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資本運營職能從國有企業剝離的改革邏輯

國有企業既從事資本運營又從事產業經營,往往是產業經營被忽略,產品創新產業升級被忽視,依賴資本運營不斷甚至無限做大資產規模成為大多數國有企業的目標。通過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把國有資本運營職能從國有企業剝離,由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和運營公司進行國有資本的專業化運營,國有企業迴歸產品產業經營而專注於實體經濟,實現國有資本運營與國有企業經營的各司其責。

國有資本運營職能一直由從事提供產品與服務的國有企業履行,導致了包括央企在內的國有企業(下文簡稱國有企業)資本運營與產業經營的長期混雜。面對國有企業大多熱衷資本運營而忽略產業經營的現狀,把國有資本運營職能從國有企業剝離,既是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的要求,也是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需要。國有資本運營職能從國有企業剝離後由新設立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和國有資本運營公司(下文簡稱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和運營公司)履行。把國有資本運營職能從國有企業剝離到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和運營公司,實行國有資本運營與國有企業經營的“資企分離”,除了可以實現國有資本運營的專業化,更重要的是有利於推動國有企業專注於實體經濟,引導國有企業持續進行產品創新與科技創新。在某種意義上,通過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從國有企業剝離國有資本運營職能,可以倒逼國有企業迴歸實體經濟,有利於從源頭上解決中國實體經濟競爭力削弱的問題。隨著國有資本運營職能剝離到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和運營公司,需要著眼於核心績效評價指標而重新構建國有資本專業化運營的績效評價體系,提高國有資產資本化率,引領國有資本更多流向創新領域,凸顯國有資本對經濟增長新舊動能轉換的支持。

一、國有企業資本運營與產業經營長期混雜的負效應

資本運營是虛擬經濟範疇,產業經營是實體經濟範疇。國有企業資本運營與產業經營長期混雜的直接負效應就是產業經營被忽略,產品創新與科技創新往往成為形式,產品產業競爭力逐漸弱化。一定程度上,國有企業的資本運營也脫離了實體經濟,成為做大資產規模、不斷擴張產能的手段。

(一)國有企業熱衷通過資本運營而盲目做大資產規模

歷史原因及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國有企業大多主要從事產業經營。產業經營自身的運行規律決定了其難以在短時間內做大資產規模。而與產業經營相比,通過資本運營做大資產規模不僅來得更容易,而且往往可以帶來立竿見影的“績效”。過去十多年裡,依託政府的支持及享有的政策,國有企業通過資本運營實現了國有資產規模數倍的增長。當下我國企業資產規模排名前幾位的幾乎都是國有企業,甚至不乏資產規模過萬億的“央企巨頭”。在某種意義上,國有企業的超大或較大資產規模是通過所謂“資本運營”而實現的。

國有企業一味追求較大超大資產規模,尤其擅長通過兼併收購、“央地對接”,甚至全世界範圍“跑馬圈地”等手段做大資產規模,並以此視為做大做強國有企業的捷徑。大型特大型央企往往跨若干行業領域,涉及十幾個甚至幾十個業務板塊,並且熱衷於涉足金融、房地產、資源能源等非相關領域資本運營。國有企業資本運營並非緊緊圍繞主業進行產業鏈佈局優化,而是盲目做大資產規模,由此實現的是非主業資產規模的高增長。長期以來,與國有企業資產規模擴張相伴隨的不是產業競爭力的提升,而是風險的不斷放大以及國有資本運行效率的低下。

(二)國有企業打著“資本運營”旗號而不斷擴大產能

產業經營對應著產品及產品創新,以創新為內涵的產業經營既不會形成資產規模的高增長,也不會形成產能的高增長。然而國有企業熱衷的是以做大資產規模及產能數倍擴張為目標的資本運營。中央政府通過宏觀調控壓產能的同時,國有企業卻打著“資本運營”的旗號擴大產能。特別是某些央企的部分項目單純在現有的資產盤子裡運作空間有限,於是想方設法依託行政劃撥、“央地對接”、併購民企等方式不斷上新項目。國有企業通過融資、財務槓桿的不斷放大,在擴大資產規模的同時也成倍的放大了產能,當下形成的諸多產能過剩行業與國有企業一味追求較大超大資產規模直接關聯。

國有企業有著難以抑制的產能擴張的衝動,相應地,國有企業所謂的“資本運營”成為不斷擴大產能的手段。國有企業擅長運用各種資本運營手段擴大產能,大量低水平重複建設、不計成本、不顧風險地上新項目,使國有企業在擴大產能的同時,“只吃進,不消化”,造成嚴重的產能過剩,這一現象在國有經濟佔比較高的資源能源行業尤為突出。以國有煤炭企業為例,2015年,我國煤炭行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國有資產佔比超過70%①,僅包括神華集團、同煤集團、山東能源集團等在內的9家大型國有煤炭企業,其產能佔比就接近全國總量的40%②,而煤炭行業的產能利用率僅為65%③。除此以外,包括光伏、風電、LED 等在內的新興行業也不同程度地出現產能過剩,這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國有企業的產能擴張造成的。

(三)國有企業所謂的“資本運營”弱化了產品產業競爭力

就資本運營與產業經營的關係看,資本運營支持產業經營,通過各種資本運營手段的運用做強主業。國有企業資本運營應著眼於擁有核心價值品牌和高科技附加值的技術,為實現產品創新、做強主業提供支持。然而事實上,國有企業資本運營更熱衷併購資源能源類資產而做大資產規模擴大產能,或盲目涉足與主業毫無關聯的行業,寄希望於通過資本運營追求更高的資本回報。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產業經營用心用力不足,產品開發與創新流於形式,而且受資產規模盲目擴張造成的產能過剩、交易規模巨大帶來的現金流短缺等拖累,產品競爭力大大被弱化。

產業競爭力依賴的是產業升級,國有企業資本運營應聚焦主業及產業鏈整合,通過優化資源配置而推動產業升級,提高產業競爭力。然而國有企業資本運營脫離了產業經營的主業,大規模的非主業投資導致業務佈局分散,產業呈現虛擬化、空心化的趨勢。以石油行業為例,我國作為石油大國,大型國有企業資產規模的絕對優勢並沒有形成相應的國際市場產業競爭力;一方面,盲目做大資產規模形成大量低效無效資產,尤其非主業資產規模的增長,造成各業務板塊之間難以發揮產業鏈協同效應;另一方面,資本運營缺乏對技術創新、科技成果轉化的有效支持,與低端產品供給過剩相伴隨的是核心技術的缺失以及高端產品仍依賴進口,油氣開採成本居高不下,致使大型特大型央企不得不連續調減產量來減少虧損。國有企業資本運營帶來的結果往往是資本運營搞得聲勢越大,產業越是缺乏競爭力。

二、國有資本運營職能從國有企業剝離的改革邏輯

國有企業資本運營與產業經營的長期混雜,既影響國有企業競爭力的提升,也拖累實體經濟的發展。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把國有資本運營職能從國有企業剝離,實行國有資本運營與國有企業經營的“資企分離”,理順了國有資產管理、國有資本運營、國有企業經營之間的關係,國有資產管理著眼於“以管資本為主”,國有資本運營實行專業化,國有企業經營專注於實體經濟。在某種意義上,實行國有資本運營與國有企業經營的“資企分離”,實現國有資本運營與國有企業經營的各司其責,就是國有資本運營從國有企業剝離的改革邏輯。

(一)國有資本運營職能從國有企業剝離的理論分析

作為虛擬經濟形式之一的資本運營不創造價值,而是以產業經營為基礎服務於實體經濟,並從實體經濟分割一部分利潤。面對國有企業資本運營嚴重脫離產業經營而影響實體經濟發展的現狀,國資國企改革深化必須把國有資本運營職能從國有企業剝離,由“類金融公司”承擔國有資本運營職能。

1.資本運營不創造價值而是通過優化資源配置分割產業利潤

資本運營與產業經營是相互支持且互為依存的平臺。一方面,資本運營本身並不創造價值,它是以產業經營為基礎,依賴實體經濟而發揮作用,通過優化資源配置而分割實體經濟利潤。正如馬克思所強調,資本只有在投入產業或商業中帶來利潤,並由它的使用者用來從事本營業部門要求的各種活動的時候,才執行職能;資本要獲得收益,取決於這個資本作為“執行職能的資本” [1](第46卷,p419);因此,只有投入產業經營的“執行職能的資本”才創造價值。另一方面,資本運營服務於產業經營併為提升產業競爭力創造條件。資本運營通過生產要素的資本化而賦予其流動性,通過資源再配置和產業重組,激活生產和流通過程中被固化的結構功能,使等量生產要素通過優化配置而帶來更大收益。不過,“資本不能有雙重存在” [1](第46卷,p529),資本運營取得的收益只是對產業利潤的分割。可以說,資本運營只是通過改變資源配置方式而提高再生產過程的資源配置效率,其所形成的價值增值必須以實體經濟產業經營的有效性為前提。

2.由“類金融公司”履行國有資本運營職能更有利於提高全社會資源配置效率

是把國有資本運營分散到眾多國有企業中,由眾多國有企業履行國有資本運營職能;還是由“類金融公司”實行專業化的國有資本運營,不是什麼理論問題。由於產業經營與資本運營混雜的負效應削弱了國有企業的產業競爭力,剝離國有企業資本運營職能由“類金融公司”履行[2],可以為帶動全社會資源的重新配置創造條件。所謂“類金融公司”就是以股權投資為形式,依託資本市場跨產業、跨區域經營的非銀行金融機構。設立“類金融公司”專注於國有資本運營,有利於靈活運用各種資本運營技巧、調動各種資本運營手段提高國有資本流動性,進而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縱觀市場經濟發達國家,資本運營職能均是由專業化的“類金融公司”履行,如新加坡淡馬錫控股公司,華爾街黑石集團等。由“類金融公司”進行資本運營的核心邏輯在於通過資產的資本化,使資本成為能夠與全部生產要素進行交易、置換的核心[3](p17),優化實體經濟資源配置。設立“類金融公司”從事國有資本運營,不僅在微觀層面有利於促進資源在企業間流動,圍繞產業鏈進行資源優化配置及整合,實現國有企業產品升級而提高其產品附加值,而且在宏觀層面有利於資源在不同行業及產業間流動,優化國有資本佈局,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及產業升級。

(二)國有資本運營職能從國有企業剝離是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的政策要求

把國有資本運營職能從國有企業剝離到“類金融公司”,不是理論問題,而是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的政策要求。在深化國資國企改革中,設立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和運營公司,承接從國有企業剝離出來的國有資本運營職能,可以實現“資企分離”的國有資本運營與國有企業經營的各司其責。

1.通過剝離國有資本運營職能而實行國有資本運營與國有企業經營相分離的“資企分離”改革

深化國資國企改革要求從國有企業剝離國有資本運營職能而實行國有資本運營專業化,實現國有資本運營與國有企業產業經營的分離。若干家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和運營公司以產權為紐帶與國有企業、國有公司或混合所有制公司相連接,成為國有資本運營的市場主體,從事國有資本的專業化運營[4]。“資企分離”要求大多數國有企業不再從事資本運營,而是迴歸實體經濟,專注於持續的產品創新、科技創新及產業競爭力的提升;與此同時,履行國有資本運營職能的機構從事專業化的資本運營,不能基於出資關係直接處置所出資企業的法人財產,或直接參與、干涉企業的產業經營。“資企分離”在實現資本運營與產業經營各司其責的同時,也意味著國有企業經營與政府行政手段的資產管理進行了有效隔離,有利於在國有資產管理、國有資本運營與國有企業經營三個層次構成的新國資管理體系中,形成相互分權、相互制衡的格局從而重塑國有企業的市場活力[5]。

2.通過剝離國有資本運營職能而構建“以管資本為主”的新國有資產管理體系

深化國資國企改革要求從國有企業剝離國有資本運營職能,在國有企業經營與國有資產管理之間構建國有資本運營的“中間層”,通過專業化資本運營實現“管資本”,建立由國有資產管理層、國有資本運營層與國有企業經營層構成的三層次國有資產管理體系。與傳統國資管理模式下“管企業”、“管企業資產”相比,依託市場化程度更高的國有資本運營主體,產業結構調整和國有資本影響力控制力和帶動力的發揮不再侷限於國有企業,而是依賴資本的流動,通過專業化、市場化的國有資本運營平臺實現。國資國企改革深化所要求的國有企業國有資本運營職能的剝離,是要通過搭建國有資本運營的市場化平臺,構建全新的國有資產管理體系,以產權為基礎,以資本為紐帶而連接所出資企業,使國有資產管理由“管人管事管資產”向“以管資本為主”轉變。

(三)剝離國有資本運營職能可以推動國有企業專注於實體經濟

實體經濟依賴產業經營,作為實行生產資料公有制的中國,無論市場如何發展,改革如何推進,都不允許國有企業忽視忽略產業經營。把國有資本運營職能從國有企業剝離,有利於國有企業做好產業經營及科技創新,從而提振實體經濟。

1.通過剝離國有資本運營職能引導國有企業持續進行產品創新

隨著世界經濟轉型帶來的全球消費結構和消費模式的轉變,國內消費轉型也在拉動著新消費、新需求、新增長,當下的國際國內市場正面臨著新需求旺盛和新供給不足的局面。順應消費結構、消費模式以及消費需求的轉變,國有資本運營要著眼於引導國有企業進行產品創新,通過引領資本支持持續的產品創新帶來新供給,滿足新需求,推動產品升級而提高產品附加值。剝離國有資本運營職能,可以倒逼國有企業專注於產品創新,有利於國有企業向真正的市場化主體轉變而重塑其市場競爭力。當然,國有企業產品創新不是單純的向新興產業轉型,而是要與技術創新、新材料、新工藝相融合。因此,從國有企業剝離國有資本運營職能有利於引導國有企業專注於實體經濟,通過提供滿足新消費需求的高附加值產品引領產業升級,同時與削減過剩產能、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相結合。

2.通過剝離國有資本運營職能引導國有企業持續進行科技創新

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後,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通過持續的科技創新而擁有了諸多原創科技成果和高科技附加值產品,已經為拉動本國經濟復甦甚至為啟動第四次工業革命及新一輪世界分工創造了條件[6]。面對美國的新型製造業與德國工業4.0④擬聯手啟動的新一輪世界分工,在產業分工和科技創新主導型產業競爭日趨激烈的國際環境下,國資國企改革深化不能再侷限於提升國有企業的國內競爭力,而是要高度關注即將爆發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和新一輪世界分工,著眼於原創科技成果與高科技附加值產品助推產業升級,加大科技創新力度,主動把握未來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趨勢。剝離國有企業國有資本運營職能,不僅可以倒逼國有企業迴歸實體經濟,振興製造業,更重要的是從國家戰略的高度進行國有資本佈局,圍繞“中國製造2025”⑤重大領域和關鍵任務,引領國有資本重點支持科技創新型產業和科技創新公司,引導國有企業在高端裝備、智能製造等科技創新領域持續發力,搶佔新一輪國際競爭制高點。

三、通過設立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和運營公司實行國有資本運營專業化

深化國資國企改革中設立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和運營公司,類似“類金融公司”,由其履行國有資本運營職能,可以實行國有資本運營專業化。在某種意義上,由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和運營公司承接國有企業剝離出來的國有資本運營職能,有利於打破某些領域的國有企業壟斷經營,實現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的可持續。

(一)設立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和運營公司履行國有資本運營職能

國資管理實行“資企分離”改革並向“以管資本為主”的國資管理體系轉變,從國有企業剝離出來的資本運營職能將由改組設立的若干家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和運營公司承接。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和運營公司是兩類履行國有資本運營職能的國有公司,作為國有產權代表通過市場化、專業化的資本運營手段服務於產業經營,實行國有資本運營的專業化並與國有企業產業經營相分離。可以說,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和運營公司的國有資本專業化運營,是“以管資本為主”的核心環節。

在“以管資本為主”的新國資管理體系下,若干家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和運營公司以產權紐帶連接數量眾多的國有企業或國有公司,履行國有資本運營職能。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和運營公司與所出資企業之間,不是“上下級”的行政關係,而是以資本為紐帶的投資與被投資關係。“以管資本為主”要求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和運營公司的資本運營從“管企業”、“管企業資產”的具體事務管理中解脫出來,在更高層級和更廣闊的資本空間裡統籌運營國有資本,著眼於通過資本運營提高國有資本運行效率和配置效率,從宏觀上優化國有資本佈局,發揮國有資本整體性功能而支持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二)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和運營公司的國有資本運營更強調專業化

與國有企業把資本運營與產業經營混雜相比,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和運營公司的資本運營更強調專業化。通過專業化資本運營加快資本流動,促進國有資本佈局及結構調整,支持產業結構調整及產業升級,引導更多資本流向實體經濟。

1.以國有資本運營專業化促進國有資本佈局及結構調整

相比國有企業的資本運營,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和運營公司能夠站在更高的戰略層面進行國有資本佈局,通過專業化資本運營進行國有資本統籌配置和結構調整,從整體上優化國有資本佈局。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和運營公司可以靈活運用各種資本運營手段而提高國有資本流動性,依託資本流動性在符合政策性要求的產業領域進行佈局結構的動態優化,不僅有利於實現低效無效國有資產的退出,而且通過非主業、非戰略型業務的逐步剝離,將閒置或運營效率不高的國有資本投入到與主業或戰略佈局相關聯的領域,使國有資本佈局結構的動態調整與國家產業結構調整的政策要求及產業升級的方向相適應,與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內涵相適應[7]。

2.以國有資本運營專業化支持產業結構調整及產業升級

國有企業所面臨的市場競爭早已不侷限於國內,需放眼全球市場以及產業鏈中高端競爭,主動參與全球分工和價值鏈重構。為此,國有資本運營專業化應定位於支持產業結構調整及產業升級。具體而言,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和運營公司依託某幾個產業,通過國有資本的有進有退加快推動國有資本向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尤其是向前瞻性戰略性產業集中,把國有資本保值增值與產業結構調整及產業升級相結合。國有資本的集中運營更有利於引領國有資本的流動方向,以有限國有資本撬動更多非公有資本而形成“資本合力”,為國有企業進行持續的科技創新和技術創新而搶佔產業制高點、實現產業結構調整及產業升級提供支持。

3.以國有資本運營專業化引導更多資本流向實體經濟

國有資本運營屬於虛擬經濟範疇,絕不意味著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和運營公司可以“脫實向虛”或“空轉套利”。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和運營公司要站在更加宏觀的層面統籌產業佈局,引導國有資本流向實體經濟,讓國有資本在產業中“落地生根”並推動國有企業做強做優,避免“資企不分”造成的國有企業資本運營的盲目性和隨機性,以及相應的產業經營被弱化的局面。一方面,通過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和運營公司的專業化資本運營,引導國有資本的流動方向與經濟結構調整及產業升級的方向要求相一致,與國家戰略佈局與產業政策要求相一致;另一方面,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和運營公司的專業化資本運營要發揮國有資本的影響力和帶動力,放大國有資本功能,以有限的國有資本帶動更多社會資本而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繁榮,發揮國有資本乘數效應,引領社會資本對產品創新和科技創新的支持。

(三)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由依賴國有企業壟斷經營轉向專業化國有資本運營

國有資本運營專業化是要打破國有企業長期以來的壟斷經營,在以往不對民資外資開放的壟斷和相對壟斷領域,通過股權合作等方式引入非公有資本,以資本混合實現各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協調協同。相應地,國有資本保值增值不再依賴某些領域的壟斷經營,而是通過專業化資本運營引導資本流向,確保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的可持續。

1.國有資本運營專業化要打破某些領域的國有企業壟斷經營

此輪深化國資國企改革背景下設立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和運營公司,是要通過專業化資本運營打破某些領域大型特大型國有企業的壟斷經營,尤其是一些長期不對民資外資開放的壟斷和相對壟斷領域,如石油石化、電力、電信、軍工等行業,通過專業化資本運營實現各類資本的混合,加大壟斷領域向民資外資開放力度,為構建各類資本及生產要素自由流動、依法、公平、有序競爭,以及各類市場主體權益得到公平保護的現代市場體系創造條件[8-9]。同時,通過國有資本運營專業化推動國有企業發展成為混合所有制企業,從大型特大型國有企業入手,實現國有資本與非公有資本的混合,倒逼國有企業去行政化、去特權化,不僅有利於激活國有資本,提高國有資本及全社會資本配置效率,而且可以為國有資產管理適應新的國際貿易規則,提高國際競爭力提供支持。

2.以國有資本運營專業化實現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的可持續

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的可持續體現為通過國有資本運營專業化引導國有資本的流動方向。國有資本一是要流向與國家產業政策要求相一致的領域,實現國有資本保值增值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協調協同;二是要流向科技創新與產品創新領域,國有資本的保值增值不再依賴資產規模擴張和行業壟斷,而要著眼於支持原創科技成果與高科技附加值產品,通過提升國有企業的國際競爭力而實現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的可持續;三是要流向資本回報率高的領域,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和運營公司依託國內國際資本市場、專業化資本運營人才、科學化股權投資組合等,通過國有資本的持股、國有股權的減持變現及各種資本運營技巧的運用,使部分國有資本從低效領域退出而追求更高的資本收益。

註釋:

①根據國家統計局及中國統計年鑑“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據測算得出。

②根據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煤礦生產能力報告》部分數據測算得出。

③根據國家統計局及中國統計年鑑數據測算得出。

④德國工業4.0(Industry4.0)是由德國政府在《德國2020高技術戰略》中所提出的旨在提升製造業智能化水平的國家戰略。通過利用物聯信息系統(Cyber—Physical System簡稱CPS)將生產中的供應,製造,銷售信息數據化、智能化,實現快速、有效、個性化的產品供應。

⑤“中國製造2025”是中國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提出的到2025年邁入製造強國行列的戰略目標。

參考文獻:1

[1]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2] 閆妍等. 華爾街控制下的美國經濟——對我國發展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的啟示[J].管理世界,2015(6):1-7

[3] 楊志.論資本的二重性——兼論公有資本的本質[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

[4] 文宗瑜.以管資本為主導向下的國有企業產權管理體系構建[J].國有資產管理,2016(03):27-36.

[5] 文宗瑜. 以“理論僵化與思維固化”突圍而支持國資國企改革的繼續深化[J].財政科學,2016(06):86-97.

[6] 文宗瑜等. “十三五”時期產業結構調整的方向和政策[J]. 經濟研究參考, 2015(62):58-69.

[7] 黃群慧. 新常態下的國有資本佈局[J]. 中國金融, 2016(4):21-23.

[8] 文宗瑜. 以放開單一所有制領域為突破口[J]. 北大商業評論, 2014(6).

[9] 文宗瑜. 國資國企繼續深化改革路徑探析[J]. 清華金融評論, 2016(4):57-62.

[10]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有資本管理體制改革研究”課題組.開展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的建議[J].發展研究,2015(5):10-11

[11] 陳清泰. 資本化是國企改革的突破口[J]. 中國金融, 2016(4):17-20.

[12] 陳清泰. 以“管資本為主”推進國企改革[J]. 企業觀察家, 2017(7):68-70.

[13] 李金波. 建立健全國有資本形態轉換機制的三大意義[N]. 中國經濟時報,2017.3.1(A05).

[14] 張雲峰、蘇超. 國有資產資本化[J]. 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1, 18(3).

[15] 王凡. 從實物經營到資本經營:國有企業管理體制轉型研究[J]. 求索, 2017(7):102-106.

[16] 唐現傑、孫偉明. 國有資本運營績效評價研究[J]. 對外經貿, 2007(1):87-88.

[17] 鍾文.國有資本經營績效評價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1.

[18] 周紹妮、張秋生. 國有資本佈局結構與效率評價[J]. 新疆社會科學(漢文版), 2017(2):21-2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