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自己活著,但其實你只是「低效率的賺錢機器」

前兩天看了一篇很好的文章叫《你其實已經破產,只是靠還沒倒閉的公司活著》,裡面有一句話讓我非常有感觸——“把名片上的公司名劃掉,你還剩下什麼”。講的是因為公司的名聲而擴大了某個人的影響力和分量,而某個人因為公司的名聲而覺得自己應該高高在上。

生活中也確實有不少這樣的例子。很多人脫離了公司之後真的變的什麼都不是了。


你覺得自己活著,但其實你只是“低效率的賺錢機器”

在學習心理學成為心理諮詢師之前,我也從事過其他的行業。某次公司開會的時候詢問我們對公司的意見,當時我是這樣說的:“我經常問自己,這份工作能夠帶給我什麼。我很擔心,當我在這份工作上越走越遠之後,我是否會變得只會用在工作中學到的一些東西去生活和處理問題”。

當然,當時講這些的用意是希望公司健全自身的員工培訓制度和計劃,從而提高員工的技能和素養,這樣能給企業和員工帶來雙贏的局面。但看到上面提到的文章之後,有了更深的理解。當我們有所依仗之後,我們可能真的會放棄成長,甚至有些朋友,會逐漸變成賺錢機器,而且還是低效率的賺錢機器。

“把名片上的公司名劃掉,你還剩下什麼”呢,是否拋開這些,依舊能夠比較好的活著?


你覺得自己活著,但其實你只是“低效率的賺錢機器”

活著,確實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而且是每個人都能回答的問題。我在很多平臺都看到“人為什麼活著”、“活著的意義”等之類的問題,每一個都有很多人回答。這些朋友來自各行各業,各個方面。我不知道對於你來說什麼標準叫做活著。但,請讓我斗膽在這裡提提自己對於這個哲學性很強的問題的看法。

從現實角度來講,我們只要呼吸心跳還在,即便成為植物人,也叫做活著。因為活著的含義就是生命還存在。它並沒有定義生命以何種形式存在。而以何種形式存在自然取決於我們自己。有的朋友想要家庭和睦,有的朋友想要受人敬仰,有的朋友想要很有錢。但無論所求為何,我們所為之奮鬥和束縛的不過生命的存續與內心的安寧。但對於前者,大部分人確實沒有生存壓力,只要稍微努努力就能生存下去,而同時前者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強求不了的,故而我們會不自覺的把時間和精力放在了後者上。


你覺得自己活著,但其實你只是“低效率的賺錢機器”

賺錢是否能讓自己心安呢?

有足夠的錢來滿足基本的生存需求,那麼生命就可以存續,在某種程度上來說賺錢確實能夠帶來一些安全感。生活不易,在我們有了一定的經濟之後我們才能去孝順父母、照顧孩子、解決生活中的諸多問題,這樣想確實會帶來一些安寧。

但,生活自然不是隻有工作和賺錢。

之前“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的辭職信引起很多人共鳴,我想就是因為它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做了很多人想做而又不敢去做的事情。但又有多少人有這樣的勇氣來這樣做呢?


你覺得自己活著,但其實你只是“低效率的賺錢機器”

也許這時候我們應該考慮更多的方面。

在最開始我們提到“把名片上的公司名劃掉,你還剩下什麼”。沒了公司等於沒了工作,沒了公司聲譽對我們的加成,沒了工作環境,沒了渠道,就只剩下我們自己了。如果若干年後,我被我所做的工作深深影響,並且只會我所做的工作的話,我其實真的與機器無異。就好比之前的新聞中那位“我36歲了,只會收費”的朋友。

沒了公司,我就只剩自己,只剩自己的能力、價值、人格、底線。我需要在這些方面有所建樹才可以做到離開公司也能較好生存,而這也是我們有勇氣去做出一些決定的根本原因。我不需要因為離開職場、離開體制丟了工作而慌亂,因為我有足夠的能力和良好的狀態在這個社會中生存下去。畢竟有能力,自然能做好工作,而做好工作未必就是有能力。

也許,我們都應該問問自己:

  • 如何投資自己,讓自己的人生不至於離了工作就破產

  • 離開公司或體制,該以何在這個社會中生存下去

  • 怎樣提高自己努力的效率,而不是總被自己低效率的努力感動

你覺得自己活著,但其實你只是“低效率的賺錢機器”

人有了靈魂,才能稱之為活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