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醫療AI用了三招,醫生同重複工作say bye,連患者都點讚!

騰訊醫療AI用了三招,醫生同重復工作say bye,連患者都點贊!

這張劇照是不是很熟悉?

電影《我不是藥神》裡的一幕幕,折射的不僅僅是看病貴,還有公眾對於健康的急切渴盼。但現實中,更多人除了要面對“看病貴”的折磨,還要忍受看“病難”的不易。

確實,“誰家沒個病人,你能保證一輩子不生病嗎?”

看病難、看病貴,直接受苦的雖是病人,但醫生也一樣受著煎熬。

每天的專家號源有限,從四面八方趕來的患者眾多,每個人都希望能從醫生口中得到更多關於病情的介紹。而正值上班期間的醫生,哪怕想為每一個患者儘可能提供更多詳盡服務,有時也會面臨尷尬境地。很簡單,你為一個患者解釋病情的時間越長,後面排隊的其他患者產生的怨言就越多;你不為患者解釋病情,他認為你的敷衍和冷漠更多。

此外,還會有很多病情緊急的患者往往因難掛不到號而耽誤治療;醫生每天滿負荷運轉也不得不面對很多常規診療行為,比如患者檢查不全,只是來開個單子;複診患者來開個藥,同時還會反覆問到更多跟病情無多大關係的問題,佔據大量時間和精力等等。

騰訊醫療AI用了三招,醫生同重復工作say bye,連患者都點贊!

But...

在不久的將來

當騰訊AI與醫療結合

無論是患者還是醫生

都將會以最高效率去解決自身問題!

讓看病減少等待!

讓醫療觸手可及!

有木有很期待?

騰訊醫療AI用了三招,醫生同重復工作say bye,連患者都點贊!

早前,騰訊重磅亮相CHIMA大會,騰訊醫療副總裁吳波發表主題演講,提出3個關鍵詞:簡化、精準、連接。

騰訊醫療AI用了三招,醫生同重復工作say bye,連患者都點贊!

簡化,包括簡化就醫流程、提升決策效率、增加醫療服務滿意度。

簡化患者就醫路徑,騰訊醫療打造智慧醫院全流程,以電子就診卡為創新載體實現線下流程線上化,讓數據多跑路,患者少跑腿;

簡化醫生行醫路徑, AI輔診引擎解決繁瑣問題,減輕醫生重複工作量,提升醫生診斷效率和診療質量;

簡化管理者決策路徑,通過大數據監控與趨勢分析,實現醫療管理決策數字化、可視化、移動化,輔助決策有據可依、效率提升。

精準,包括精準匹配醫療資源、升級就醫健康場景、提高醫療效率。

醫療AI引擎“騰訊睿知”為核,就醫時AI準確判別並匹配醫、患雙側需求,從全科覆蓋智能導診,到重症疾病精準預約,解決資源錯配問題,讓醫生、專家資源使用效率更高。

從醫療到大健康,AI引擎助力精準科普和疾病風險評估,精準治病更要精準“治未病”。

連接,包括連接醫療的碎片化數據,實現互聯互通。

大數據互聯互通是醫療走向精準化、智能化的基礎,從實現跨院就醫、打通院內院外、再到面向大健康等方面,通過互聯互通消除信息鴻溝,串聯起個人全生命週期的健康管理,也為互聯網醫院的構建創造了越來越多的應用可能。

騰訊專注連接能力,以科學智能的微信生態,整合內部騰訊醫療、騰訊智慧安全、騰訊雲、企業微信等多業務之力,構建多場景連接方式,並連接起醫生、患者、醫院、服務與設備,助力與醫療行業的連接和生態共建,為醫療未來創造價值。

智能+精準,醫生不再“浪費”時間!

騰訊醫療AI用了三招,醫生同重復工作say bye,連患者都點贊!

當騰訊AI與醫療結合,就能解決醫生和患者很多“時間”上的問題。

屆時,騰訊睿知的AI引擎可以根據患者提供的檢查報告等資料,分析患者的病程,判斷患者是初診、複診或術後隨訪。基於此完成對患者的畫像,針對患者需求和醫生要求,開創線上的綠色通道和更順暢的便民通道,讓真正急需救治的患者獲得及時就診。

與此同時,形成就醫路徑引導,包括精準預約、手術排程、術前檢查,進行同步預約,進一步縮短患者的等待時間。同時還可以通過AI引擎進行術前諮詢、手術流程跟蹤、術後複查和隨訪,每個患者都將通過AI擁有精準到個人的治療流程管理。

精準預約極大提升門診效率和醫療資源的匹配效率,通過騰訊睿知AI引擎審核的準確率達到99.2%。這樣一來,不僅讓患者對智慧醫療觸手可及,還能減少醫療資源錯配率,實現醫生跟常規診療行為say bye,讓醫生把更多的時間花在更有需要的患者和更有意義的研究上。

騰訊醫療AI用了三招,醫生同重復工作say bye,連患者都點贊!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

醫生將會有更多的時間去做更有價值的事情

患者也將會減少看病的等待

醫療服務不斷實現智慧升級

更加惠民便民和觸手可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