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拈花湾与禅意相遇

近年来,随着古镇旅游的兴起,去古镇游玩的人越来越多了,而人一多,古镇的“古”也就失去了它的韵味。这时候你一定想去一座很美但是还不被世人所熟知的小镇去转转,那么不妨抽个时间来中国最美的禅意小镇——拈花湾来看看吧!等了五年,这座小镇现在终于对外开放了!

在拈花湾与禅意相遇

在江苏省无锡市灵山的太湖之滨,有一个叫拈花湾的灵山小镇,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石一叶,一门一窗,一桌一灯,一杯一盏,乃至鸟叫蛙鸣,彩云薄雾,烛光暗香,晨钟暮鼓,渔火晚唱,无处不是禅意,无处不是生活。而在返璞归真的当下,这座小镇俨然成了极奢的象征,让人倏然发觉生活的本真。拈花湾,取名自佛教中佛祖拈花一笑的典故,昭示着佛祖对禅的参悟。坐落于太湖边的拈花湾,其外形就如同佛祖手指拈花,所以小镇的景观无不透露出东方的“禅境”。极简的东方禅意,从来不寄意于奢靡的堆砌,要的是朴素的本真,一扇木门,一座草屋,一棵桃树,一裙木藤栏栅,一顶黛瓦,一隅苔藓,就已经逾越了都市的奢靡和繁华!

在拈花湾与禅意相遇

居所最讲究的就是静中有动,所以拈花湾的小镇景观都要符合“会呼吸的”原则,就像这一切所有的物体不是搬来的,而是像自然生长出来的一样。因此,为了能够达到最自然禅意的效果,从国内外各个地方挑选除了20多种天然的材料,并将最好的仿制品放到一块进行日晒雨淋,反复试验对比出其中最好的,最终用于建造这座小镇。

在拈花湾与禅意相遇

在村野里,栏栅是再简单不过的,但是在拈花湾,却是非常复杂的一道工序。首先是用材,必须选用最上乘的毛竹,在全国各产地精心挑选,还有经过非常复杂的工序进行测试和加工,其次做这些活的工匠师傅也很有讲究,同样也是在产竹地寻找最好的师傅来做。最终将禅意、质感、美感、韵律、功能多方面融合到一起,做成小镇如此静美的栏栅。

在拈花湾与禅意相遇

在拈花湾的庭院里、池塘边上、小溪畔、树根处的苔藓,应该是最难以引人注意的,然而却是营造禅意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苔藓受空气、阳光、水分、土壤酸性等多种因素影响,大面积移植后很难自然成活,这也注定拈花湾的苔藓铺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拈花湾与禅意相遇

和建造栏栅所使用的毛竹一样,苔藓也是搜集于全国各地的大山里,譬如天目山、雁荡山、武夷山等生态环境极好的地区,还专门请了农学教授专家们来研究如何移植及培育生长。实在不得不佩服,连最细微的苔藓都如此煞费苦心,可见拈花湾的用心十足,这或许正是禅意里对极致的通彻表达!也重要明白,为什么拈花湾是一个“会呼吸的”小镇。

在拈花湾与禅意相遇

在这里,人们不再只是通过古书古人古公案玩味禅文字,品尝禅书画,空谈禅道理,而是身临其境,沁润在禅中,生活在禅中,忘我在禅中,感悟在禅中。在拈花湾,任何一处喝茶、吃饭、品酒、听琴、闻香、沐浴、观水、经行的地方,都有与之相应的禅艺,载着你的记忆,让你将它们带回红尘。

在拈花湾与禅意相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