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累有感情的素材,才能寫出好文章

許多優秀的高考作文,其實是好在材料上。

對比之下,正好暴露出相當一部分同學的問題,有好觀點,沒好材料。問題如何解決?

高中階段大家寫考試作文,在文體的選擇上,首先是議論文為主,個別的地區會要求寫記敘文,比如北京市。在備考的過程中,我們應當把學會寫議論文當成訓練的重點。

積累有感情的素材,才能寫出好文章

議論文的寫作,在完成審題立意的環節之後,就要進入到具體的寫作環節。

寫議論文離不開兩種最基本的方法,擺事實和講道理。表面上看著是兩種論證的方法,其實卻是素材在支撐著我們如何論證。

素材哪裡來?其實它是我們對於世界萬事萬物的認知和理解,但許多同學卻把素材理解成了從素材手冊上看到的文字材料中抽取,這是本末倒置的。

生活是作文內容的來源,正確的思考方式,完成對內容的提煉與提升,我們把這些東西寫到作文裡,才是真正的好文章。

否則即使得了高分,也是言之無物的。許多同學作文得高分,只是偶然的現象,原因在哪裡呢?

就是因為把寫文章看成了撞大運,有合適材料的文章就能寫得好,所謂的合適的材料,就是正好碰上了題目,寫作文的時候用到了現成的素材。

這一現象往往強化了大家的想法,認為寫作文的時候很多時候是碰運氣,看到熟悉的素材,自然有話說,文章會寫得好,碰到不熟悉的素材,自然就沒話說,作文的分數也不兜底兒。

如何擁有大量的寫作素材?使我們在寫作文的時候,不陷入到言之無物的窘境呢?積累有感情的素材,才能寫出好文章

對於作文的素材,會運用素材的人,理解深刻的同學,一則素材可以有多個用途。

許多同學只擁有一些老套的素材,比如司馬遷,比如居里夫人,比如牛頓,比如海倫凱勒。

一寫作文的時候,這些素材就自動跳到他們的腦海,躍動在他們的筆端。有了這些材料,作文的字數是很容易湊夠的,但作文的分數只有嘿嘿。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就是因為大家在積累素材的時候,有一部分同學不用腦子,只記憶不思考,而且是分門別類的記憶,沒有思考的記憶,總是死板的。

所以應對考試的時候,不免有許許多多的漏洞,不會靈活運用所掌握的材料。所以就出現了擁有材料卻不會運用材料的情形,非常像韓愈的文章所寫的,站在千里馬的面前,卻大聲叫嚷著,天下無馬。

積累有感情的素材,才能寫出好文章

這種刻舟求劍的做法實在不可取,那麼如何避免呢?

積累文章的素材,一定要多觀察,勤思考,探究事物的原理,高中學生,尤其是文科學生,讀材料,看世界,認真思考的過程,其實也是形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過程。

中國古人喜歡講文如其人,確實如此,個人的文章風格和思想內涵必然會反映其思想。

許多學生其實是不會觀察生活的。這和某一年的高考題非常像,兩條小魚遇到一條老魚,後者熱情的打招呼:“早上好,孩子們,這水怎麼樣啊?”兩條小魚沒有反應,他們遊了一會兒,其中一條小魚終於忍不住問另一條小魚“什麼是水”。

魚遊在水裡,這非常像我們的同學,每日盡在生活當中,卻發現不了生活的種種。積累有感情的素材,才能寫出好文章

在我們每一天的生活中,看似一成不變,其實會發生許多新的事情,產生許多新的想法,但我們卻經常採取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態度,認為我們的生活是不變的。

所以積累作文的素材,要求大家對生活,有感覺,有觸動,有思考。

如果我們能以這種態度去對待生活,就會發現,這生活的平凡的狀態下,其實潛藏著許多閃光點。

專注初高中英語和語文學習,這是我們撰寫的第306 篇原創文章,閱讀更多,請加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