裡,事實證明李世民不愧是千古一帝,如果把他殺了,唐朝的歷史都要改寫了。因為他的一生,南征北戰,東征西討,幫助唐朝滅掉了三個政權。曾揚言:“大丈夫若遇主逢時,必當立功立事,以取富貴。”看來古今的政治風雲人物都好這一口。

其實隋朝的滅亡與李淵的不作為有很大關係,因為當時北方的匈奴,一直以山西作為跳板,入侵中原。而楊廣在西安和洛陽的根基都很淺,這導致西安和洛陽相繼失陷。李淵乘虛而入,在宇文化及618年殺死楊廣篡位後,李淵也效仿隋國公的做法,以唐國公的名義建立唐王朝。

李世民刑場救下一人,64歲仍掛帥平定西北,以武將軍功當宰相!

不過,當時李淵雖然稱帝,但是勢力並不是最強的,比如有林士弘、後梁蕭銑、竇建德和王世充、宇文化及等。公元622年,林士弘去世,標識楚政權的滅亡,從此大唐實現大統一。期間最大的功績當屬李靖,他相繼剿滅了擁兵40萬的蕭銑,擁兵100萬的突厥吉利可汗,以及盤踞在青海的吐谷渾政權,為唐軍進一步向西域擴張掃清了障礙。

李世民刑場救下一人,64歲仍掛帥平定西北,以武將軍功當宰相!

為什麼說他比岳飛都有名氣,因為他著有很多兵書,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後人將其遺存整理編纂的《唐太宗李衛公問對》在宋代列入《武經七書》,是宋代軍事學校的教科書。據說岳飛得到李靖的真傳才成為戰將的。岳飛頂多算武將,而且李靖以軍功當上宰相,而且一生平安,世上絕無僅有。

李靖和李世民時忘年之交,君臣之間特別信任,即便是李靖64歲都能擔任元帥遠征,俘虜了吐谷渾的君主。他和李世民同年去世,都為649年,是不是有點為李世民而生的味道?當然李世民,也因為他的離去而殞命。(作者:徐金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