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樣的加價購房,不一樣的溫州炒房客

一樣的加價購房,不一樣的溫州炒房客

網絡圖

前幾日閒來無事,寫了篇“加價購房又抬頭,炒房還是悠著點”被朋友發在頭條號上,引得一片人關注,也是哦,炒房客擱哪裡都讓人不安,當然也有質疑聲,其實很正常,有利益就會有門道,有門道就會有鑽門縫的人,這幾天錢報同行曝光了杭州開盤現場賣號子的掮客,我不禁開懷大笑,哦,原來樓市都是一樣一樣一樣的,哈哈!

一樣的加價購房,不一樣的溫州炒房客

網絡圖

被耍兩次之後,記者老包不再為炒房人搞房子了

2003年,溫州房價連續攀升,溫州紅日香舍裡項目賣的很好,一位同事找到老包,希望能夠幫忙整一套,熱心腸的老包二話沒說,找到總經理姐姐訂了下來,然而同事掛著號卻遲遲不去籤合同,最後還是“姐姐”揭了謎底,原來同事根本不是自己住,而是加價轉手後直接到房開過戶,這就是老包當年在入道不久時被人耍了一回。

2010年,中梁置業的香緹半島首次打開了溫州房產營銷模式,所以該項目一度成為“俏手貨”買房人趨之若鶩,有位號稱朋友的朋友便找到老包,幾句煽情的話就把老包說感動了,憑藉媒體的公開身份和個人的私交,老包很快幫這位朋友“講下”一套房子,但從房開出來不到半天,老包就聽說這位仁兄把到手的“條子”加價20萬給賣了,再次被耍的感覺讓老包鬱悶了好幾天。

至此,老包發誓再不為炒房人開方便之門。

一樣的加價購房,不一樣的溫州炒房客

溫州一尚未開盤的項目,看房人卻人滿為患

這輪溫州炒房客與以往大不同

之前的發文中,老包提到了今年8月市府路壹號項目加5萬買房的陳先生和在江濱路加價35萬買房的鄭女士,順著這條線索,記者老包很快找到了炒房客,和他們聊了起來。聲明一下,老包從不貶低溫州炒房客,相反還挺佩服他們洞察市場的能力。比如,在溫州城市“大拆大整“開始時,他們就開始瞄準了一些熱門地段的房子,在大批握有真金白銀的拆遷戶到來之前,他們已經出手。當然,這輪溫州炒房客很少有專業玩這個的,很多也是路過撈一把就走的“散客”,還有一個很大的特點,這輪的炒房客資金實力普遍較強,所以他們並不使用幾年前“短頻快”的手法,而是有利則可圖,無利則屯貨。也就是說,買來的房子肯定不是自己住的,但沒有足夠的賺頭也不準備出手。

最後只有一個疑問了,這輪炒房客的錢從何而來?除了生意賺的、拆遷分的這些沒新意的路子外,讓老包吃驚的是,有炒房客的錢是從一線樓市退出來的。原來如此,老包頓悟,由於國家大政策的調控,炒房客不看好一線樓市了,他們也來了個“溫商迴歸”,好吧,老包的故事講完了。

記者老包的忠告:“房子是用來住的”這是全國一盤棋節奏,溫州例外幾個月可以,長久下去那就輪到打地鼠遊戲了,炒房客們還是見好就收吧。

一樣的加價購房,不一樣的溫州炒房客

記者老包自畫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