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肯錫:中國擺脫「抄襲效仿者」帽子,成全球領頭羊

近日,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GI)發表了最新報告

《數字時代的中國: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新經濟》,提到三股推動力將為中國帶來轉型機遇

麥肯錫:中國擺脫“抄襲效仿者”帽子,成全球領頭羊

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和麥肯錫全球研究院院長華強森(Jonathan Woeztel)聯合撰寫了一篇專家評論。文中提到,那些成功抓住這一商機的企業,很可能將快速發展壯大,價值將從那些反應遲緩的企業,轉向那些敏捷的、建立在全新商業模式之上的挑戰者身上。

大規模的創造性顛覆將剷除中國行業效率較低的狀況,從而幫助中國經濟的全球競爭力躋身新梯隊

麥肯錫的這份報告有很多亮點,比如下面這幾組數字:

  • 電子商務

    為例,十年前,中國的零售電商交易額不到全球總額的1%,如今佔比已超過40%。據估算,目前中國的零售電商交易額已超過法、德、日、英、美等五國的總和

  • 中國互聯網用戶的移動支付普及率從2013年的25%躍升至2016年的68%。2016年,中國與個人消費相關的移動支付交易額高達7900億美元,相當於美國的11倍

  • 全世界262家“獨角獸”(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私營初創企業)中有三分之一是中國企業,總共佔全球“獨角獸”總估值的43%

  • 中國風投行業發展迅猛,投資總額從2011-2013年的120億美元躍升至2014-2016年的770億美元,在全球的風險投資總量比也相應從6%提升到了19%,大部分風投資本流向了數字技術

  • 在虛擬現實、自動駕駛汽車、3D打印、機器人、無人機和人工智能領域,中國的風投規模位居世界前三

麥肯錫:中國擺脫“抄襲效仿者”帽子,成全球領頭羊

下文是李開復和華強森的評論文章。

中國擺脫“抄襲效仿者”帽子,成全球領頭羊

中國已經穩固奠定了作為C端互聯網技術全球領導者的地位。

麥肯錫:中國擺脫“抄襲效仿者”帽子,成全球領頭羊

中國有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市場,佔據了全球零售電商

40%以上的交易額;在自動駕駛汽車3D打印機器人無人機人工智能等領域,風險投資規模位列全球三甲;全世界1/3的獨角獸企業(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創業公司)都來自中國;中國科技企業的運算效率保持著世界紀錄。

雖然中國總體的服務貿易仍呈現逆差,但近年來,在互聯網領域,中國已實現每年150億美元的順差

推動中國取得如此矚目進步的是阿里巴巴百度騰訊等互聯網巨頭。這三家公司在各自領域分別擁有5~9億月活躍用戶,

它們的崛起則得益於相對開放友善的政策環境。比如,監管機構在支付寶推出網上轉賬服務整整11年後才開始對轉賬額度進行限制。

如今,這些互聯網巨頭正利用其強勢地位不斷投資中國層出不窮的創業群體。阿里巴巴、百度和騰訊總共投資了30%本土創業公司,例如滴滴出行(500億美元),美團-點評(300億美元)和京東(560億美元)。

憑藉全球規模最大的市場以及充足的風險投資,中國不少企業已經擺脫了“抄襲效仿者”的帽子,轉型成為強大的創新企

他們在這個全球競爭最激烈的市場上

摸爬滾打,發展出複雜的商業模式(如淘寶的免費增值模式),並建立了堅固的壁壘以保護自身業務(比如美團-點評餐飲手機app,連送餐服務也一併涵蓋在內)。因此,中國創業企業的估值往往會比西方同行高出許多倍。

此外,中國在一些特定領域居於全球領先地位。從直播(例如抖音這款唇音同步和視頻分享app)到共享單車(摩拜和ofo在中國已經擁有每天超過5000萬人次的騎乘量,並正在向國外擴張),中國正引領全球趨勢

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國處於移動支付的前沿。可以進行點對點交易的中國手機用戶多達6億人,而且交易過程幾乎完全免費,交易量遠比美國的第三方移動支付要多得多。

麥肯錫:中國擺脫“抄襲效仿者”帽子,成全球領頭羊

隨著中國企業的技術能力日益提高,中國的市場優勢正在轉變為數據優勢,這對於人工智能的發展至關重要。

中國企業曠視科技(Face ++)最近完成了4.6億美元的C輪融資,這是截至目前全球範圍人工智能領域規模最大的一筆融資。

科大訊飛(一家市值140億美元的語音識別技術企業)以及海康威視(市值500億美元的視頻監控企業)也都是在各自領域中全球最有價值的企業。

在中國市場,另外一個重要的發展趨勢則是“線上線下融合(OMO)”——這也是除人工智能之外,創新工場另一個重點投資的方向。物理世界正在變得數字化,企業可以掌握消費者所處的位置,移動路徑和身份識別,並將這些數據上傳,用於塑造在線體驗。

舉個例子,OMO商店將配備可以無縫識別客戶身份及潛在消費行為的傳感器,就如同目前電子商務網站可以做到的一樣。同樣,OMO語言學習可以將遠程授課的國外教師、協助維持課堂氣氛的本地助教、糾正發音的自主軟件以及批改作業和考試的硬件結合在一起。

但是,即便中國在此方面處於領先地位,但商業化應用總體仍然有所滯後

。不過這一狀況正在快速改觀。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的一項新研究發現,三大推動力——去中介化(摒棄中間人)、分散化(將龐大的資產分解為多個組成部分)和非物質化(從物理形式轉變為虛擬形式)——到2030年,或可轉變(與創造)10~45%的行業總收入。

那些成功抓住這一商機的企業,很可能將快速發展壯大,其規模將足以大到影響全球,並激勵更多在海外的創業者。價值將從那些反應遲緩的企業,轉向那些敏捷的、建立在全新商業模式之上的挑戰者身上。大規模的創造性顛覆將剷除中國行業效率較低的狀況,從而幫助中國經濟的全球競爭力躋身新梯隊。

麥肯錫:中國擺脫“抄襲效仿者”帽子,成全球領頭羊

中國政府對中國作為互聯網強國的未來有著宏偉的規劃。在國務院領導的“大眾創新、萬眾創業”號召之下,中國已經新建了8000多個項目孵化器和加速器。政府的“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為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者提供了總額達274億美元的資金——這是一項擁有特殊贖回獎勵措施的被動性投資。目前中國政府鼓勵各方資源,計劃投入1800億美元在未來7年內建成本國的5G移動網絡,同時支持量子技術的發展。

國務院同時還出臺了發展人工智能技術的指導方針,目標是到2030年使中國成為全球人工智能創新中心。目前正在建設中的雄安新區可能成為第一個專為自主駕駛車輛設計的“智慧城市”。而廣東省政府則制定了到2020年實現自動化覆蓋率達到80%

的宏偉目標。

這樣的願望必然會在勞動力市場激起波瀾,首先將影響日常的白領工作(如客戶服務和電話營銷),其次是是常規的藍領工作(如流水線作業),最後甚至會影響到一些非常規工作(比如駕駛甚至放射影像診斷)。最近一項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研究發現,在一個高速實現自動化的情境下,約有0.82~1.02億的中國勞動者需要重新找一份工作。

對失業者的再培訓,以及防範數字巨頭攫取扼殺創新的壟斷地位,都將是中國政府面臨的重大挑戰。但政府堅定擁抱新興數字時代、實施扶持性政策以及避免過度監管的意願,已經使中國在這一浪潮中佔據了明顯優勢

李開復

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創新工場人工智能工程院院長

華強森

麥肯錫公司全球資深董事、麥肯錫全球研究院院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