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五大寶物,第四和第三不見了,第二流傳至今,第一屹立不倒

第五,秦王劍

秦始皇五大寶物,第四和第三不見了,第二流傳至今,第一屹立不倒

秦王劍顧名思義是秦始皇的配劍,它又被稱為軲轆劍,背手劍和宇宙鋒。

這把劍鋒利無比,唐朝的詩歌中,有對它的描寫,例如:

“青絲繫馬尾,黃金絡馬頭;腰中轆轤劍,可值千萬餘。”

“白草黃雲塞上秋,曾隨驃騎出幷州。轆轤劍折虯髯白,轉戰功多獨不侯。”

“結客平陵下,當年倚俠遊。傳看轆轤劍,醉脫驌驦裘。”

秦始皇五大寶物,第四和第三不見了,第二流傳至今,第一屹立不倒

這把劍也很長,傳說它有四尺長。古代的英雄大多身高八尺,秦朝一尺是23.1cm,八尺就是一米八的大個子。而這把劍是一米八大個子身高的一半長。

第四,和氏璧

秦始皇五大寶物,第四和第三不見了,第二流傳至今,第一屹立不倒

和氏璧是一傳奇的寶玉,當年“完璧歸趙”時,秦王是想用15座城池來換藺相如手中的這塊玉!15座城池是什麼概念?戰神白起一生,也就攻破70座城池而已。

當然,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和氏璧還是回到他手中,他將和氏璧雕刻成一枚傳國玉璽,讓李斯題上八個大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秦始皇五大寶物,第四和第三不見了,第二流傳至今,第一屹立不倒

之後,阿房宮一燒,傳國玉璽又不知所蹤了。它的再次出現是三國時期,得到傳國玉璽的是孫堅,後來又被袁術搶走。

就這樣,和氏璧化身傳國玉璽,伴隨著朝代更替,兜兜轉轉。當傳到“十全老人”乾隆時的傳國玉璽,已被驗證為贗品。

那塊真的傳國玉璽,真的和氏璧哪裡去了?不得而知。

第三,十二銅人

秦始皇五大寶物,第四和第三不見了,第二流傳至今,第一屹立不倒

關於秦始皇十二銅人的來源,有三種說法。一種說法是秦始皇為了防止天下再次大亂,收集天下之兵鑄造十二銅人。一種說法是秦始皇為了防止金屬流失,收集天下金屬,而鑄造十二銅人。最後一種說法,是秦始皇化大禹之九鼎,鑄造十二銅人。

無論哪種說法,鑄造十二銅人都是一個大工程,因為這十二個銅人,實在是太大了。

最小的一個銅人也有千石,也就是現在的30噸,高度是五丈,也就是現在的13米。

這麼大的十二個銅人,現在盡然不知所蹤了,實在奇怪!

第二,兵馬俑

秦始皇五大寶物,第四和第三不見了,第二流傳至今,第一屹立不倒

比起十二銅人,一個更大的工程就是兵馬俑。兵馬俑流傳至今,供後世之人觀賞

第一,萬里長城

秦始皇五大寶物,第四和第三不見了,第二流傳至今,第一屹立不倒

萬里長城永不倒!萬里長城排第一,絕對是實力擔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