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齡沒有孩子,但很少人知道,她一直愛著蔣介石老家的孩子們

1、對待鄉親和善親切

蔣介石對故鄉溪口有很深的感情,即使政務再繁忙都會抽空回家看看。蔣介石和宋美齡每次回家,小小的溪口鎮就熱鬧非凡,黨政官員和當地的鄉親們把道路圍得水洩不通。

宋美齡沒有孩子,但很少人知道,她一直愛著蔣介石老家的孩子們

蔣宋和鄉親們

到別的地方,蔣宋夫婦的安保工作極為嚴密,但是道路蔣介石的老家溪口,戒備居然沒這麼森嚴了。即使有好奇的鄉親們想上前看看熱鬧,收到隨行警衛人員的驅趕,但是蔣介石就會阻止說都是自己人,不要趕他們。

宋美齡貴為民國第一夫人,高貴典雅氣質不凡,不要說是小小的溪口鎮了,就算放到十里洋場的上海灘回頭率也不會低。因此,宋美齡成了這裡的大明星,走到哪裡都有圍觀的的群眾。

宋美齡沒有孩子,但很少人知道,她一直愛著蔣介石老家的孩子們

蔣宋在武嶺門

有一次,蔣介石和宋美齡從外面回來,快到豐鎬房的時候,發現身後跟著一大群相親們。看這陣勢,一點不亞於現在的明星的粉絲圍觀。蔣宋非但沒有生氣,索性叫人搬出兩把椅子坐在門口,熱情地和鄉親們打招呼、聊天。

2、重視家鄉教育,擴建武嶺學校

為了遵從母親遺訓,蔣介石在溪口武山西麓興辦武嶺中學,宋美齡同樣非常重視溪口基礎教育建設和人才培養。

宋美齡沒有孩子,但很少人知道,她一直愛著蔣介石老家的孩子們

蔣介石親任武嶺中學校長

在詳細考察和走訪瞭解了目前武嶺學校的辦學條件和教學規劃,覺得現有的辦學規模太小,教學規劃也不合理,無法培養出適應時代需求的人才。宋美齡親自掛帥,綜合參考了國際上先進的辦學理念,同時結合奉化溪口農村的實際情況,最終採用法國鄉村學校的辦學方式。

宋美齡沒有孩子,但很少人知道,她一直愛著蔣介石老家的孩子們

武嶺中學校董事會成員

新擴建的武嶺學校,包括幼兒園、完全小學、農科中學3部分,圖書館的藏書豐富、實驗室的儀器先進,還附設一所校醫院。在武嶺中學任教的老師,經過嚴格的選拔,不僅要教學經驗豐富,而且要有高尚的師德。學校有嚴格的校紀校規,除週日下午學生放假半天,其餘時間一律不得外出,學校甚至不允許談戀愛。蔣介石的外甥女,以為違反校規談戀愛,而被勒令退學。

宋美齡沒有孩子,但很少人知道,她一直愛著蔣介石老家的孩子們

武嶺中學一直沿用至今

因此,無論是硬件設施,還是師資力量、教學體系,在當時數得上是一流水平了。教學質量在寧波地區小有名氣,武嶺中學畢業後的學生一般能考上當時理想的大學。

3、救助家鄉的孤兒

宋美齡熱衷中國的教育、衛生事業,在抗日戰爭時期便帶人戰時兒童保育會理事長,抗戰勝利後在中國多個婦女組織、社會福利團體擔任領導職務。在巨大的光環下,有一個職務顯得微不足道,那便是奉化孤兒院的名譽董事長。

宋美齡沒有孩子,但很少人知道,她一直愛著蔣介石老家的孩子們

奉化孤兒院

1929年2月22日,蔣介石、宋美齡一起到奉化孤兒院視察工作,細心的宋美齡發現這些孤兒中很多都患有患沙眼、癲痢頭,必須分開居住,否則便會相互傳染。回到南京後,宋美齡經驗豐富的外籍醫生和護士前往奉化孤兒院,為孤兒們檢查身體,治療病痛。難能可貴的是,所有的治療孤兒病痛的費用全部由宋美齡承擔。

1930年11月3日,蔣介石和宋美齡再次回到溪口老家,心裡依然牽掛著孤兒院的孩子們。宋美齡帶去孩子們愛吃的糖果和餅乾,將他們分發給孤兒。

宋美齡沒有孩子,但很少人知道,她一直愛著蔣介石老家的孩子們

奉化孤兒院畢業合影

做福利事業,不僅僅需要愛心,也需要資金支持。宋美齡認為,光靠單純的募捐支撐孤兒院的運營並非長久之計,最好的辦法是自食其力。她承諾每年捐款1000元用作興辦手工作坊的費用,根據奉化當地多毛竹的自然資源優勢,興辦了竹工、藤工兩個工場。通過10餘年的經營,這兩個工場解決了孤兒院的資金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