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塌了!6死10傷!負債近萬億的碧桂園蒙眼狂奔!

鳳凰網財經啟陽路4號出品

又塌了!6死10伤!负债近万亿的碧桂园蒙眼狂奔!

負債近萬億,強力推行高週轉的碧桂園,正在為自己的“矇眼狂奔”付出代價。

7月16日被爆出的誓師大會喝雞血的場景還記憶猶新,那個號稱要給一個“五星級家”的碧桂園又出事了。

又塌了!6死10伤!负债近万亿的碧桂园蒙眼狂奔!

圖源微博

7月27日凌晨,六安市對外通報稱:

7月26日23時40分許,金安區碧桂園·城市之光建築工地一處圍牆和活動板房坍塌。截止其發稿,已救出16人並送至醫院,其中,搶救無效死亡6人、1人傷情危急、2人傷勢較重,其他人員生命體徵平穩。

今日午間,碧桂園回應該事件稱,對災害事故造成的傷亡,深感悲痛。集團副總裁、區域負責人已連夜趕往現場,並對項目進行停工,全面排查安全隱患。

又塌了!6死10伤!负债近万亿的碧桂园蒙眼狂奔!

圖源微博

碧桂園項目事故不斷

7月26日23時40分許,金安區碧桂園·城市之光建築工地一處圍牆和活動板房坍塌。據一位城市之光項目銷售人員稱,城市之光的銷售還不錯,120平米以下的房型都已經賣完。

一位曾在城市之光項目工地上工作的當地工友告訴鳳凰網財經,昨日發生的強降雨和7級風,在六安當地也不算少見,他認為活動板房的坍塌還是有房屋質量不達標的因素在內。

又塌了!6死10伤!负债近万亿的碧桂园蒙眼狂奔!

網傳事故現場圖

此前,碧桂園項目已出現了多個安全事件問題。

6月24日,碧桂園位於上海奉賢區的在建項目紅墅林發生事故,售樓處6層屋面混凝土澆築過程中出現模架坍塌,多名工人摔落,導致1人死亡、9人受傷。

7月12日,杭州蕭山碧桂園前宸府項目附近出現了一個大坑,事故殃及前宸府旁邊的居民樓,基坑的裂痕延伸到其地基,讓這棟三層居民樓成了危房,十幾戶居民被疏散到賓館裡。

公開信息顯示,城市之光項目的施工方之一是安徽湖濱建設集團。據悉,此前該公司與碧桂園已有多次合作。

2015年5月,湖濱集團承包的睢寧碧桂園項目工地發生安全生產事故,造成2人死亡。該項目建設單位塔吊在施工過程中,因司機違規操作導致塔吊倒塌,致1人當場死亡,另1人送醫院搶救無效死亡。當時,一名在場工人說:“自從這塔吊安裝後,就沒有相關責任單位來檢查驗收,主要是由於塔吊上面的配重不牢固掉下造成塔吊倒塌,這些開發商簡直拿我們這些工人生命視為兒戲。”另有一名工人還稱兩名死者系通過私下達成協議完成賠償的。

公開信息顯示,安徽湖濱建設集團去年底入選了“2017合肥企業50強”。該榜單以2016年企業營業收入超過20億元為入圍標準,共有10家建築業企業入選。

但根據天眼查,湖濱集團也是法院公佈的失信被執行人,俗稱“老賴”。以最近公示的幾起全部未履行的公告為例,除了欠債權人幾百到幾千萬款項以外,湖濱集團還拖欠農民工5萬元工資,法院判決其敗訴後仍然未按時支付。

據悉,本次活動板房的施工方身份仍未公開,是否是湖濱集團仍不得而知。

強力推進“高週轉”

《財富》雜誌公佈2018世界500強企業名單。碧桂園繼去年榮登財富500強之後再度上榜,較上年躍升46%,排名353位、攀升了114位,是榜單中躍升最多的第10名企業。2018《福布斯》全球上市公司2000強中,碧桂園排名143,較去年上升130位。

碧桂園發佈2017年全年業績的來看,2017年碧桂園實現總收入約2269億元,同比增長48.2%,毛利587.9億元,同比增長82.4%,公司股東應占利潤為260.6億元,同比增長126.3%。

業績報告顯示,碧桂園集團連同其合營企業及聯營公司,共實現合同銷售金額約5508億元,合同銷售面積約6066萬平方米,同比分別增長78.3%和61.9%,躍居行業第一。

在今年第一季度,碧桂園的銷售金額為1878.4億元、同比增長25%,位列房地產企業TOP1。

中國指數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碧桂園共拿地7079萬平方米,拿地金額2645億元,規模全國第一,遠超第二名萬科的2812萬平方米。同樣來自中指院的數據顯示,僅今年5月,碧桂園就在全國拿地75宗,拿地金額200.27億元,領跑行業,而同期第二名萬科僅拿地11宗。

碧桂園瘋狂擴張的背後,負債率飆升。Wind數據顯示,碧桂園2017年度總負債9330.57億元,負債總額相比2016年總負債5000多億增長了幾乎一倍。但碧桂園負債率不降反升,高達88.89%。

又塌了!6死10伤!负债近万亿的碧桂园蒙眼狂奔!

相比,房企中2017年中國恆大、融創去年總負債分別為15195.44億元、5624.44億元,資產負債率分別為86.25%、90.27%。即便是負債超萬億的萬科、恆大,負債率也較碧桂園略遜一籌,僅為83.98%和86.25%。更甭提行業負債率,2017年A股平均資產負債率僅為64.56%。

有業內人士分析,由於近兩年的大規模擴張,碧桂園省市地區都要盤踞,各種地產項目都要做,全面撒網,佈局廣泛而平衡。再加之本身就激進的發展模式,大規模併購是家常便飯,這也是其負債率飆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5月28日,上交所網站更新信息顯示,碧桂園擬發行的200億元小公募公司債券的狀態再度變更為“中止”。此前的2月7日,該公司債的發行已首次出現“中止”狀態。不過公司回應稱, “原因是公司正在準備更新年報數據。在未來全年財報數據發佈後,碧桂園會重啟該公司債券項目。公司長租公寓戰略不會調整。”

推進“高送轉”或是碧桂園降負債的自救方法之一。據媒體報道,4月5日至11日,碧桂園連續下發三份文件關於提高週轉速度的文件,強調:“任何部門都要圍繞高週轉,為高週轉讓路。“今年4月,網傳碧桂園一份會議紀要流出。董事長楊國強在該會議上表示,“現在集團高週轉太慢,肯定是有問題,每個人都要從自己和自己部門檢討”。楊國強稱,公司目前的流程要加快,圖紙標準化,通宵完成圖紙、第二天去報建,摘牌後一天內出規劃圖,摘牌即開工,投資獎勵制度圍繞高週轉等。根據碧桂園的獎懲制度,如果摘牌即開工,項目領導獎勵20萬元,推遲一天獎勵遞減1萬,並相應罰款,超過40天即撤職。如果3個月內開盤,項目領導獎勵20萬元,超過7個月即撤職。

又塌了!6死10伤!负债近万亿的碧桂园蒙眼狂奔!

鳳凰網財經試圖聯繫碧桂園集團副總裁兼首席戰略官林昭憲,截止發稿,還未有回覆。

對此,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近期碧桂園項目出問題主要是兩方面原因,其一可能還是因為追求增長速度,難免會出現這個問題。不規範、趕工期等導致質量出現問題的概率增加了。此外,張大偉認為,出現問題和規模也有關係。規模越大,管控難度比之前規模小的時候難度大。從概率來說,出事情的概率也會加大。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則認為,對於質量問題,其實有兩個層次的理解。第一是工程本身的質量問題,第二是質量問題的外部印象。從第一個角度看,其實是涉及到企業工程質量管理的內容,這和企業經營能力,尤其是高週轉等問題有關,若是過快強調業績增長,那麼工作難免會不到位,質量問題就會頻頻出現,甚至影響後續項目的開發。第二是此類質量問題多少也會放大,尤其是大開發商的項目質量問題,更是容易放大,這是類似企業需要注意的內容,換而言之,不斷疊加的質量問題,更是會有各類新的風險,類似市場信心降低等。

“另外反思開發節奏,注重業績增長和質量把控,是當前提工匠精神所需要注意的,實際上這也體現了一點,即開發商本身要把業績理解為穩增長,而不是冒進式的增長,”嚴躍進談到。

房企融資收緊

從2017年,一場金融去槓桿和實體去槓桿的序幕拉開。2017年以來,金融監管力度逐步加強,多個部門陸續表示要規範購房融資行為,銀行、信託、證券交易所等相繼出臺政策,對房企融資規模、渠道、方式等作出進一步規範,對企業的資質審核與資金管控更加規範和嚴格,推動房地產行業持續去槓桿和降風險。

國內銀行融資的渠道被關閉,有些房企則尋求海外融資。而今年6月,發改委發文限制房地產企業外債資金投資境內外房地產項目,“房地產企業境外發債主要用於償還到期債務,避免產生債務違約,限制房地產企業外債資金投資境內外房地產項目、補充運營資金等,並要求企業提交資金用途承諾。”

受監管收緊影響,近兩年國內房地產發債規模大幅萎縮。中國指數研究院最新研報顯示,前兩年,房地產行業的融資環境相對寬鬆,公司債發行條件放寬,推動房地產債券發行呈井噴式增長。2015年房地產發債6682億元,2016年發行量進一步飆升至1.15萬億元,同比擴張72%。但自2016年四季度起,房企發債政策收緊,2017年房企發債規模大幅下降。WIND數據顯示,2017年房地產企業共發行公司債85支,總規模940.8億元,較2016年的7955.5億元下降88.17%。

不過,房企的負債率仍然居高不下。Wind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136家上市房企的平均負債率達到79.1%,創下2005年以來的最高位。在這136家上市房企中,負債超過百億元的房企總計為67家,佔比49%;負債超過300億元的房企有37家,佔比為27%,其中,萬科、綠地控股、保利地產位列前三,分別為9786.7億元、7550.8億元、5382.1億元,負債均超過5000億元。

數據顯示,綜合房地產上市公司一季報數據,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房地產行業資產負債率僅次於銀行和非銀金融。一季度136家房地產開發企業中,有近40家公司資產負債率超過80%,佔比接近26%,近一半企業資產負債率超過70%。

張大偉表示,從今年一季度情況看,房地產企業盈利情況良好。不過,隨著調控的影響逐漸顯現,信貸政策收緊,企業資金成本上漲,房地產企業的利潤率將有所降低,部分企業資金鍊開始吃緊。

為了降槓桿,房企尋求各種自救渠道。一位業內人士指出,很多房企在這兩年進行了債務置換,不僅使得債務總成本降低,短期債務的比重也有所下降,債務結構趨於合理。

有分析認為,鑑於傳統渠道融資受限,除了境外融資,資產證券化(ABS)也為房企提供了填補融資資金缺口的新融資渠道。數據顯示,2015年以後,房地產相關的ABS產品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發行產品數量年均增長達284%,融資規模年均增長達到了163%。在房地產信用債融資中,2017年1-8月,房地產信用債融資ABS融資佔比已經達到了14.5%。

業內人士提到,規模房企也可根據企業自身的週轉速度、現金流、溢價能力,一邊降低負債的同時,一邊增加“買地錢”。

注:以上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又塌了!6死10伤!负债近万亿的碧桂园蒙眼狂奔!又塌了!6死10伤!负债近万亿的碧桂园蒙眼狂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