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縣中心醫院「全腹腔鏡下脾臟切除及賁門周圍血管離斷術」獲成功

单县中心医院“全腹腔镜下脾脏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获成功

魯網菏澤8月3日訊近日,單縣中心醫院肝膽胰外科成功完成“全腹腔鏡下脾臟切除及賁門周圍血管離斷術”。術後患者恢復良好。該手術是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症手術領域的高難度手術。全腹腔鏡下同時完成脾臟切除及賁門周圍血管離斷這項技術在該院獲成功,標誌著該院肝膽胰外科技術邁上新臺階。

患者是一中老年男性,因“嘔血2小時”收入單縣中心醫院消化科,完善相應檢查,考慮消化道出血原因為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症、食管靜脈重度曲張、脾臟功能亢進,經積極合理的保守治療後消化道出血癥停止,一般情況及肝功能逐步改善,行胃鏡檢查示食管及胃底重度靜脈曲張,腹部CT顯示:肝硬化,賁門周圍血管迂曲擴張明顯,脾臟腫大及脾臟周圍靜脈曲張明顯。經肝膽胰外科郭祥峰副主任會診後,考慮存在明確手術指徵,隨轉入肝膽胰外科進一步手術治療。

常規手術方案為開腹下脾臟切除及賁門周圍血管離斷術,需要開腹切口約20cm,創傷極大,且開腹過程中腹壁代償靜脈被全部切斷,增加手術後大量腹水的發生。在普外科名譽主任王根全、副主任郭祥峰的主持下,科室進行了縝密的術前會診討論,制定了詳細的手術計劃,郭祥峰決定行腹腔鏡下脾臟切除及賁門周圍血管離斷術,經過充分細緻的術前準備,在王根全主任大力支持下,郭祥峰主刀、孫文德、劉繼鵬、楊巖醫師協助,在麻醉科孫秋豔主治醫師、劉秋霞、盧穎慧護士的密切合作下,輸血科牛曉靜、張允彪兩位主任的充分備血的保障下,運用嫻熟的腹腔鏡手術技巧、高超的鏡下解剖技術及默契的手術配合,膽大心細,經過3個小時的精心手術,手術非常順利的完成,出血不足100毫升。

據郭祥峰介紹,門靜脈高壓症是指門靜脈壓力增加,門靜脈系統血流受阻和/或血流量增加,伴側支循環形成的一組臨床綜合徵。據統計,30%肝硬化病人最終可出現門靜脈高壓症,而30%肝硬化病人在發現靜脈曲張的2年內可引起出血,出血停止後如果不治療,其一年內復發出血率為70%,病死率可達33%。由於肝硬化、門脈高壓症患者的脾臟巨大、脾門和賁門周圍血管曲張,血管壁薄脆,加之脾臟周圍粘連,腹腔鏡下脾臟切除加賁門周圍血管離斷目前是一個高難度、高風險手術,對外科醫生是巨大挑戰。

此項技術的難點在於脾臟周圍及賁門周圍曲張靜脈較多,且靜脈壁菲薄,脾靜脈壓力高,腹腔鏡下游離時稍有不慎,就會出現突發大出血、短時間內失血性休克等致命性風險。這就要求手術者有高超的腹腔鏡下操作基本技能及非常熟悉的解剖技術以及沉著穩重的心理素質。

該手術較常規施行的經左肋緣下大切口手術,具有明顯優勢:一是通過腹壁四個戳孔進行腹腔內手術操作,大大減少了手術中的創傷、出血及術後病人的疼痛,加快了患者術後康復;二是利用腹腔鏡良好的視野,通過熟練的腔鏡下手術技巧,減少了胰漏、出血等術中、術後併發症的發生,保證了患者的安全。

此項技術的手術適應症為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症,重度食道靜脈曲張及重度脾臟功能亢進、既往有過消化道大出血病史或存在消化道大出血傾向者。(通訊員 劉朝暉 鍾睿 劉繼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