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军中最有先见之明的人才,步伐远超曾国藩李鸿章却屡遭不幸

中国近代兴起的湘军涌现了大一批近代卓越人才,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首的满清末年的“经世之学”的代表们,一生除了镇压农民起义,就是寻求中国的发展和出路。

其实,在湘军诸多人物中,论思想的先进和对世界的认知,最了不起的人物既不是因循守旧的曾国藩,也不是重视务实的李鸿章,更不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张之洞。

而是另外一个人,这个人眼光独到,敢于打破常规,他的所作所为在当时看起来叛经离道不合时宜,但是事后看起来却是远见卓识洞如观火。

这个人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驻外使节,他就是郭嵩焘。

湘军中最有先见之明的人才,步伐远超曾国藩李鸿章却屡遭不幸

郭嵩焘是湖南人,早年曾进入岳麓书院学习经世之学,后跟随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是曾国藩幕府中重要的谋士。

郭嵩焘获得了咸丰皇帝的接见,并且派他去山东查办官员贪污腐败和偷税漏税的问题。

郭嵩焘此人刚正不阿,两袖清风,所到之处拒绝接受任何贿赂和人情,结果他虽然严查了当地的不正之风,为国家和朝廷挽回大笔金银,但是却得罪了同僚,最后被人参劾贬斥,黯然离职。

郭嵩焘经历挫折并未改变初衷,他又被清朝委派去英国担任驻外使节,这种事情在中国古代是没有过的,因为当年中国人都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只有藩属国来朝进贡和学习,本朝怎会派人去“蛮夷”担任使节?

郭嵩焘在满朝白眼和指责中上任,可以说是忍辱负重,举步维艰。

即便如此,郭嵩焘依旧坚持自己的观点:世界在变化,西方世界绝非蛮夷之邦,中国必须跟上时代潮流,否则就是要挨打。

郭嵩焘的思想在当时被视为败类,他再次被人弹劾,黯然回国。

身为“钦差大臣”的他在回乡途中遭到下级同僚的蔑视,甚至有人指责他是“汉奸洋奴”。

郭嵩焘晚年十分凄凉,朋友四散,无人问津。

光绪十七年,郭嵩焘病逝,终年73岁。

湘军中最有先见之明的人才,步伐远超曾国藩李鸿章却屡遭不幸

郭嵩焘一生最伟大的思想就是“维新思想”的先驱,在这一点上他比曾国藩李鸿章走的都要远。

假如说曾国藩是一位因循守旧的道学先生,在思想上无法接受维新变法,那么李鸿章就是一个精明的政客,明知道要维新变法却畏惧艰难,宁愿不做。

而郭嵩焘以书生意气,大半生受人白眼冷落,甚至是受千夫所指,但“初心不变”,认准了要改变中国人的世界观、价值观,要从政治上进行改革,中国才有真的出路。

只不过,他的思想太过超前,他的步子远超同时代的人们,他走的太远太快,以至于绝大多数人跟不上他的步伐,所以这位“先知”式的人物注定是悲剧的。

李鸿章曾评价他:“当世所识英豪,与洋务相近而知政体者,以筠仙(郭嵩焘号筠仙)为最。”

而郭嵩焘自己给自己的评语则是:“流传百代千龄后,定识人间有此人。”

湘军中最有先见之明的人才,步伐远超曾国藩李鸿章却屡遭不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