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党员最赤诚的奉献之心

2018-08-03 09:54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见习记者 张汉锋

阮波军高高壮壮,脸上始终挂着随和的笑容,当问及他无偿献血的事迹时,阮波军笑着说:“我是医务工作者,更是一名共产党员,这种平常事有什么好报道的。”这件阮波军口中的平常事他坚持了近20年,共献血15次,献血量近6000毫升,远远超过了一个正常成年人的血量总和。

1998年,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献血,而阮波军在那时正身处余杭人民医院中心血库实习。“我记得很清楚,那时血库的临床用血非常紧张。”阮波军回忆道,有些病人需要输血,但血库中却没有,只能往上级的血库申请,但遗憾的是上级血库也没有。“那种紧迫感,我到现在还忘不了。”阮波军感慨道。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经历,1999年,当单位组织他们献血时,阮波军没有犹豫就答应了下来。“适当献血不会对我的身体造成影响,但有可能救人一命,为什么要拒绝呢?”阮波军介绍,近几年来,上虞建立无偿献血短信平台,他已经有四、五次收到了捐献的血液被使用的短信通知,这让他非常高兴。在踊跃参加单位组织献血的同时,阮波军还是登记在册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时刻准备着为生命接力。

近20年的时光,在无数个像阮波军这样的爱心人士的无偿捐献下,血库的情况有所改观,但因为临床用血量的增加,血库中仍时而会出现库存预警的情况。然而,在献血的过程中,阮波军却发现前来献血的年轻人的数量比较少。

正是这一个发现,让阮波军了解到无偿献血要走的路还很长。“年轻一代献血比较少,我觉得主要有两个原因。”阮波军认为,一是宣传还不够,关注这一方面的年轻人很少,二是由于长期的熬夜、饮食不规律,很多的年轻人完全无法达到献血的健康标准。

为培养下一代的奉献精神,在去年的一次献血中,阮波军特意带上了自己的儿子,去感受那个氛围。“血液不是商品,只有有人捐献了,有需要的人才能得到救助。”阮波军表示,他还是建议更多符合标准的年轻人去尝试无偿献血,不然等到要用时才发现没有血液,那就太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