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突破萬億後,剩下的路好不好走?

蘋果突破萬億後,剩下的路好不好走?

就在今天凌晨,期待已久的蘋果公司已經突破萬億美元市值,這是歷史上第一個突破萬億美金市值的科技公司。

如此龐然大物,市值竟然有萬億美金,大得可以讓中國200萬年輕人在北上廣深全款買一套300萬左右的房子,瞬間解決了年輕人壓力焦慮的所有問題。

而在此之前2007年,中國石油也曾有過短暫的輝煌突破萬億美金,結果目前市值也就2000億美金左右。這就是中美差距。

那麼,蘋果公司突破萬億美金市值以後,還能不能持續呢?

答案是,肯定會持續!

且看我後文分析,希望對你能有所啟發。

01

傳統金融思維 VS 科技金融思維

有人說,2008年以後的美國股市就是科技股一路飛奔的股市,連年創新高,連年有人看空美國股市。

所以看空美國股市,就是看空美國的科技企業,其中代表的四大科技股,分別是蘋果市值超萬億美金,亞馬遜8735億美金,微軟8130億美金,谷歌8430億美金。

如果看空這些科技公司的基本面,那是相當荒唐的。列舉一下蘋果公司最新的財務數據:

  1. 蘋果最新一季度財報,利潤達到115.2億美金,同比去年增長了30%+。
  2. 蘋果公司目前掌握的現金流接近3000億美金。
  3. 蘋果去年的市盈率14倍,目前8倍,可謂是相當便宜。
  4. 光是在中國的業務,就佔比20%,每年銷售100多億美金的手機,3000萬臺左右銷量。

這樣的公司,是絕對的國寶,特別特別能掙錢,而且是持續的掙錢。(ps:馬上9月份,又要有新手機出來了,準備好子彈吧)

1.1 傳統金融思維買蘋果

如果僅僅從傳統金融的角度,這個公司就已經很無敵了,但是這是不夠的,最主要的是要理解,為什麼科技公司能夠達到這樣的高峰?

很多人認為科技,不就是擺弄一些技術,服務,還有就是互聯網那些虛擬的東西,這樣的錢,賺的哪有買賣實物來得實在,所以認為蘋果公司就是賣手機的,一個一個的賣,利潤多少,賣多少賺多少。

不過用這樣的思維,投資蘋果也足夠了。因為蘋果用傳統方式的線下零售就很厲害,比如他的線下店平效是最高的,達到每年44萬,秒殺一切實體店面。

據說這也是巴菲特買他的原因,他在2016年開始買的時候股價才99美金,買了10億美金,然後逐步加碼,到蘋果市值突破萬億的時候已經200多美金一股了,而當初300億美金目前價值500億美金,收益是66.6%,在此之前,老巴從來不買科技公司,蘋果除外。

1.2 粉絲思維買蘋果

但是僅從這個角度去思考然後買了蘋果,其實僅僅只是,比一些90年代就喜歡蘋果的普通人買蘋果稍微強那麼一丁點,畢竟忠實粉絲就是無腦跟,特別是美國人買股票和中國人買房子一樣,就是長期持有。

這批粉絲,不管用定投的方式,還是死拿的方式,基本上都賺了千倍收益!

這也說明了,你可以不懂,只要你熱愛一個公司,你是可以一直堅定持有的,中國的萬科和格力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1.3 科技金融思維買蘋果

然而除了以上兩種思維,用科技的思維投資蘋果才是最重要的,舉個例子,比如最新出來的iphoneX,他裡面有一個技術特別關鍵,就是他的攝像頭可以識別你,用的技術是基於激光點投影的面部識別,它的識別是3D的,是三維的,有什麼用呢?這個科技讓你拿一個照片去欺騙他是不可能的。

那有什麼意義呢?

因為用面部識別解鎖和支付,是最人性的。相比指紋識別的邏輯,是你讓手機為你服務之前要先用指紋去確認身份,但是用人臉識別,是手機直接識別了你主動給你特工服務。

如果未來有很多的服務類機器人,那麼他們為你服務之前肯定要主動識別你,而不是你拿指紋去解鎖。這個技術的運用就是蘋果未來佈局的一個小應用罷了,可見蘋果公司未來更有期待。

那麼,這些技術的運用就有一個應用場景,不同的應用場景是不同的時代背景,落地的時間意味著不同的機會。

所以蘋果公司的價值,是因為他是市場發展趨勢的風向標,蘋果不僅有創新,還能夠對未來的發展趨勢有判斷,而且能鞏固推動科技趨勢的實現。

就像喬布斯蘋果建立之初的信念是,“人類的創造力能夠解決最嚴峻的挑戰。”

而蘋果公司,市值超過了中農工建四大行的總和,也超過了美國富國銀行,美國銀行,摩根大通,花旗集團總和市值。

以上用了三種不同的思維,不僅意味著,傳統的金融思維已經無法完全解釋科技公司帶來的未來價值,更說明了,只有同時理解金融思維,科技思維,並能熟練運用,才能夠決勝未來。

02

反思貿易戰背後的大國定位

剛剛我提到了美國科技股的四大天王,分別是蘋果市值超萬億美金,亞馬遜8735億美金,微軟8130億美金,谷歌8430億美金。

這裡面沒有出現之前牛逼轟轟的Facebook,經過之前大跌以後,目前也就5000億美金左右。

為什麼?因為目前這四家公司,不僅用科技改變了世界,而且是實實在在改變了世界。他們不僅用軟件互聯網,構建了一套虛擬世界的服務應用,同時聚焦於硬件,並推廣硬件走向市場,成為實實在在的能被大家用到的產品。而Facebook,目前還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產品。

所以有沒有硬件產品,這就是區別,也是未來好公司的趨勢。

如今的貿易戰才剛剛開始打,很多人很悲觀,其實大可不必。這本質上是一個大國定位之爭。

美國的科技能力是世界第一,這個是毋庸置疑的,如果讓中國人做一個蘋果出來根本不可能。即使是BAT的總體利潤,加總也才頂一個蘋果的一年利潤。

但是剛剛我有提到過硬件,這是這四大公司和Facebook不同的,而這些硬件主要生產都在中國,也只有中國才有如此的製造業產業群能夠支撐。

這個和人工成本關係已經不大了,在之前的文章我也說過,像nike,阿迪這樣的工廠早就遷移到越南那樣的國家,但是中國還有很多工廠在生產類似的硬件產品,這是中國無所比擬的優勢。

這種獨特的產業集群,特別是以深圳周邊相關聯的製造業產業集群,這個是全世界都無法複製模仿的。換句話說,中國就是世界的一個製造業中轉站。

也許有人說,很多中國的廠也搬到了美國去,比如像福耀玻璃,富士康等都有在美國建廠。但是那些產業,基本上是高端製造業,用機器不用人。而且很多產品的零部件都是已經確定在美國周邊能夠提供的,但是中國的產業集群,幾乎可以做到任何產品,不需要事先調查研究。

所以迴歸貿易戰,中國的定位和美國的定位,源於不同國家的實力長板不同。而未來,將會是科技快速改變世界的趨勢,這個趨勢之下,無論哪個國家都無法去阻擋。

只有在清晰認識,互相博弈過程中,找到定位,好日子才會快點到來。

最後,還是提一點念想,美國整體科技股的勢頭還沒有結束,而且有相當的核心競爭力,立足於創造價值的推動社會進步。我相信,不僅是蘋果的市值會持續挺近,很多龐然大物突破萬億市值也會指日可待。

萬億美金市值,對於蘋果來說,是一個里程碑,也是下一個起點的開始,這個起點,也將引領著世界的更大規模更快速的變革。

如果沒有活在這個未來,那就趕緊一起上車走向這個未來。

ps:蘋果之後還有亞馬遜,微軟,谷歌。請轉發讓更多人看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