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簡史:疫苗的背後,是科學家們鍥而不捨的努力

疫苗簡史:疫苗的背後,是科學家們鍥而不捨的努力

從人類歷史上第一劑疫苗問世至今,疫苗的歷史已經長達兩百多年。顧名思義,疫苗就是以各類病原微生物製作的用於預防接種的生物製品,通過疫苗接種來使接收方獲得免疫力。如今,接種疫苗已經是一項家喻戶曉的衛生保健常識。

疫苗簡史:疫苗的背後,是科學家們鍥而不捨的努力

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劑疫苗於1796年問世,由英國醫生愛德華·詹納(Edward Jenner)發明,即是對抗天花的牛痘疫苗。詹納出生於1749年5月,早年曾在倫敦學醫,畢業後回到鄉村行醫。面對當時歐洲天花肆虐的現狀,他通過觀察,發現感染過牛痘的人鮮少患上天花,而當時的天花人痘接種術存在嚴重的缺陷。

疫苗簡史:疫苗的背後,是科學家們鍥而不捨的努力

在牛痘的啟發下,詹納進行了多場試驗,包括為孩童接種牛痘等,最終證明牛痘能讓人對天花免疫。1976年,第一劑針對天花免疫的牛痘疫苗問世,詹納由此被譽為“疫苗之父”。另外,他還在1978年出版了關於預防接種辦法的著作,為後世醫學家的研究打開了全新的道路。

疫苗簡史:疫苗的背後,是科學家們鍥而不捨的努力

在詹納的研究成果的啟發下,1879年,史上第一支抗霍亂疫苗問世;1881年,首支抗炭疽疫苗問世。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為了宣傳疫苗及預防接種概念,發明該疫苗的法國醫學家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使用兩組各25只綿羊來進行了公開的比對實驗,注射了炭疽疫苗的綿羊全部存活,未注射炭疽疫苗的綿羊則全部病死。

疫苗簡史:疫苗的背後,是科學家們鍥而不捨的努力

在巴斯德的宣傳下,公眾很快就接受了預防接種的做法。另外,在順利研製出炭疽疫苗後,巴斯德再接再厲,研製出人類歷史上首支抗狂犬病疫苗,並於1887年成立了巴斯德研究院,致力於生物學、微生物學、疫苗等領域的研究。然而,巴斯德投身於疫苗研究的原因,是他私人生活裡無法彌補的遺憾。

疫苗簡史:疫苗的背後,是科學家們鍥而不捨的努力

巴斯德於1822年出生於法國,1849年5月結婚,婚後兩人感情美滿,先後生育了5個子女,但不幸的是,其中只有2名子女活到了成年,其餘3名死於傷寒。在3名子女先後去世的刺激下,巴斯德開始投身於傳染病防治的研究,即使是在1868年中風之後,也堅持繼續進行學術研究,最終成為微生物學的一代宗師。

疫苗簡史:疫苗的背後,是科學家們鍥而不捨的努力

1881年,巴斯德著手研究狂犬病,1885年以減毒的方式研製出減毒狂犬病疫苗,而狂犬病疫苗問世的消息經過媒體報道後,引起了美國醫學界的注意。當時,美國新澤西州有幾名男童被感染了狂犬病的犬隻咬傷,性命垂危,民眾自發集資,協助這幾名男童的家人和巴斯德聯繫,嘗試使用狂犬病疫苗。

疫苗簡史:疫苗的背後,是科學家們鍥而不捨的努力

經過巴斯德的精心治療,其中一名患病男童在注射了狂犬病疫苗後得以痊癒。1890年,醫學家們研製出首支抗破傷風、白喉疫苗,1921年卡介苗問世,1952年康小兒麻痺疫苗問世。從上世紀50年代起,全球醫學發展突飛猛進,乙肝疫苗、水痘疫苗等先後成功問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