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深陷醜聞的股票後來怎樣了

那些深陷丑闻的股票后来怎样了

時代在變,社會事件的爆發和傳播已經轉戰互聯網,企業或上市公司被捲入醜聞或重大事件後,是死路一條還是人們選擇健忘,具有很大不確定性。

倘若你為人父母又是股民,正如歌中所唱,擦乾眼淚別害怕,這個時代需要你,偉大祖國慢些走,慌張我們何處去。

本文,我們幫大家回憶幾個比較著名的案例:三聚氰胺事件、瘦肉精事件、塑化劑事件、甬溫動車事故、柴靜環保紀錄片等。

那些深陷丑闻的股票后来怎样了

三聚氰胺事件

2008年是個多事之秋。

1月份,南方發生罕見的大面積雪災。

3月份,奧運火炬受到zang獨干擾在網上激起千層浪。

4月份,膠濟鐵路動車脫軌並相撞,造成72人死亡,416人受傷。

5月12日,汶川地震,舉國同悲。

8月8日,奧運會開幕,8月24日閉幕。

9月8日,甘肅《蘭州晨報》等媒體以“某奶粉品牌”為名,爆料毒奶粉事件,網友開始進行人肉搜索。

9月11日凌晨:新華網曝光該品牌為三鹿,社會譁然。

事件迅速發酵, 9月16日,國家質檢總局公佈包括伊利、蒙牛、光明在內的多個廠家的奶粉都檢出三聚氰胺。

9月21日全國因食用含三聚氰胺的奶粉導致住院的嬰幼兒1萬餘人,官方確認4例患兒死亡。

2009年2月12日三鹿集團破產,資產被北京三元收購。

此事件中,三鹿集團黨委書記田文華被判處無期徒刑。石家莊市市委書記、市長、分管副市長先後被免職。 國家質檢總局總局局長引咎辭職。受處分的名單很長,後來很多都有了新的任命,這裡面也包括這次疫苗事件總被萬夫所指的食品藥品監管局的孫前副局長。

三聚氰胺事件也促成了《食品安全法》的出臺。

再來看9月16日晚上新聞聯播爆出蒙牛、伊利產品同樣含有三聚氰胺後,兩家巨頭企業的反應。

9月17日凌晨,蒙牛董事會召開電話會議,牛根生、楊文俊以及焦震(鼎暉合夥人)等資本方代表最終同意,為了不讓股價暴跌,蒙牛股票暫時停牌。

同時蒙牛開始停售、回購產品並致歉。

9月23日,蒙牛乳業的股票在港交所復牌當天暴跌60%。

那些深陷丑闻的股票后来怎样了

而伊利方面則沒有選擇停牌,股價也開啟了連續暴跌之路,從14多塊開始,到10月28日最低跌倒了6.45元,市值甚至不到50億元。

作為奧運會贊助商的伊利同樣道歉、收回產品,並向經銷商承諾由伊利承擔全部損失。而蒙牛則要求經銷商與其共擔損失,五五開。伊利的這一舉措被認為是贏得了經銷商的人心,在隨後恢復期取得了關鍵作用。

同時網民對兩巨頭的口誅筆伐愈演愈烈。牛根生的博客下面,數萬網友留言對其痛罵。

然而,三聚氰胺反而幫助了行業整合,小奶場紛紛退出市場,行業壁壘提高,標準越來越嚴格。伊利蒙牛的優勢反而越來越大。

隨後幾年,中國人對乳製品的需求持續旺盛,這也使得整個行業經過短暫調整後,迅速收復失地並持續高速增長。

行業危機之下,當事企業破產,剩下的大公司活了,小公司死了。

有趣的是老大伊利和老二蒙牛之間的差距也拉開了,2016年底,伊利的利潤達56億,蒙牛則因外延收購效果不佳虧損7個多億,2017年才開始恢復。

時至今日伊利幾乎一家獨大。

瘦肉精事件

2011年3月15日下午,雙匯發展股票突然跌停。

當天晚上,央視曝光雙匯發展子公司收購的生豬當中,有部分使用了國家嚴令禁止的“瘦肉精”進行餵養,嚴重損害消費者健康。3月16日雙匯發展緊急停牌一個月,復牌後再遭遇連續兩日跌停,隨後一個月同樣震盪下跌。

那些深陷丑闻的股票后来怎样了

雙匯發展是當時最大白馬股之一,眾多基金重倉,三個月前才剛剛拉了6個漲停,一度氣勢如虹。

經此打擊,雙彙集團發佈的2011年業績報告表示:受瘦肉精事件影響,企業損失慘重。公司去年淨利潤同比降51.3%,營業額損失了近200億元。雙匯品牌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信譽危機。

不過雙匯發展沒有被打趴下。

2012年,雙匯發展實現淨利潤28.85億元,同比增長116%,恢復到危機前的水平。當年度,雙匯發展銷售毛利率高達17.99%,創其上市以來的最高值。股價也在2013年走出新高。

實際上瘦肉精問題並非雙匯獨有,雨潤、金鑼等企業也多次被曝瘦肉精問題,只不過在央視315晚會級別曝光雙匯這樣的行業老大殺傷力更猛。

肉製品是老百姓的剛需,行業老大爆出這樣的事情後,反倒是那些沒被爆出來的小廠家,更加不被信任了。老大的地方反而被鞏固。

這也是一個很神奇的邏輯。

白酒塑化劑事件

2012年11月19日,21世紀網記者購買4瓶438元/瓶的酒鬼酒,送往上海天祥質量技術服務有限公司進行檢測,檢出塑化劑超標。

隨後白酒板塊暴跌,但與此同時市場上一直有質疑是有人“故意做空”。當時酒鬼酒股價正處於歷史最高位。

而酒鬼酒則承認了塑化劑問題。

12月9日,ID為“水晶皇”的個人博主宣佈送檢茅臺酒塑化劑超標,茅臺股價受到重創。

不過貴州茅臺方面一直堅稱沒有問題,並召開了聲勢浩大的說明會,同時大股東還對股票進行了增持。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2月下旬,中央軍委下發通知,印發《中央軍委增強本身作風樹立十項規則》,要求在接待任務中不安排豪華宴請、不喝酒、不鋪設迎賓地毯、不擺放花草、不組織官兵列隊迎送等講排場的活動。

而作為政府、軍隊宴請的主要用酒的茅臺被認為受影響最大。

整個2013年,白酒行業的股價都很低迷,茅臺最低跌倒了118元,不到現在的六分之一。

當時對於貴州茅臺的紛爭實在太多,也催生了一批堅守茅臺的網紅投資人,他們堅定的認為茅臺酒以後消費靠大眾,不靠官家。

回頭看,出事的酒鬼酒的確受到打擊一蹶不振,而行業老大貴州茅臺則在涅槃之後開啟了開掛之路,一路高歌猛進,成為中國神九。

行業小弟出事,牽連了老大,但最終小弟奄奄一息,老大活得更好了。

甬溫動車事故

2011年7月23日20時30分05秒,甬溫線浙江省溫州市境內,由北京南站開往福州站的D301次列車與杭州站開往福州南站的D3115次列車發生動車組列車追尾事故。

事故造成40人死亡、172人受傷,中斷行車32小時35分,直接經濟損失19371.65萬元。

彼時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還沒合併,中國南車週一開盤後暴跌8.9%,中國北車暴跌9.69%。隨著大熊市的到來,二隻股票雪上加霜,在坑裡一直躺了3年多,直到2014年底神車合併的傳聞甚囂塵上,股價才開始逐步走出大坑。當然,中國中車也造就了A股歷史上一個著名的大泡沫,更是殺人於無形中。如圖所示。

鐵道部原部長劉志軍、原副總工程師兼運輸局原局長張曙光等54名事故責任人員受到嚴肅處理。 但是讓人記住的是鐵道部發言人王勇的一句“不管你信不信,我反正是信了”。

除了中國中車,還有輝煌科技、遠望谷、世紀瑞爾等多家上市公司被指提供了故障設備。雖然各家公司紛紛澄清,但無法阻擋股價的下跌。以輝煌科技為例,當時正處在停牌重組的重要時期,也正被監管部門調查在重組前高管違規買入股票的事情,出了這檔子事情,直接導致重組失敗,同時股價也一落千丈,最多跌去了60%。

柴靜環保紀錄片

2015年2月28日(週六),柴靜霧霾調查紀錄片《穹頂之下》在優酷播出,隨後被網絡瘋轉,2天時間播放近3億次。

這一事件並沒有對上市公司產生負面影響,反而對環保股產生了刺激。

3月2日週一,所有環保股集體大漲。當時正處在牛市中的槓桿基金環保B集合競價即強勢漲停,第二天再次衝高,隨後回落。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另一個只和環保沒關係的債券型基金“回報B”,因為發音和“環保B”相近,開盤也被人以漲停價大量購入,該大戶在早上9點15以1.547元直接掛單,9點25以及9點30分別成交7.01萬手和2.66萬手,成交金額1500萬,隨著股價迅速回落,該大戶當天直接虧損150萬。

一些總結

(1)行業巨頭一般不會因為醜聞而掛掉,反而可能會出現買點。除非是捅了天大的簍子,比如三鹿和三聚氰胺,安達信和安然。

(2)如果問題是行業普遍性的且行業趨勢良好,那從長遠來看或許是利好。因為這種風波出來,結果一般是監管更嚴格,壁壘更高,小公司更不受大眾信任,活下去更難。反倒是大公司,人們會認為它更安全了。

(3)如果是行業小弟出事,那就慘嘍,行業大哥們會迅速把你幹掉蠶食。

(4)如果行業一般,又不是巨頭公司,醜聞之下很可能會對其產生長期不良影響。

至於本次涉事的上市公司,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對號入座,看看最終是否符合自己的判斷。當然,那些為了money做了壞事的人,是永遠不能被原諒的。

注:以上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那些深陷丑闻的股票后来怎样了那些深陷丑闻的股票后来怎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