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大国重器》为何把视角投向岞山

□本报记者 张秋德

前不久,峡山区岞山街道在全国“出了名”。在央视纪录片《大国重器》第二季第八集“创新体系”中,随着主持人富有磁性的声音,“蔬菜完全脱离土壤在水里长大,传统大棚一年最多产8季蔬菜,但这里一年能产18季”,位于岞山街道的潍坊市华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其先进的水培技术出现在国人视线中。

华以农业只是岞山街道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这个街道立足乡镇实际,激情创业,绿色崛起,一曲催人奋进的乡村产业振兴“好声音”正在奏响。

龙头企业汇聚,发展动力更足

华以农业公司厂房虽然建在废弃矿山区,但其先进的理念和技术颠覆了人们对传统农业的认知。该公司从以色列引进先进理念和农业技术,将昔日的旧矿山建设成为集科研、生产、旅游、孵化和模式输出为一体的国际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经验和模式向全国乃至世界复制输出。岞山街道党委书记刘振军认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只有大力培育发展龙头企业,才能带动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发展。

今年3月份,由神州姜窖农业集团编制的中国生姜价格指数成功发布。为何这个企业能够承担价格指数?记者了解到,该集团现有自有种植基地3000亩,未来3年可达到万亩以上,现有的恒温库仓储量为20万吨,两年内完成至30万吨,成为全国大规模生姜仓储基地。“我们立足30万吨恒温库,致力于打破传统分散式的仓储模式,加之以电子商务平台的信息公开,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30万吨恒温库形成‘蓄水池’的作用,通过对市场姜量收和放节奏的把控,慢慢引导和稳定生姜的价格。”神州姜窖农业集团有关负责人说。

同样,位于这个街道的山东新和盛农牧集团有限公司则通过“公司+农场”“公司+合作社”“公司+农户”的规模化养殖,基地遍布当地及周边十几个县市和地区,年可出栏标准化饲养的肉鸡8000多万只,带动众多的农户走上了养殖致富的道路。目前,该街道形成了华以农业、神州姜窖、新和盛农牧、万通农业等品牌企业为龙头,带动众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济主体发展,岞山农业品牌市场影响力与日俱增。

刘振军说,岞山街道的实践证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越健全,农村经济就越繁荣,农民增收渠道就越通畅。

园区齐头并进

发展活力更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岞山街道的面积在全市镇街层级中,面积并不是很大,但却有规模不等的农业园区35个,而且,今年根据新的发展需要,科学规划建设三个田园综合体,发展势头令人振奋。

如潍水岞山田园综合体依托花海四季、万通基地,在潍峡路以东、下小路以北、岞山山以南新流转土地3000亩,规划建设10000亩,充分尊重和体现潍河和岞山的文化属性和形态特点,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地形与地貌,营造一个独具特色的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

在太祖山周边新流转土地1000亩,规划建设5000亩太祖山田园综合体,打造集文化创意、循环农业、休闲观光区、健康养生、种植采摘、药材种植、文化娱乐区于一体的综合园区,为周边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好环境。

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发展规模化经营,土地流转是规模化的前提。为此,近年来,岞山探索建立完善土地流转“双向”保障制度,保障农民收益。目前,这里土地流转每亩在1400元左右,远远高出周边土地流转价格。

土地流转得到了群众的大力支持。岞山街道共有6.1万亩土地,现在已经流转3.5万亩,发展规模化农业园区35个,其中共有三个田园综合体。目前,岞山街道已初步构建了以田园综合体为支撑,以农业园区为骨干,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用好“互联网+”

发展速度更快

“互联网+农业”做得风生水起,亦是岞山街道产业发展的一个亮点。

岞山街道是“潍河有机产业带”核心区域,经过多年发展,水培蔬菜、岞山大姜、黑木耳、大华核桃、祚安玫瑰等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日益提升,已形成品种多、品质优具有岞山特色农产品品牌矩阵。

刘振军认为,农业农村的现代化离不开信息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与互联网有机融合,只有与时俱进,以推进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信息化为主线,以“互联网+”现代农业为抓手,推动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全面深度融合,才能大幅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如华以农业引进吸收以色列先进技术,以信息化手段管理农业生产全过程,创立了有机水培蔬菜的标准体系。发展农村电商70多家,农产品线上年交易额5000多万元,畅通了农产品销售渠道;300亩以上的农业园区全部安装了视频管理系统,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创建了一批农产品质量品牌。

“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已经对潍坊乡村振兴作出全面安排部署。市委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专题读书会,又让我们更加开拓了工作思路,坚定了发展信心。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有关会议精神,努力干在实处,确保走在前列,全力打造独具特色的产业强镇,为‘潍坊模式’升级版作出岞山贡献。”刘振军的话语铿锵有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