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有匈奴,宋有蒙金,明有滿清,爲什麼三國時期沒有遊牧的存在感

三國時期正好趕上北方遊牧的低迷期。兩漢時候,強大的匈奴已經被狠狠收拾了一通,北匈奴倉皇逃竄,南匈奴內附,被曹操分為五部監視著。三國時期雖然是分裂時期,但因為三個國家都各自在自己的統治區內形成了較為穩定的政權,所以各自對周邊的少數勢力戰績都不錯,除了曹魏之外,蜀漢有葛公平定南中,東吳還特別神奇的派了幾十船的人去臺 灣待了一年。

漢有匈奴,宋有蒙金,明有滿清,為什麼三國時期沒有遊牧的存在感

另外,當時北方的氣候變化已經對遊牧民族的生計造成了影響,當時北方的降水應該已經開始減少了。這對於遊牧民族的放牧是影響很大的,導致了當時的北方遊牧民族就不斷試圖南侵,但一直打不過曹魏的軍隊,後來一直到西晉自己內亂到四分五裂五胡才算是順利南下。

漢有匈奴,宋有蒙金,明有滿清,為什麼三國時期沒有遊牧的存在感

而且當時士人們對周邊民族的重視程度本來就不夠,這點毋庸諱言。比如葛公平定南中的事兒,《三國志》裡記載很少,基本都要靠《華陽國志》作為補充。

從三國之後,兩晉南北朝一直都是亂世,不利於收集資料。司馬遷寫史記是漢朝初年,太平盛世;司馬光寫資治通鑑是北宋,太平盛世。修史是個非常花功夫的事兒,除了大量閱讀各種官方記錄,還要去尋訪各地的故事傳說,採訪重要歷史事件的親歷者及其後裔,遇到重要戰事多半還要親自去戰場遺址去觀察山形水勢。

漢有匈奴,宋有蒙金,明有滿清,為什麼三國時期沒有遊牧的存在感

陳壽為首的一干人等著書的時候,蜀漢的資料都缺失相當多,何況是北方異族。

其實三國時期,雖然北方各族沒掀起什麼巨浪,但也並沒有多安分,充其量是沒對政權的存亡形成威脅的程度。

曹魏的四徵四鎮,徵北將軍和鎮北將軍基本就是負責面對來自北方遊牧民族的威脅的。從歷史記載看,在曹丕繼位之後,曹魏的主要威脅變成了漢中的諸葛亮,北方戰區也逐漸不受重視了。但是一直到司馬師時代,胡人還擊敗過曹魏的雍州刺史陳泰。西晉剛開國時候(尚未統一時),鮮卑首領禿髮樹機能甚至斬殺西晉重將胡烈和涼州刺史牽弘、楊欣,並一度攻陷涼州(多個嘴,胡烈雖然不出名,但真不是雜魚),轟轟烈烈的鬧了十年,其戰鬥力頗為驚人,為此司馬炎甚至還考慮過讓劉淵帶著匈奴人去協同攻打禿髮軍,可見其威脅。

漢有匈奴,宋有蒙金,明有滿清,為什麼三國時期沒有遊牧的存在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