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玩創意的萬能公式,還有比想不出好點子更糟的嗎?

一條玩創意的萬能公式,還有比想不出好點子更糟的嗎?

本文所講的方法基本上在所有創作中都會用到。

記得之前說過:

創意這個東西,讓人捉摸不透。

它既科學,又很玄妙。

它既理性,又很感性。

它既是思維發散,又是思維聚焦。

它有很多方法論,有時又要拋開全部方法論。

有人說創意沒方法,就是要多讀書、看音樂劇、看電影、看藝術展、去旅遊,善於發現生活中的美......等等。

這些不就是方法嗎?

看似創意毫無方法,但恰恰這些“毫無方法的方法”背後卻隱藏著一個幾千年來都存在的巨大方法。

這就是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

創作的本源,一切都是混搭!

一條玩創意的萬能公式,還有比想不出好點子更糟的嗎?

先提出一個詞——REMIX。

什麼意思呢?

就是將現有的素材組合或編輯,創作出新的作品。

Remix常見於音樂、電影的創作,很多音樂以及電影都是借用老的素材進行重新創作。比如老調重彈,老歌重唱、老劇本重拍、老劇情模仿等等。

這樣的例子太多太多,國內現在的綜藝節目比以前做得好,但實質上基本都源自國外,經過Remix後在國內發展,異常火爆。

還有明星的Remix,就女神赫本的模仿我就看到過幾十個。

一條玩創意的萬能公式,還有比想不出好點子更糟的嗎?

之前看過一個紀錄片,叫《創作的本源,一切都是混搭》,影片指出:

隨著時代發展,信息傳遞越來越方便。Remix已經成為平民藝術,任何人都能做到,只需要蒐集、轉化、組合素材就可以。

其中甚至有說到:“Everything is a Remix(萬物皆Remix)”。

這與韋伯楊“創意就是舊元素新組合”的觀點不謀而合。

也引出一條萬能創意創新公式:creativity=copy+transform+combine。

也即:創造力=複製+轉化+結合。

一條玩創意的萬能公式,還有比想不出好點子更糟的嗎?

我們首先靠複製(Copy)來學習,獲取大量的信息,直到熟練掌握前,我們是沒辦法創造新的東西的,而這個過程是通過不斷學習複製來完成,複製為我們打下根基。

比如,幾乎所有歌手都是靠模仿前人來渡過成長期。

這就是為什麼要多讀書、看音樂劇、看藝術展、去旅遊,善於發現生活中的美......等等。就是為了能“複製”更多的東西。

然後,及時站在前人肩膀上進行轉化(Transform)洞察其本質並轉化成自己熟知的東西或形式。

最後,就是進行結合(Combine),可以結合你的產品/服務/用戶,也可以結合新的東西,還可以結合任何你在學習“複製”過程中發現的新元素。

這樣,新創意就此誕生。

比如ofo和小黃人結合,就出了個ofo小黃車,這是最簡單的結合,但是爆火。

一條玩創意的萬能公式,還有比想不出好點子更糟的嗎?

喬布斯當年將智能和手機結合,然後就生產出了iphone智能手機,改變了世界。

其實這樣的Remix生活工作中無處不在,每次一個東西火了,馬上相關的東西就會集中井噴式的爆發。

比如現在新媒體,一個類型的文章火了,馬上類似的文章就會如雨後春筍一樣出來;一個抖音視頻火了,馬上同樣模式的視頻也會刷屏出現。

因為我們都會進入到這個模式:複製——轉化——結合。而那些轉化更好的,結合更好的,往往能創造又一個熱點,我們稱之為“有創意”。

一切逃不過Remix!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

我看到“怕上火,喝王老吉”這句廣告(Copy)。

然後我思考一下,它的邏輯是這樣的:怕XXX,XXXX(Transform)。

最終我得到:怕長痘,用祛痘靈(Combine)。

好吧,我是悲觀的,或者說我是現實的。

就算原創你也得不斷的去複製學習,達到創作臨界點,沒人一開始就能無中生有。

你說,那這不就是模仿?

你也可以這麼理解,但這是進化型的模仿,它更多的在於轉化和組合,它的目的在於進步。

如果你問創意有沒有方法?我會說有,讀書看電影甚至刷抖音都是。

如果你問創意有沒有捷徑?額~~如果非要我說的話,那就是模仿/REMIX。

很多發明創造、科技的進步、重大的研究成果都是基於“複製-轉化-結合”。

包括文化的傳遞也是如此,人類不是一步走向文明,新觀念總是會從舊的演化而來,現在也還在繼續......

我並沒有發明什麼東西。我只是把幾個世紀以來其他人構思的發明,組合成了一輛汽車。

——亨利·福特

一條玩創意的萬能公式,還有比想不出好點子更糟的嗎?

幾十年前,廣告教父奧格威創作出他的廣告代表作:

這輛勞斯萊斯以60英里的速度行駛時,最大的噪音來自電子鐘。

一條玩創意的萬能公式,還有比想不出好點子更糟的嗎?

這也許是他最著名的汽車廣告文案,直到現在都一直被津津樂道。但奧格威自己也坦白說:

當我接受勞斯萊斯時,我花了三週時間大量閱讀汽車資料,看到這句:在時速60公里的車上,最大的聲音來自電子鐘。

沒錯,這個文案是奧格威看來的。

事實就是如此,這個偉大的創意實際上99%來自學習/複製,而僅僅只有1%在轉化和結合。但這並不影響它的偉大,也不影響奧格威的才幹。

再回到20多年前,神話學大師約瑟夫·坎貝爾(Joseph Cambpell)創造出他的神話故事敘述框架模型,並著書《千面英雄》。

一條玩創意的萬能公式,還有比想不出好點子更糟的嗎?

這個框架直接影響了整個電影行業,也拉開了英雄故事電影的新篇章,成就了今天絕大部分經典故事電影。特別是好萊塢,特別是漫威。

這個英雄故事框架,約瑟夫·坎貝爾以召喚→啟程→歷險→歸返為基本架構,在此基礎上又漸次開展英雄歷險的各個層面。

一條玩創意的萬能公式,還有比想不出好點子更糟的嗎?

你會發現,無論是《黑客帝國》、《星球大戰》系列、還是《鋼鐵俠》、《綠巨人》、《黑豹》、《美國隊長》等漫威系列電影,背後都有這個敘事框架的影子……

這些電影不是約瑟夫·坎貝去拍的,也不是他寫的劇本。

而是大量的導演、編劇在“複製”他的英雄敘事框架,然後轉化創造出更多的新版本、新創意,最後結合起來。

也確實不錯。

可以肯定的是,這條創意公式是絕對可行的,而且會一直存在。

複製(copy)是一切的基礎,

轉化(transform)是改造、是想法的關聯,

而結合(combine)是創意的形成。

一條玩創意的萬能公式,還有比想不出好點子更糟的嗎?

複製 copy

我們首先需要大量的看、大量的閱讀、大量的記錄、大量的觀察生活,不停的積累自己的“複製庫”。

準備一個便籤,把你看到的每一個有趣的事物、案例、段子、一段影片、一條對話、一個靈感都記錄下來,分門別類,這可能 就是你將來的創意庫。

只有量變才能產生質變。

這就是為什麼每次要創意,別人能高效而你只能死想,最後推脫於“創意是需要時間的”。

因為別人早就建好了自己龐大的創意庫,只需要去找靈感轉化結合,而你只能想破腦袋或者一個一個去臨時找案例。

絕大多數創意不是要藝術,也沒聽過哪個創業家是憑空造出產品,不要想著無中生有, 那可能是上帝該乾的活。

轉化 transform

然後,我們需要去轉化這些收集來的東西,去歸納它們的形式、提煉邏輯,總結規律、挖掘本質,把它們轉化成自己可以用的東西。並且進行關聯拓展。

一條玩創意的萬能公式,還有比想不出好點子更糟的嗎?

平常可以多做這方面的思維訓練,比如:

進行主題聯想發散,給自己定一個主題,然後在這個主題的基礎上進行發散,圍繞主題進行無限拓展。類似於九宮格思考。

可以玩羅生門思考法,就是站在不同人的立場去看同一個問題。同一件事,不同人,不同角度,阿貓阿狗的敘述方式和心理感受都不一樣。

還可以玩功能發散,就是選擇一件生活中隨意可見的常用物品或產品,如杯子,儘可能多地說出這個東西的用途。

......

結合 combine

最後,就是和現有東西的結合。

如果是結合你的產品,沒有徹徹底底瞭解你的產品之前,不要輕易結合;如果是結合你的目標用戶,沒有足夠的瞭解他們之前,也不要輕易結合。

創意這個東西,讓人捉摸不透。

但是,REMIX確實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至少,它能幫你造出大量的idea。

還有比想不出點子更糟的嗎?

文 | 木木老賊(公眾號ID:mumuseo)

關注木木老賊,新媒體營銷運營更輕鬆,更多幹貨關注就能免費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