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資31.7億 地產大佬轉型新能源

7月29日晚,萬通地產發佈公告稱,將以31.7億元現金方式收購星恆電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星恆”)78.3%股權。其中,啟源納川出讓64.9%股權,蘇州晟邁出讓6.7%股權,陳志江出讓6.7%股權。

這讓不少人開始猜測,萬通地產成為新造車一員。因為在它之前,恆大、華夏幸福等地產商都已經開始將目光轉向新能源市場。

斥資31.7億 地產大佬轉型新能源

而在汽車商業評論看來,萬通地產造車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因為在它以往的關聯業務中並未涉足汽車領域,但如果單做投資來看,對星恆的收購也足以幫助這家地產企業謀求更好的轉型。

去年9月,啟源納川曾以現金作價18.64億元獲得星恆61.59%的股權,以此計算,彼時,星恆100%股權對應價值為30.26億元。相較如今40.5億元的估值,不足一年星恆電源估值暴增10.24億元。

而星恆近年來的業績表現非常亮眼,2014-2017年以及2018年1-3月,星恆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約為3億元、4.75億元、10.18億元14.36億元以及3.08億元;當期對應實現的淨利潤分別約為1315萬元、3455萬元、1.04億元、2.02億元以及3660萬元。

因此,無論是從盈利還是估值的增幅來看,萬通地產的收購都更符合投資邏輯。

星恆成立於2003年,是一家以研發、生產動力電池為核心業務的企業, 同年與聯想攜手合作,在蘇州工業園區建立了中國最大的動力電池基地,率先實現了鋰離子動力電池的產業化。

星恆以做電動自行車電池起家,2005年8月份北京上牌照電動自行車約為16000輛,彼時搭載星恆生產的光力霸皇牌鋰電車佔10%市場份額,同時,它也是歐洲電動自行車行業第二大供應商。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其在電動汽車動力電池上有相當大競爭力。

斥資31.7億 地產大佬轉型新能源

截止今年5月份,星恆已有35000套汽車電池投放市場,在2018年第6批推薦目錄新能源專用車配套的錳酸鋰電池中,有3款產品的供應商是星源,分別是浙江普朗特的三角行牌純電動箱式運輸車、重慶瑞馳的純電動運輸車、以及一款續航里程260公里的解放牌(一汽吉林)純電動乘用車,電池組能量密度約123Wh/kg。

2017年星恆的動力電池配套量位居全國前十,與東風、長安、奇瑞、瑞馳、五菱等眾多國內一線整車企業達成戰略合作,累計為35000輛電動汽車提供動力能源;在電動物流車市場表現突出,幾乎包攬了國內專用車錳酸鋰電池的市場份額。

目前,在動力電池領域存在包括:三元鋰電池、磷酸鐵鋰電池、錳酸鋰電池、鈦酸鋰電池等。長期以來,由於受到政策、產業技術積累等多重因素影響,作為全球較早產業化、技術應用最為成熟的鋰電池技術路線,錳酸鋰電池並沒有在國內得到應有的重視。在產業佈局和實際應用方面都要遠遠落後於磷酸鐵鋰電池和三元電池。

然而,沒有最好的鋰電池,只有最合適的鋰電池。要真正將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從金字塔尖往下沉,毫無疑問,性價比將會上升為第一位。

因此,星恆一直選擇的就是抓住電動物流車市場的實際需求。

星恆副總經理王正偉此前對媒體表示,“事實上,客戶關心的就兩點:性能要求和產品價格,錳酸鋰電池是星恆生存發展的根基,依託於錳酸鋰,面向物流車領域,星恆的市場佔有率排名前三,根據要求,物流車5年20萬公里,乘用車8年12萬公里,在質保的基礎上把成本做到最低,你就贏了。”

而自2017年開始,不管是政策支持(城市綠色貨運配送、購置稅減免與購買補貼),還是供求關係的健康化、抑或是電動物流車產品與技術持續突破,都促使其呈“井噴”發展之勢。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電動物流車是第一個能夠形成良性循環的車型。

同時,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國內企業若能很好地解決高溫性能、循環壽命和能量密度的問題,例如通過在錳酸鋰加入三元材料以提高能量密度等方法,錳酸鋰電池市場或將迎來快速發展週期。

除了市場、技術因素,現有的生產製造能力也是其萬通地產所看重的。

2016年10月,星恆動力鋰電池產線3.0項目正式投產,設計年產能達2.5GWh,生產效率提升52%,此項目是基於超級錳酸鋰。

2018年1月,星恆投產的VDA產線,通過專利技術的應用、產品工藝的改進,提升了產品綜合實力。

3月28日,佔地面積700畝、計劃總投資100億元的星恆蘇滁現代產業園項目在滁州簽約,該基地建成後將滿足60萬套50度電的汽車電池、3000萬套1度電的輕型車鋰電池供應。

此外,星恆還計劃在2018年底在蘇州投產2條新的電池生產線,能夠率先實現國家2020年的動力電池成本要求。

由於政策扶持,當下新能源汽車逐漸成為市場投資熱點和競爭的焦點,而越來越多的資本加大了對此領域的投資力度,新能源汽車的相關產業鏈還會繼續發展。

因而,類似萬通地產這樣的地廠商轉型來涉足新能源,無論投資還是去造車,它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