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外資」可以成爲我們的信仰嗎?

“聰明外資”可以成為我們的信仰嗎?

總算爬回到了2800點,富二上週分析過,2800以下入場A股會給我們“送禮物”,其實重回2800以後,在3000點以下的區間入場,也是同樣的道理。

而今日,A股的換手率仍只有0.35%,投資者貌似依然小心翼翼,還沒有正式興奮起來。那麼,這時拿什麼來加深我們的信仰?把視野打開,看向外資,或者能給我們一點啟發。

A股投資者看A股,就像家長嫌棄自家崽,總有這樣那樣的缺點,怒其不爭,心裡盼著它好,卻刻意要悲觀看待。然而若走出來放眼四方的話,意外地發現這小崽子居然多得是追捧者:陸股通資金的持續流入就是一個好的印證。

一方面,國內的普通投資者在躊躇不前,另一方面,陸股通的海外資金不懼人民幣匯率貶值加速北上。

截至富二發稿之日,今年以來滬港通北上資金累計淨流入1664.3億元,較去年底增加了47.4%。其中5月份淨流入508.51億元,6月淨流入284.92億元,7月以來僅僅7個工作日淨流入96.02億元。

“聰明外資”可以成為我們的信仰嗎?

數據來源:wind,截至2018-07-10

陸港通資金,別名很多:北上資金,聰明外資,Smart Money……

陸股通由滬港通和深港通兩部分組成,開通之初至今,每日公佈淨買入額。2017年3月17日,開始公佈每日的持股標的、數量。

在陸股通持股標的公佈以後,陸股通的表現可謂“驚豔”:以2017年3月17日作為時間節點,持有當日倉位不動,到2018年6月底為止能獲得40.1%的賬面收益,吊打同期各種大盤指數。

從此陸股通資金一鳴驚人,被部分投資者賦予美稱“Smart Money”,俘獲市場上大批粉絲。有不少粉絲在實踐中複製,也有投資者深入分析陸股通持股標的特徵,與藍籌白馬理念相印證,摸索陸港通持股的“指紋”。

所以,我們的A股君,被公認的“聰明資金”牢牢盯住了,可以說是無上光榮了。再看看陸股通資金的每日走勢線,一直在果敢加倉,除了6月底那陣子,貌似猶豫躊躇了一會兒,整體幾乎沒有退縮的意思。

“聰明外資”可以成為我們的信仰嗎?

數據來源:wind,截至2018-07-10

要知道,最近這陣子人民幣貶值的走勢線妖得不得了,而海外資金不懼人民幣匯率貶值在加速北上,可謂是真愛了。於是,當前的A股市場,變得像外資的紅玫瑰、我們的白玫瑰,變得像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來,城內的人還在猶豫躊躇。

咱家A股君有何魅力呢?

魅力點一:便宜是硬道理。

從估值來看,截至今日(2018-07-10),衡量全部A股的萬得全A指數其市淨率PB已經降到了1.70倍,基本接近2014年5月份1.45倍的歷史最低水平,遠遠低於2.46倍的歷史中位數水平。

魅力點二:業績是壓艙石。

而截至一季度末,A股業績增速中位數12.3%,遠高於歷史底部8.8%的平均增速。而且,最新公佈的5月份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累計同比增速16.5%,連續3個月上漲,則進一步顯示經濟的內生增長並不差。(來源:wind)

說到底,還是因為咱A股質優價廉呀,大概歪果仁考慮問題就是這麼簡單。可能你偶爾覺得某國產衝鋒衣樣子過時跟不上潮流,而歪果仁卻覺得便宜又擋風喜歡得不得了,這是一個道理。他們有可能並不像我們那麼深入瞭解個股和政策,但經常更能看清我們常忽略的那些基本優勢。

總的來看“聰明外資”,還是不能理解成是真“聰明”。歪果仁又不是救世主,更不是慈善家,他們與我們一樣都是收割機,只不過看問題的方式和格局不同,外資喜歡看大格局,而國內資金大概喜歡作短線和波段吧。

不過有一點可以確定,在外資眼中,當前A股是長期投資極為有利的戰場。

當然,我們一向不信天不信地,不信外來神仙,需要翻越短期“憂慮的牆”,還是靠我們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