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清风岭~朝阳精神的象征全东北是独一无二中国地

清风岭确实是个不错的地方,有山,有水,夏天很凉快,满山的绿色让人心旷神怡,来朝阳,来清风岭探访《中国地》。

朝阳人身上有一种力量、有一种精神。今天和一位朋友谈本次氧化铝的建厂问题,提到了朝阳群众的团结精神,突然想起来中国地,清风岭的问题!这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我和朋友谈话预判必胜!因此在发布公告后写此文,朝阳人民值得赞扬!
朝阳清风岭~朝阳精神的象征全东北是独一无二中国地


《中国地》上的中国人托举起了中国魂,中国魂的核心就是中国精神、英雄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

中国地“九一八”事变后,在辽宁省朝阳,朝阳人身上有一种力量、有一种精神。南部山区一个叫“王老凿”的汉子,带领全家、全村以及广大民众,浴血奋战,固守清风岭石明信沟,创造了坚持14年之久未让日军占领,直到抗日抗日战争胜利的传奇。他们击退日本大的正面进攻五次,小的战斗不计其数。坚持抗战,誓死不降。使清风岭成为傲然屹立在“满州”大海中的一个中华孤岛,日本关东军把这片土地称为“中国地”。王老凿原名,王文福。

军的几位领导人曾先后为类似
朝阳清风岭~朝阳精神的象征全东北是独一无二中国地​的武装力量定性,毛主席为其定义‘地方武装’,而朱德认为他们是‘家族武装’,陈云与彭真则明确认定其为‘土匪’。1990年由朝阳市委党史办编撰、白山出版社出版的《寸土必争》,以及《近现代朝阳人民革命斗争大事记》、《中国人民解放军黑龙江陆军预备役高射炮兵师师史》等,均对“王老凿”其人其事有所涉及。   《寸土必争》一书192页描述了1947年12月上旬王老凿被我军抓获的情景:“64团奉命去朝阳剿匪。行前,我们只知道活动在朝阳南部的一股200多人的土匪,已投靠国民党。匪首王老凿地形熟、枪法准,老奸巨猾,很难对付,日本鬼子也奈何不了他……上午10点多,团主力经过4小时的山路跋涉,才到达了韩杖子的沟口……我和五连连长刘广成等几个干部、几个通信员首先冲进村子。当时王老凿正在村头探头探脑向村外张望,没等他搞清是怎么回事,几条枪口就堵住了他……在王老凿家里,我们缴获了国民党委任他为‘热辽先遣军第三师师长’的委任令和送给他的收音机、罐头食品等一大批礼物。”这篇名为《战略退却中的几次战斗》的文章由当年的冀热辽宁军区22旅64团参谋长廖明正所写,文中提到的“几个通信员”中就包括王更新,那一年他年仅12岁。因为与战友活捉王老凿,王更新还获得了我军颁发的奖章。   廖明正随后写道:“当晚接到欧旅长指示,地方党委通知,王老凿这个人过去有功,要给予优待。后来,我们才知道,王老凿在伪满时期一直坚持抗日,并掩护过我地方工作人员,曾被我军任命为朝阳县政府联络科长……”   石明信沟曾是惟一“中国地”   记者注意到,史料中提及“王老凿在伪满时期一直坚持抗日”,当时的情形是怎样的?   发表于1991年《党史纵横》第4期上的《王老凿与石明信沟》载,石明信沟位于朝阳南90华里,沟长十几华里,沿沟分布着韩杖子、孟杖子、二道沟、西南沟等几个自然村落。伪满时期沟内住着100多户人家,几百口人,这么个普通的山沟,在辽、吉、黑、热东北四省的辽阔疆域中,是一块名符其实的弹丸之地。在日军侵华的14年间,这里的人们凭借山高沟险、林密石多的地理优势,与日伪当局浴血苦战,直到1945年“八一五”抗战胜利。领导这一抗日斗争的人就是在辽西和热东地区颇有名气的“王老凿”——王文福。   文章介绍,王老凿本是个目不识丁的农民,其家世世代代居住在韩杖子村。王老凿兄弟四人,他是长门长子。由于他性情暴烈,办事“死凿”,人送绰号“王老凿”。王老凿中等个儿,偏瘦,腰板溜直,喜欢穿一身蓝土布裤褂,走起路来健步如飞,腰间经常挎着一支带木壳的手枪。“九一八”后,已经58岁的王老凿带领本家人抗日。1932年6月,一股日寇侵入朝阳县南部,遭到了王震、赵清泉领导的民众抗日武装的袭击,被击毙23人,剩下的8名日寇在向锦西溃逃途中,又遭到王老凿率领的民众抗日武装的袭击,当场被击毙2人。1933年3月,日军侵占了当时的热河省之后,王老凿率领抗日武装退守到石明信沟内,闭山自守,安土不出,采取了一种特殊形式进行反满抗日:从不主动出击日伪军警,但坚决拒绝日伪的反动统治,日伪当局的法律在石明信沟一律无效。日伪军警来讨伐时,来得少便兵戎相见;来得多便退守山林,以避敌锋,敌退我回。 但是纵观历史明信沟位于今辽宁省朝阳市南45公里的柏山中段,属于常在营子乡管辖。沟长十几里。沿沟分布着韩杖子、孟杖子、二道沟、西南沟等几个自然村落。伪满时期,沟内住着100多户人家,仅几百口人。这么个普通的山沟,在辽、吉、黑、热东北四省的辽阔疆域中,不过是弹丸之地。但石明信沟人民在日军侵华的14年间,坚决不接受日伪的反动统治,他们凭借山高沟险、林密石多的地理优势,与日伪当局浴血苦战了14年之久。领导这一抗日斗争的人就是在辽西和热东地区颇有名气的“王老凿”——王文福。 王文福一家住在韩杖子村,世代务农。王文福是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民,他是长门长子。由于他性情暴烈,办事死“凿”,因此他在青年时期,人们便送绰号叫他“王老凿”。他们亲兄弟4人,人们也就习惯地称呼那哥仨为“二老凿”、“三老凿”、“四老凿”。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各地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王老凿”一家也投入到这一洪流中来。他三弟王文样,原在黑龙江闯绿林,“九一八”事变后在当地参加了民众抗日武装。受挫后回到家乡,把所见所闻的日军倒行逆施讲给家人听,对促动王文福积极参加抗日活动起了很大作用。 1933年3月,日军侵占了热河省以后,原在朝阳地区内活动的各路抗日义勇军队伍、民众抗日武装,有的随东北军撤退,有的就地解散了,也有一部分武装留在原地坚持敌后斗争,以游击形式打击日本侵略者。这时,王文福的武装退守回石明信沟内,闭山自守,采取了一种特殊形式的反满抗日斗争。其特点是,从不主动出击日伪军警,但坚决拒绝日伪的反动统治,日伪当局的所有政令、法律在石明信沟一律无效。 1934年6月1日拂晓,300余名日伪军闯进了石明信沟。人们纷纷向沟里逃跑。由于沟深林密,多数人逃出了虎口,但也有些人被日伪军杀害。王文福的三弟王文祥就是在这次日军围剿中被杀害的。他的堂弟王文儒来不及逃走,藏在秫秸垛内,也被日军搜出后枪杀了。 同年12月17日清晨,日伪军又一次出动重兵,对石明信沟进行更大规模的烧杀抢掠。日军骑兵闯进石明信沟,将居住在沟门的王景山、温志祥等21人抓走。沟里群众闻讯立即转移。第二天,千余名日伪军警进入沟内扫荡,并把头天抓去的人带回,企图引出“王老凿”。敌人进到孟杖子屯时,把在山上的宋石头开枪打死。日军看“王老凿”不出来,气急败坏,把这21人蒙上眼睛,堵住嘴,推到河套当中,全部用刺刀挑死。日军又连日在沟内反复搜剿抢掠,抓住了十几名群众。有的人在押解途中逃出虎口,未跑了的全部惨遭杀害。日伪军这次进剿,共在沟内烧杀抢掠了7天,沟内群众共34人遭杀害。同时日军还把韩杖子、孟杖子、西南沟3个自然村的200余间房子也全部烧光,并抢走了所有财物。 日伪军警撤走后,王文福立即带领家族及沟内其他群众回到沟里,重整旗鼓,重建家园,仍拒不降敌。 日伪当局在对石明信沟年年进剿的同时,也间或施展招安手段,多次派人对“王老凿”劝降,并封官许愿。“王老凿”皆不为所动。 1935年冬,日伪军200余名骑兵又一次进剿石明信沟,把群众预备过春节的物资和食品一掠而光,抓不到人就放火烧了群众搭的简易住房。 1938年10月26日,日军30余人分乘两辆汽车突然闯进石明信构。这时,沟里群众正在秋收。王文福闻讯后,跑到山头上一看鬼子来人不多,便开枪打死了两名日军。双方激战到下午,日本兵怕天黑后人少吃亏,傍晚时乘汽车撤退了。在这次战斗中,王文福的三儿子王俊峰牺牲了。 日伪军的连年讨伐和围剿并未达到消灭“王老凿”和压服石明信沟人民的目的,他们便从l940年开始对石明信沟施展了更加毒辣的阴谋,以“集家并村”为名,把该沟划为无人区,以武力强迫一些群众搬出沟外。对那些无法赶走的人,敌人就在沟周围设警察分驻所,以图用封锁围困的办法,使“王老凿”就范。可是敌人的这一招又失败了。 那些设在石明信沟的伪警察分驻所,久而久之都成了“两面”警察所。有些伪警察从王文福和石明信沟人民坚持反满抗日的义举中,唤起了民族良心,开始心里同情石明信沟民众;也有的警察预感敌伪政权不稳固,为了给自己留条后路,不愿死心为日本侵略者卖命;还有一些伪警察受到了王文福的恩惠;有的警察分驻所长竟认王文福为干爹。因此,这些担负围困任务的警察,大都成了王文福的耳目。沟外一有风吹草动,王文福便了如指掌。 王文福为了在经济上打破日军的封锁,先后在沟内装起14架轧棉花车子,进行自种、自纺、自织。又开设了3处油坊,还有鞋铺、帽铺等作坊。这条沟便形成了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这些事都是违犯日伪经济法令的。沟外在日伪统治下的群众,正愁着有棉无处轧,有豆无处榨,“王老凿”开了轧花厂和油坊后,他们便纷纷翻山越岭进沟轧花和榨油。那些被强迫迁出沟外的群众,又悄悄搬回沟内居住。由于大部分伪警察都与王文福有联系,因而,那些到石明信沟轧花和榨油的人畜车辆,常常在警察眼皮底下通过,略施小贿即可,只瞒过日本人的耳目而已。这不仅加强了沟外群众和石明信沟民众的联系,也增强了沟外群众对“王老凿”的信任。沟外许多群众赞誉石明信沟为真正的“中国地”。 石明信沟民众的反满抗日斗争,被日伪当局视如眼中钉、肉中刺,他们绞尽脑汁,从1944年开始对石明信沟民众又一次施展了毒辣的反革命两手。 1944年下半年,日本军官亲自出面,由伪土默特右旗旗公署总务科长何石葛都仍(蒙古族)引路,进石明信沟对王文福劝降。王家对来人以礼相待,给茶喝,给饭吃,但表示不能投降。吃饭时,王家人不陪客,由王文福的儿孙佩带武器送饭送菜。日本人一再表示友好,拿出带来的布匹和衣物要送给王文福,被王家拒绝。“王老凿”对日本人表示:你们来做客,当客人接待;你们要打,我们就打。气得日本人灰溜溜地回到了朝阳城。日伪当局招降不成,更加羞恼,对石明信沟进行了更大规模的讨伐。 1945年7月5日,由伪土默特旗公署警务科长日本人大道义行率领800余名日伪军警讨伐石明信沟。由于早有人给王文福送了信,沟内群众都已撤退了。日伪军警进沟后抓不到人,便见物就抢,见房就毁。敌人搜出4名70多岁的老人用战刀砍死后又放火焚了尸。还驱赶大量沟外居民进沟砍柴伐树;把王家的棉花车子全部砸碎、烧光;将所存棉花全部拉走;还放火烧了所有的住房,并把残墙断壁推倒,挖出地基;又把沟内的所有石碾石磨全部砸碎;把水井填死。一直烧杀枪了8天,直到片瓦无存,遍地废墟,日军认为沟内已再不具备人的生存条件时,才带着几名被抓群众撤走。 敌人走后,“王老凿”带人回到沟里,又一次开始在废墟上重建家园。石明信沟人民,就这样在浴血苦战中度过了14个春秋。   王老凿带领百余户民众与日伪统治者顽强奋战了14年,使石明信沟成为东北沦陷后惟一一块未被日军占领的“中国地”。  1945年以后的王老凿,经常伙同朝阳国民党保安大队围截我方武装,打死打伤解放军战士,还作害百姓,其二儿子更是干了不少逼得人家破人亡的事。此时的王老凿已经觉得自己的“家族武装”不过瘾了,拉起一杆人马成立了“花子队”。在一次战斗中,“花子队”被解放军击溃,王老凿逃到锦州,被国民党封为骑兵师长。1947年,朝阳县城解放了,王老凿的队伍又遭重创,余部逃到当时尚未解放的锦州做垂死挣扎。锦州解放不久,有一天,在街上,王老凿被一名解放军战士认出,市公安局逮捕了他,把他当作匪党投入锦州监狱。入狱后,很多人为他说情,说他在抗日战争期间立下了不少战功,应从轻发落。1951年,王老凿死于朝阳监狱


清风岭位于朝阳市区南58公里处的朝阳县长在营子乡境内,是原来“280兵工厂”的旧址。清风岭又称为中国地。抗日战争时期,整个东北地区沦陷。抗日英雄王老凿凭借这里山高林密、沟深洞多的地理优势,率领当地民众,据山坚守,宁死不屈,用鲜血和生命保卫家乡,从而保留了东北仅存的没有沦陷的中国地,这在全东北是独一无二的。景区内九沟十八岭无沟不秀、无岭不奇。榆林沟景区山峰连绵重叠,争奇竞秀,岩石造型妙趣天成,形象逼真,有张家界之神韵;庙沟景区古木参天,百步一洞,千步一瀑,山泉掩映于树木之中,飞瀑斜挂在山壁之上,颇具九寨沟的意境。奇峰、怪石、清泉、飞瀑、山洞、巨树构成了一幅幅天然水墨画卷。清风岭多怪石。如“悟空捉狮怪”,狮怪俯首低眉,孙悟空傲然屹立,观之如入西游仙境。清风岭多泉水。如“三叠彩泉”泉泉相映,层层相叠,在阳光下七彩流转,使人目眩神迷。清风岭多传说。如马仙神泉的传说,神仙洞的传说,王老凿的故事等等,更有四季不息之灵泉供饮用,洞外“清风岭,明月桥” 遗存壁刻相映证。此外,“听雨轩”、“劈山柏”、“八戒神游”、“金蟾望日”、“滴水观音”、“飞来石”、 护国寺、马仙庙等景点也无不各具奇趣。历史清风岭曾是一座英雄的山,又被人称为“中国地”。“九·一八”事变后,王文福(外号王老凿)在这里组织家乡人民抗日,坚持斗争14年,使这块土地真正成为日本人从未占领过的“中国地”。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三线建设期间,国家又在这里建设了一座兵工厂“280厂”,专门生产用来打飞机的高射炮,在抗美援越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今,清风岭则以神奇峻美成为人们旅游观光的胜地。清风岭整个风景区的面积约10万余亩,两个大沟分西南和西北两处叉开,西南的那条沟叫王老凿沟。在王老凿沟里面有一座很高也很陡的山,叫四楞子山,当年王老凿就是率领众人坚守在这四楞子山上跟日本侵略军对峙的。在山的后面,石崖下有个天然石洞,当年王老凿就是在这洞里贮存米面和水的。 在通往西北的沟中,是原来“280兵工厂”的旧址,主要景区就分布在这条沟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