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山東首富邵仲毅申請公司破產,你怎麼看?

雨下青茶


結合最近的金融會議談一些個人看法。晨曦集團的破產當然有邵仲毅企業決策的失誤,有企業自身發展的問題,但我個人更想談的是為什麼在2016年這樣一位優秀的企業家還是山東首富,短短兩年的時間就破產呢?

一、銀行的抽貸是壓死它的最後稻草。

我想本案例是金融工作會議都再三強調的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最生動的案例,也是為什麼強調疏通貨幣信貸傳遞機制,為什麼要進行放水等最真實回答。銀行為了自身風險的考慮,為了自身利潤最大化,減少放貸也是正常的,我們不應該指責,但是發展基礎如此良好的民營企業都無法獲得貸款,其他民營企業的生存環境可想而知,難道民企就不能通過發行債券等方式進行融資嗎?這樣的企業破產有其該破產的地方,但是不代表我們不應反思我們的金融環境。

二、資產負債比例過高必然帶來高風險。

去槓桿不是一個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教訓。在負債面前,人性如此,最直接的例子是我們信用卡消費,借貸後我們總認為別人的錢花起來不心疼,等還款時突然發現自己竟然借貸這麼多,發現自己還款出現難題。企業也一樣,在自己發展良好的時候,不斷的加槓桿,不斷投資,當經濟出現變化,銷售不暢時,拆東牆補西牆,最後資不抵債,從最風光出跌入深淵也就短短兩年。這是深刻的一課,市場經濟裡要保持適當的債務比例。個人理財也是如此。

三、信用大於天。

金融的本質是信用,民營企業之所以面臨融資難題,是由於自身的信用在銀行這裡不被認可,為什麼國企有的債務比例更高卻可以得到銀行貸款,恢復造血功能,起死回生,因為背後是政府信用背書,個人信用無法與國家信用等同。所以,民企真的很難。我在此呼籲國家應儘快建立信用體系,國企也好、民企也罷不是看與政府的遠近,一視同仁,統一的信用考量指標、統一的信用公開,讓銀行通過企業的利潤和經營能力來自主選擇,政府不應該插手去所謂的救助,救助的結果是民企不滿意自己得不到貸款,國企得到了還是效率不高,最後國家信用在喪失,讓市場發揮資源配置的主導作用,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已成為當下需要審視的問題。

更多獨立思考,關注“雨下青茶”,你的點贊就是我不懈的動力!


雨下青茶


邵仲毅又被稱作大豆之王。作為民營企業,邵仲毅的晨曦集團官網顯示,其核心業務為石油化工,糧油食品加工,集團貿易,文化旅遊。

從業務範圍上就能看出,石化,糧食,貿易至少這三方面對資金的依賴都很強。而根據山東省莒縣人民法院的民事裁定書(2018)魯1122破申2號,2018年7月16日,山東晨曦集團以其不能清償到期債務,明顯缺乏清償能力為由,向該院申請破產重整。經山東省莒縣人民法院查明:這家成立於1999年12月1日的民營企業現在已經資不抵債,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也就是說,晨曦集團沒有錢還債。

那麼,錢到哪裡去了?

前些年,晨曦集團最牛逼的是大豆業務。作為曾經國內最大的大豆進口民營企業之一,2012年,該集團共進口大豆551萬噸,佔到全國大豆進口總量的9.44%。為何這家兩年前還風頭無限的公司淪落到今天申請破產的地步?其實有跡可循。

在晨曦集團官網上,發佈時間為2017年3月11日,標題為《人大代表邵仲毅為實體經濟疾呼 力挺郭樹清改革銀行業》的文章中曾記錄邵仲毅的原話:

“2013年,銀行突然抽走了晨曦集團190億元流動資金,使得企業一度面臨非常艱難的境地,當時還是山東省省長,現在的銀監會主席郭樹清親自出面多方協調,才為我們爭取到一線生機。”

這篇文章的表述為,晨曦集團經歷的是刮骨之痛。邵仲毅在文章中表示,金融作為實體經濟的“血液”,但我國的實體經濟卻長期以來遭受著“貧血”的緊張困擾。

2014年,晨曦集團就曾因資金不足而縮減業務量。2015年,受貿易融資風險的影響,晨曦集團資金再度緊張,制約其生產經營。為此,日照市莒縣曾成立專項工作組,通過調用過橋資金,協調授信銀行擴大投放,以期幫助這家資金屢受限制的民營企業。這意味著,資金困境至少是制約晨曦集團正常運營發展的重要因素。而對於晨曦集團這樣的民營企業來說,銀行可以說掐住了他們的資金命脈。當經營形勢好的時候,大型民營企業可以比較輕易地放槓桿,加大投資,多做業務;而當經營形勢不好的時候,民營企業從銀行貸款難,業務被迫收縮,銀行更加不敢貸款,進入惡性循環。

此外,晨曦集團的另一項核心業務是石油化工。2016年,該集團整體銷售收入為432億元,石化企業的產值就達到168.5億元。該企業在石化方面的家底兒也很厚實。其官網的描述為:共擁有350萬噸/年重交瀝青、140萬噸/年催裂化、100 萬噸/年延遲焦化、25 萬噸/年氣分等等20套化工及精細化工生產裝置。2006年,晨曦集團獲批商務部頒發的燃料油進口資質,2013年取得成品油批發經營資質;2016年獲得國家發改委與商務部批覆的320萬噸/年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使用資質,成為目前國內13家擁有自營原油進口資質的民營企業之一。

晨曦集團也曾試圖加大擴張石油化工產業來補足資金鍊的完整。有內部人士透露,晨曦曾投資30多個億在各地建設石化項目。按照邵仲毅的想法,三年內項目能夠全部建成投產,到時候銷售收入過千億,銀行資金問題也可一併解決。但事與願違。項目還沒建成投產,銀行就一再抽貸,導致許多項目不但沒法開工,每年還要償還大筆貸款利息。2017年2月,時任日照市政府副市長李峰在調研企業融資風險化解工作時表示,“重點幫助晨曦集團做好原油進口和加工復出口工作……”

而從行業角度來說,地方煉油廠正在整體虧損。據路透社6月下旬報道,40%的中國民營煉廠處於虧損狀態。有數據顯示,6月份地方煉廠每處理一噸原油就要虧損300元人民幣。地煉行業大面積虧損和銀行頻繁抽貸,對於期望通過石化產業來重整河山的邵仲毅來說,無疑雪上加霜,最終壓垮了這家曾經的山東首富。有消息稱,董事長邵仲毅所持21000萬股早已悉數質押,萬般無奈之下,他只好提請破產重整。

根據這份民事裁定書,莒縣人民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第二條、第七條第一款、第七十條第一款之規定,裁定如下:對申請人山東晨曦集團有限公司的破產重整申請予以受理。此外,當地法院還對晨曦集團子公司、申請人山東海右石化集團有限公司、山東弘聚新能源有限公司的合併破產重整申請予以受理。另,據坊間傳聞,截至2016年年末,晨曦集團銀行表內表外佔用銀行的信用敞口在200億元左右。與晨曦集團及其子公司有貸款的銀行在30家左右。


濟南時報


2016年還是山東的首富,2018年就破產了,這樣的消息,告訴誰都不會相信,但是,確實發生了,那就是曾經很是輝煌的山東晨曦集團。

不過,在這個什麼奇蹟都能發生的年代,一家企業破產,真的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尤其是那些擴張速度極快,且都是依靠負債擴張的企業。唯一不會出問題的出路就是資金鍊不斷。恰恰是,這類企業資金鍊最容易斷,也最容易爆發風險。對晨曦集團來說,起步還是比較好的,發展也不錯。但是,過高的債務,只能是在市場供求關係比較比較平衡的狀態下維持,供求關係一變化,資金鍊一斷,企業運行必然出現問題。

可不,晨曦集團的發展軌跡就是如此,就是沒有能夠按照規律發展,而是依靠過度負債擴張。最終的結果也只能是走向絕路。


譚浩俊


1.貸款做生意不靠譜,據說是銀行抽走了資金,資金鍊斷了自然就玩不起來了。

有句俗話叫:八個罈子七個蓋,蓋來蓋去不穿幫就是做生意。

累死你去銀行貸款去開個門面,成功了,再貸款開100個門面,突然銀行收走了資金,資不抵債,入不敷出當然就倒閉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