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辽西巨匪,抗清廷打沙俄,最后死在兄弟张作霖手里

在辽宁省辽阳市向西大概50公里,有一个叫做“青马坎”的地方,现在是一马平川良田万亩。在这里居住的有一“杜”姓家族,据说他们是当年赫赫有名、比“东北王”张作霖势力还大,被当时清政府称为“辽西巨匪”的杜立三的后人。听过单田芳老师评书《乱世枭雄》的人应该知道杜立三这个人。

在清末民初时期的东北,由于清朝腐败落后,加上官府压榨百姓,使得民不聊生,于是很多人为了活下去便揭竿而起做了土匪,杜立三的父亲杜宝增便是其中一个。

杜宝增外号杜老判,在当时满是沟壑密林的青马坎拉起了一支队伍,干起了打家劫舍的勾当。但身为土匪的杜宝增也是穷苦人家出身,所以他要求手下不能骚扰平民百姓,只劫过往的商客和当地的豪绅。

在杜宝增如日中天的时候,结识了当时只有十几个人、几条枪的小土匪张作霖,并收为义子,自此杜立三便和张作霖以兄弟相称。

号称辽西巨匪,抗清廷打沙俄,最后死在兄弟张作霖手里

杜宝增的族弟杜宝兴因为强抢穷苦人家的姑娘,被杜宝增教训了一顿,从此便记恨在心,终于有一天他跑到官府告密,杜宝增被官府捉拿并杀头。

不仅如此,杜宝兴还要斩草除根,准备把杜立三杀掉,卖掉他的母亲。年仅16岁的杜立三在得知消息后,带着母亲藏了起来,不久后和几个亲信悄悄潜入杜宝兴的屋内,将其绑走枪杀。

虽然杜立三这件事做的很秘密,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他杀死族叔的事情还是传了出去。在那个兵荒马乱的时期,此事不但没有让杜立三名誉受损,反而使他名声鹊起,道上的人都知道他心狠手辣。

没有了父亲,杜立三一时还不知道该干些什么,自己跑到青马坎的一条河边,看到很多来往的船只停靠在岸边,他竟然打起了他们的注意。

号称辽西巨匪,抗清廷打沙俄,最后死在兄弟张作霖手里

原来,这条河方圆几十里只有这一个码头,如果想去附近村庄只能从这里靠岸。杜立三跳上一只刚靠岸的小船,称自己没钱吃饭了,伸手向船家要钱。

船家开始还不想给,后来杜立三故意露出腰里的手枪,船家吓得赶紧给了杜立三五块钱了事。杜立三得意洋洋的拿着钱上了岸,尝到甜头的他后来让手下守在码头边,凡是在此靠岸的船只一律要交所谓的停靠费,还明文规定大船五元,小船两元。

杜立三凭借着这种巧取豪夺的手段,慢慢将触角伸到了县城,甚至当时的省城。他专门绑架那些有钱的人家和清朝的一些官员和家属,换来巨额的赎金,钱越来越多队伍也越来越壮大。

有一次他竟然把一个县长夫人绑架,县长不得已付了赎金赎回了夫人,异常恼怒开始派兵围剿杜立三。但围剿了几次,都被杜立三打得大败损失惨重。

杜立三后来竟然为了报复官兵,竟然跑到县城的兵营抢走了几百只刚刚兴起的火枪,势力越来越大行事也越来越猖狂,后来省府派重兵围剿,但杜立三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他的手下没什么伤亡,倒是官兵损失比他还严重。

号称辽西巨匪,抗清廷打沙俄,最后死在兄弟张作霖手里

到了后来清政府内忧外患,再加上次次围剿不利,暂时就放弃了剿灭杜立三的行动。这使杜立三更加得意,任谁也不放在眼里,甚至连沙俄的军队他都敢打。

在张作霖归顺清政府之后,他为了立功也为了报仇(杜立三从不把这个张作霖兄弟放在眼里,几次都要把他置于死地)佯装要招安杜立三,设下鸿门宴等杜立三前来。

杜立三相当狡猾,他派出几路人马乔装打扮到张作霖处观察并打探消息。张作霖也是把戏做得很足,放出话去官府要招安杜立三,并且让自己的手下冒充省城大员,专门等待杜立三。

杜立三在经过了一系列试探之后,带着大队人马来赴宴。张作霖巧妙的将他的随从支开,把杜立三绑了送往官府将其处决。张作霖后来并没有难为杜立三的家人,给了他们一些安家费。据说现在青马坎这个地方还有杜立三的后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