甕安「三步棋」走出志智雙扶新模式

瓮安“三步棋”走出志智双扶新模式

瓮安“三步棋”走出志智双扶新模式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貧困群眾既是脫貧攻堅的對象,更是脫貧致富的主體,要激勵和引導貧困群眾靠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甕安在貫徹落實中,著力給貧困群眾輸送精神糧食,引導他們增強主體意識,從根本上剷除滋生貧窮的土壤,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挺起堅實的精神脊樑,實現了“物質脫貧”與“精神脫貧”同步推進。

瓮安“三步棋”走出志智双扶新模式

“大宣講”強化宣傳教育

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良好氛圍。甕安把宣傳教育融入日常工作,充分利用廣播電視、標語板報、村民小組會、院壩會、入戶會、編排文藝作品下鄉巡演等形式,對貧困群眾進行思想教育,引導其樹立自力更生、脫貧光榮的理念和志向,同時,利用全縣112所新時代農民(市民)講習所開展全覆蓋宣講,全面打通群眾“思想關節”,重塑貧困群眾整體素質。二是成立宣講團隊,提振脫貧士氣。以村(社區)為單位,以駐村“第一書記”、村(社區)包村書記和村級黨(總)支部書記為主體,組建“三書記”宣講團,開展百場黨的方針政策宣講;所有村(社區)組織召開“治懶扶志·勤勞致富”大家談座談會,通過鄉賢寨老、黨員致富帶頭人、種養殖大戶等身邊典型講述勤勞致富經驗故事,讓因“懶”致貧的群眾轉變思想。三是開展“技能培訓”,增強致富本領。針對群眾缺技術、缺致富辦法等普遍性問題,落實好就業技能培訓、農村實用人才培訓、民族特色手工藝培訓和技能教育長期培訓“四大工程”,發揮農技人員、致富帶頭人的作用,採取技術下鄉、課堂入戶、服務上門的方式,對所有農村就業對象開展現代農業、種養殖技術、鄉村旅遊、農村電商等培訓,增強群眾創業致富能力,堅定群眾致富信心。四是注重“感恩教育”,強化思想引導。將思想發動貫穿扶貧工作始終,注重從思想觀念上引導群眾主動脫貧致富,激發自主脫貧的志氣。整合新時代農民(市民)講習所、農民夜校、道德講堂等師資和陣地資源,藉助手機短信、“兩微一端”等新媒體平臺,以微宣講、微訪談、相聲、快板、山歌、知識搶答賽、身邊人講身邊事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引導貧困群眾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

瓮安“三步棋”走出志智双扶新模式

“樹典型”強化示範引領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營造勤勞致富、光榮脫貧的良好氛圍。甕安把思想扶貧教育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引擎,出臺了《甕安縣“志智雙扶·感恩奮進”思想扶貧實施方案》,通過“思想扶貧到戶、黨恩教育到人、文明創建到家”的方式,紮實推進“志智雙扶·感恩奮進”思想扶貧工作。一是開展日常評比。以文明村寨創建為契機,全縣所有行政村(社區)每季度開展“評先評懶”等活動,在村寨醒目位置設置光榮榜、群英榜、積德榜、曝光臺等進行公示,通過村比村、組比組、戶比戶,傳播正能量,激發廣大群眾比、學、趕、超的內生動力。猴場鎮青池村的“比一比、曬一曬”公示牌,每天按時更新,每輪公示都吸引上百名群眾前來“對標”,勵志脫貧的故事相互激盪。二是開展集中表彰。評選表彰了“基層黨員示範戶”“孝老愛親示範戶”“助人為樂示範戶”“遵紀守法示範戶”“清潔庭院示範戶”“自立自強示範戶”“產業發展示範戶”共計4307戶,激發廣大群眾比、學、趕、超的內生動力,讓貧困群眾趕有方向、爭先脫貧。同時注重發掘貧困群眾中自立自強、勤勞致富等各種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例,做好宣傳示範和“現身說法”,讓貧困群眾能夠學有目標、趕有方向,你追我趕、爭先脫貧。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充分激發,過去比誰家吃了低保,現在比誰家脫貧快,追求美好生活已經蔚然成風。在建中鎮果水村,村民們在接受完勤勞致富的現身說法後,共同唱起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三是實行文化惠民。依託“甕水長歌鄉村行”平臺,採取“政府採購、群眾參與,社會聯動,文化惠民”的方式,鼓勵文藝小分隊創作反映農村群眾致富脫貧、因懶致貧等作品。群眾自己編、自己演、自己唱,讓群眾成為宣傳黨的聲音的宣傳者、脫貧攻堅的參與者與動員者,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脫貧攻堅的良好氛圍。現已組織了45支演出團隊、23支文藝小分隊和8支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隊,開展甕水長歌鄉村行940餘場,實現了文化惠民在全縣98個行政村全覆蓋。

瓮安“三步棋”走出志智双扶新模式

“齊參與”強化主體地位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脫貧攻堅是黨和國家的事業,是人類發展的事業,也是貧困群眾自己的事業。甕安在推進脫貧攻堅工作中,充分挖掘群眾的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激發群眾的主體作用。一是增強群眾主體意識。創新村民自治的有效實現形式,建立了村務監督委員會、村民議事會,形成民事民辦、民事民管的多層次協商格局,讓農民自己說事、議事、主事,紮實做好引導群眾積極參與脫貧攻堅各項工作,鼓勵群眾共建家園。在水、電、路等具體項目建設實施中,讓群眾參與土地協調、環境保護、質量監督、驗收評估等工作,需要投工投勞的,優先安排有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參與。三是充分吸納群眾意見。在村務管理和村莊環境治理中,注重聽取和尊重他們的意見,及時做好村務公開,全面保障貧困群眾的知情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同時,加強農村法治宣傳教育,完善農村法治服務、引導幹部群眾遵法學法守法用法,依法表達訴求、解決糾紛、維護權益,形成村內自我服務、自我決策的自治氛圍。在貧困對象確認、扶貧計劃制定,到村到戶項目的選擇等方面,把群眾的意見建議吸納到脫貧攻堅決策中,使脫貧攻堅各項決策部署更接地氣、更體現民意、更科學。三是強化村民自我管理。圍繞脫貧攻堅、產業發展、亂搭亂建、濫辦酒席等重點難點問題,引導村民將“扶貧不扶懶”“破除等靠要”“三改一拆”“嚴遏濫辦酒席風”等寫入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引導群眾自我約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將黨恩教育、富而思源的理念與群眾的生產生活、情趣愛好結合起來,在村寨懸掛敬語標識,展現良好的民風民俗、精神風尚。組織開展制家訓亮家風活動,將尊老愛幼、鄰里和睦、勤勞致富等家風家訓在門庭、院牆、門頭等顯著位置上書寫懸掛,形成村村有敬語、戶戶明家訓,推進鄉風文明建設。

瓮安“三步棋”走出志智双扶新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