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出驚奇言論!中超球隊亞冠敗北是因爲患上外援依賴症嗎?

又出驚奇言論!中超球隊亞冠敗北是因為患上外援依賴症嗎?

英雄胡爾克OR天價大腿

上海上港亞冠盃賽出局後,一些媒體急於發聲,直指中超球隊過於依賴外援才是亞冠敗北的癥結所在。(吐槽一句:這些頗具領導氣息的總結式發言,基本屬於徹底無視代表中超挺進亞冠八強的天津權健)

這些看似合理的發言,其實毫無道理。如果去掉外援,中超球隊連進入淘汰賽的機會都沒有,難道讓參加亞冠比賽的中超俱樂部們專注於成為慘案,才是符合國情的最佳選擇嗎?

一些人會說,依賴外援說明中國男足無能。這是一句標準的廢話。如果男足能幹了,俱樂部何必花冤枉錢高價引入外援呢。

然後會有人開始扯青訓的失敗。其實現在從中央到地方,從足協到俱樂部,從野球場到小學校,足球場上熱火朝天的情景大家不能一直裝眼瞎。說白了,中國隊現在不就缺兩個人嗎,誰啊?中國的保利尼奧和高拉特,或者中國的奧斯卡和胡爾克。只要足球繼續熱下去,職業球員數量升上去,中國球王瓜熟蒂落只待時間而已。

事實上,如果,我說如果……上海上港能夠逆轉鹿島鹿角挺進亞冠8強,胡爾克會成為英雄,而不是被描述為高價大腿;人們會關心上港將以怎樣的姿態碾壓亞洲,而沒人會去關心王某超是否屬於中國男足高薪低能的代表。

這就是已經成為專屬名詞的中國男足的生存環境,贏球成神,輸球扣帽。“中超球隊過於依賴外援”,是中國男足獲得的最新一頂大帽子。

好吧,小編贊成這個理論是因為可以“批判”足協,因為所謂“依賴外援”的病根子就出在足協身上。1994年,中國職業足球元年,是中國足協批准甲A各球隊可以引進3名外援的。這麼多年過去了,足協雖然經常動態調整外援上場人數,卻從來沒叫停外援上場——按照正常腦容量的理解,外援大概是能讓比賽更好看,能帶動國內球員競技水平;但現在,你們說上外援會變成依賴外援,那是不是就不上了?是不是就將就著國內這些球員窩裡鬥,中國足球就能上天入地,無所不能了?

其實,小編以為,真正適宜於在上海上港亞冠出局後討論的話題是,如何降低國內低能球員天價薪酬,同時又能提升球隊在亞冠的戰鬥力。

一個極端的想法,供大家批判:

中超應該開閘放水,將外援參賽名額提升到至少5人。好處如下:

首先,以中超各金主實力,多買一兩個強力外援不是問題,應付亞冠3+1外援政策更是綽綽有餘。如此,既可以避免重蹈上港被體能拖垮的覆轍,又能保證球隊亞冠競爭力,以後中超球隊參加亞冠將相當靠譜。

其次,中超會變得更加激烈精彩、更有錢。現在歐洲主流聯賽通過電視轉播權大發中國財。只要中超搞得好,以後大牌外援多,我們可以將中超聯賽向身邊的老撾、越南、菲律賓、柬埔寨等國輸出。讓亞洲友人也成為中超各球隊的後援團,讓中超更具影響力。

同時,外援上場人數增加後,將進一步擠出中國男足的水分。讓低能球員徹底迴歸板凳,如此,至少未來拿著天價薪酬混日子的球員數量將大幅度減少。

另外,說外援增加會壓縮國內球員上場時間的?不是還有中甲、中乙聯賽嗎,低等級聯賽可以繼續實行現有外援出場政策啊。這樣,划水的球員可以到中甲去劃,中超才更能鍛鍊有實力的國內球員。

最後,當中國頂級聯賽只允許兩名外援上場時,國家隊很銼;允許四名外援上場時,國家隊成績依然很銼。所以,外援上場數量與中國男足成績沒有直接關係。

小編以為,反正現階段中國男足就這樣,你與其無所作為地幹罵幾句,不如呼籲增加外援數量,讓聯賽好看點。雖然國家隊咱們球迷灰頭土臉,但至少亞冠賽場上,看著中超球隊把亞洲對手按在地上摩擦,也是挺可樂了的,不是嗎?

又出驚奇言論!中超球隊亞冠敗北是因為患上外援依賴症嗎?

是否可以多些外援?

又出驚奇言論!中超球隊亞冠敗北是因為患上外援依賴症嗎?

鎮樓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