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黥刑和肉刑的废除,全靠一个勇敢小女孩

古代黥刑的历史非常悠久,直到汉文帝时期,这种黥刑才被废除,当然许多年后又被拣了回来,我们以后还会谈到。

根据《汉书·刑志》的记载,汉代黥刑的废除与一个名叫缇萦的神奇小女子有关。

汉代黥刑和肉刑的废除,全靠一个勇敢小女孩

缇萦的父亲名叫淳于意,临淄人,原本做过太仓令,是一个医术高明的医生。汉文帝四年,淳于意犯了罪,要被押往长安。

淳于意一共有五个女儿,没有儿子。临去长安之时,女儿们赶来和父亲告别,跟在后面哭哭啼啼。淳于意此时心绪灰败,看着几个女儿,恨恨地骂道:“可惜我没有一个儿子,到了这样危难时刻,没有人能出面来帮一帮我!”

淳于意最小的女儿名叫缇萦,听到父亲这样说,心中十分伤悲,一定要跟随父亲一道进京。

汉代黥刑和肉刑的废除,全靠一个勇敢小女孩

到了长安,缇萦为救父亲,大胆上书给汉文帝。信中说:我的父亲为官的时候十分称职,当地百姓都爱戴他,称赞他清廉公平。如今父亲犯了法,理该受到惩罚。

但让小女伤心的是,人死之后不可复生,刑罚加身以后无法复原,就算父亲今后想悔过自新,肢体已经残损,再也没有机会了。所以,小女愿意充当官奴,为父亲赎罪,让他有机会重新做人。

汉文帝看了缇萦的上书,被这个小女子的言论和真情打动,便诏令有关衙门重新审查国家的刑法。汉文帝认为,刑罚的目的,是让罪犯改过自新,而现行的肉刑太过残忍,黥刻犯人的肌肤,削去犯人的鼻子,残断犯人的肢体,处罚的结果都是终身不可逆转的损伤,很不合适(断支体,刻肌肤,终身不息,何其刑之痛而不德也!)。

汉代黥刑和肉刑的废除,全靠一个勇敢小女孩

于是,汉文帝下令废除肉刑,改成其它的惩罚手段。这个诏令受到丞相张仓、御史大夫冯敬等人的反对,他们认为肉刑的历史很悠久,正因为严刑的存在,才可以预防犯罪。

两个人建议,只对原有的刑法做一些适当的调整:原本应该处以“完”刑的(指剃去头发和胡须),在完刑之后再送去服劳役;原来应该在脸上黥刺的,髡钳(剃去头发,用铁环束住脖子)以后去做苦役;原本应该割去鼻子的,改成打三百竹板(笞三百),原本应该斩去左脚的,改打五百竹板(笞五百);原本要斩去右脚的,处死。

这个建议被汉文帝接受。从名义上看,黥、劓等肉刑被弃用,刑罚比过去更人道了一些。然而在具体实行的时候,三百、五百的竹板打下去,数目还没有打够,犯人大多数已经断了气。和过去相比,犯人保住了脸面,却是丢掉了性命。

汉代黥刑和肉刑的废除,全靠一个勇敢小女孩

在汉文帝之后,汉景帝进一步减轻了刑罚,把原来的“笞五百”大幅减少为“笞二百”,原来的“笞三百”减少为“笞一百”。此外,对于刑具的尺寸和外观、打击犯人的部位和施刑者等等环节,都有了更为详细规定,直接的结果就是,死在笞刑之下的犯人比过去减少了许多。

于左 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