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著名儒學傳承人物——韓嬰傳

韓嬰,約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30年,涿郡鄚人(今河北任丘市人),西漢文、景、武三帝時為官,文帝時任博士,景帝時官至常山太傅,後人又稱他韓太傅。韓嬰是當時著名的儒學學者,他講學授徒寫成很多著作,其中有《韓故》、《韓詩內傳》、《韓詩外傳》、《韓說》等。韓嬰講授、註釋《內經》有許多獨到之處,世稱"韓詩",與轅固生的"齊詩"、申培的"魯詩"並稱"三家詩"。韓嬰還對《易經》很有研究,做過很多註釋,著有《周易傳韓氏三篇》,但未能流傳於世。

韓嬰生活的年代,正是西漢王朝剛剛建立不久。當時,由於秦始皇“焚書坑儒”,造成我國曆史上思想、文化方面的空前窒息。西漢統治者總結秦速亡的經驗教訓,比較注重倡導思想解放、言論自由。儒家逐漸活躍起來,他們以秦的速亡為借鑑,對儒家思想進行改造,大力宣揚,並屢屢向皇帝上書言治亂之道,受到了最高統治者的重視。所以,在漢初的博士官中,有很大一批是儒生,韓嬰就是其中比較著名的儒生之一,他曾就任西漢的文、景、武三朝。文帝時為博士,在社會上很有名望,在思想上對皇帝有直接影響。漢景帝時,韓嬰遷升為常山王太傅,故世人又稱他為“韓太傅”。漢武帝時,幾次召舉賢良方正,策問古今治世之道。韓嬰曾和儒家代表董仲舒在武帝面前進行過一次辯論。史稱“其人精悍,處事分明,仲舒不能難也。”(《漢書·韓嬰傳》)

中國歷史上著名儒學傳承人物——韓嬰傳

在《韓詩外傳》中有這麼個小故事:當孔子率徒離開魯國南遊到楚國的阿谷地方時,見到一位女子正在河邊洗衣服。孔子忽然想起了《詩經》裡“漢有遊女,不可求思”兩句詩。為了印證詩句,他讓子貢三次去引誘洗衣女,都被拒絕了。由此可證《詩經》所述不罔。 這本《韓詩外傳》的作者,就是韓嬰。韓嬰在學術上的重要貢獻,是對《詩經》註釋。“推詩人之意而作內外傳數萬言”。從而,自創“韓詩”一家,與轅固生的“齊詩”,申培公的“魯詩”被後人並稱為“三家詩”,同屬今文詩學。

中國歷史上著名儒學傳承人物——韓嬰傳

司馬遷在《史記·儒林列傳》中對韓嬰註釋、傳授《詩經》的貢獻也有很高評價。他說自漢武帝之後,言詩於魯則申培公,於齊則轅固生,於燕則韓太傅。韓嬰所注《韓詩》,多引古事古語,雖然每條都徵引《詩經》原句,但主要不是對這些句子進行字面上的解釋,而是用以與古事相印證,從更深、更廣的角度宣揚儒家思想。這一點,與“齊詩”、“魯詩”有很大不同。

《韓詩》在西漢時期流傳較廣。韓嬰傳授淮南賁生、河內趙子;趙子傳授同郡人蔡義;蔡傳食子公、王吉;食子傳泰山慄豐;吉傳淄川長孫順。於是《韓詩》又有王,食、長孫之學。再以後,慄豐、長孫又分別傳授山陰張就和東海發福。另外,朝廷曾下詔書專門徵求能傳授《韓詩》的人。蔡義就是應召入宮向昭帝劉弗陵傳授《韓詩》,後來官至丞相(《漢書·趙子傳》)。因此,《韓詩》在當時“徒眾猶盛”,及於淮南、河內、泰山、淄川、山陰、東海等郡國。

中國歷史上著名儒學傳承人物——韓嬰傳

韓嬰註釋、傳授《韓詩》寫了很多著作。據《漢書·“藝文志”》記載,有《韓詩內傳》四卷、《韓詩外傳》六卷、《韓政》十六卷、《韓說》四十一卷。可惜這些著作到魏晉之時,大都失傳,只有《韓詩外傳》留世。後來隨著韓嬰著作的亡佚,《韓詩》也失傳了。到清代,趙懷玉收集《韓詩內傳》佚文,附於《韓詩外傳》之後。陳喬樅也輯有《韓詩遺說考》,這些作品都成為今天研究漢代韻文詩學的重要資料。

韓嬰不僅在註釋、傳授《詩經》、首創《韓詩》方面有重要貢獻,而且對《易經》也很有研究,做過很多註釋,並著有《周易傳韓氏二篇》。因當時燕、趙一帶盛傳《詩經》,人們學“詩”成風,對韓嬰所注《易經》學者甚少,只是傳給本家子弟。遺憾的是,韓嬰的“易經”著作由於戰亂未能保存使之流傳後世,但是作為一代著名學者,他的歷史作用是不會因此而磨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