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不只有一個「三顧茅廬」故事,其餘的人比諸葛亮還強?

劉備為了請諸葛亮出山輔佐自己,不惜枉駕屈尊到諸葛亮的住處,終於以誠心打動了諸葛亮,從此開啟了自己“如魚得水”時代。

三國不只有一個“三顧茅廬”故事,其餘的人比諸葛亮還強?

這件事情被《三國演義》加以渲染成為一段佳話,這就是“三顧茅廬”,此後凡是誠心實意一再發出邀請,都會用此語說事。不過,真正的歷史上劉備請諸葛亮並沒有這般精彩,《諸葛亮傳》只用了五個字:“凡三往,乃見。”三國是個人才競爭激烈的年代,像這種多次邀請一個人出山的例子,絕不僅此一例,為了讓有才能的人輔佐自己,諸侯們也真是拼了。請看三國還有多少個“三顧茅廬”式的故事,他們都是由誰演繹的?

孫策與張紘

三國不只有一個“三顧茅廬”故事,其餘的人比諸葛亮還強?

張紘字子綱,徐州廣陵人。孫策時期任正議校尉,建安四年受孫策的派遣出使朝廷,被留為侍御史。不用說,這種官職的任命就是曹操要剪除孫策的羽翼,也可以看得出張紘的才能和重要。孫策死後,曹操想乘喪討伐東吳,張紘以義理諫阻,說這是“成仇棄好”,不如厚待孫權。曹操因此讓孫權擔任會稽太守,讓張紘擔任會稽東部都尉。後來孫權讓張紘擔任長史,跟隨自己出徵。

官位不高還有個原因是受到孫權地位的限制,若論早期名聲,在東吳卻是很少幾人能比得上。若論張紘名聲有多大,看看張紘早期的經歷就知道他有多牛!後來呂布襲取了徐州自稱州牧,不想讓張紘輔佐孫策,也發出文書徵召張紘,只是張紘覺得呂布為人所不齒,更因為孫策對自己有恩,所以呂布根本就挖不走他。

這樣的一個張紘,孫策是怎樣把他招募到自己帳下的呢?說起這個過程,完全就是孫策版的“三顧茅廬”。

袁紹、曹操

田疇

三國不只有一個“三顧茅廬”故事,其餘的人比諸葛亮還強?

田疇字子泰,右北平郡無終縣(今天津薊縣)人。董卓脅迫漢獻帝遷都長安,幽州牧劉虞想要請一使臣前去朝廷以表達忠心,選中了才二十二歲田疇。由於當時已經天下大亂,田疇改上西關出塞,沿著陰山直接奔赴朔方郡,順著小路走去,終於到了長安,完成了使命。朝廷下詔任命田疇為騎都尉,田疇沒有接受。三公官府同時召用田疇(注意,又是一個三公府同時召用),田疇同樣都沒有應召。

三國不只有一個“三顧茅廬”故事,其餘的人比諸葛亮還強?

田疇要儘快趕回幽州,但回來時劉虞已被公孫瓚害死。田疇到劉虞墳墓前拜謁祭掃惹惱了公孫瓚,他將田疇抓捕關押,還想殺掉他,最終在田疇義正詞嚴的駁斥和人們的勸說下,公孫瓚只得將他釋放。

離開公孫瓚以後,田疇率領宗族的人進入徐無山中居住耕種,很多百姓前來歸附,幾年之中即達到五千多戶。田疇被大家推舉做首領,還制定了二十多條法律,儼然就是一個小小的“獨立王國”。徐無山處於北方邊境地區,和烏丸、鮮卑等少數民族接壤,於是袁紹幾次派使者前來招請,又立即授予將軍印,聽憑他安撫管轄自己的部眾,被田疇拒絕。

看以上三人,儘管他們最終做出的貢獻不盡相同,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他們都有真才實學,儘管都沒有達到諸葛亮的高度。但為什麼這麼多誠心誠意的人才招攬,單單劉備諸葛亮的故事會被提出來總結為一個“三顧茅廬”呢?除了劉備被擁漢者所推崇外,重要的就是出山後諸葛亮做出的貢獻最大。還有一點值得注意,這些看起來像是“定點招聘”,實際上是反映了帝王們對於人才的渴望。亂世中的帝王們也許真正懂得,人才是事業成功最為重要的,所以他們的求賢也真正是“如飢似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