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一年——中国千年

一转眼,雄安新区设立已经一周年了。雄安新区一年的变化,已经让很多人看到了中国未来千年的发展大计。

雄安新区可以说是中国未来城市发展的试验田,在尝试着各种第一。

雄安一年——中国千年

一、中国第一个租城

地方政府是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者。

纵观过去几十年的城市史,你会发现,地方政府经常像挤牙膏一样供应土地,造成物以稀为贵。

好处是政府可以收割一大笔土地出让金,手里有了钱,可以反哺城市基建。坏处是间接推高了房价,造成全民炒房,脱实向虚。

去年4月,刚出生的雄安新区就关闭了一百多家售楼处和中介机构,宣示将“房住不炒”进行到底。但具体是如何抑制炒房,大家还很迷糊。随着新区工作的深化,相关制度已经越来越清晰了。

结合近来雄安爆出的消息看,未来新区将是“租购并举、以租为主”的住房政策,而且还会建立起一套完全不同于当下的 “住房租赁积分制度”。初步设想如下:

来了就是雄安人,政府提供租赁住房包你有房住,而且租购同权

租房不爽想买房,那你要工作时间长、贡献大,攒够一定积分才能下单

买房后房子半冻结,必须持有20年以后才可出售

出售的时候政府有优先购买权

这一招确实够狠。

政府低价出一块地,开发商可以来招投标,但不是以往的土地使用权,而是房屋建设权。开发商按照市场机制建房,赚取一定利润,然后就把房子交出来,用于租赁。

政府又在附近规划、建设好配套的幼儿园、中小学、医院等,让那些租客享受与买房一样的公共福利。

而买房的大门,只为那些长期扎根雄安、攒够积分的人敞开,炒房者根本无处下手。就算要卖,政府也有优先权,避免房屋频繁“倒手”推高房价。

这种设置,无疑会激励外来人口将更多心思放在工作上——踏踏实实干活,有空就献献血,参与志愿者服务,按时缴税,争取给自己加加分。如此一来,所有购房行为都变成了长期价值投资,整个新区转化为内向型城市。

1987年,深圳敲响了土地拍卖的第一槌,从而拉开了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让渡的序幕,造就了后来轰轰烈烈的土地财政运动。

三十年后的今天,一旦雄安新区实验成功,很可能会打开中国的另一扇大门。

雄安一年——中国千年

中国第一个公民社会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一项极为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过往中国底层的种种矛盾,很大程度上都是源于上下良性互动的长期滞后。

在这方面,雄安犹如一张白纸,没有历史包袱,更容易化繁为简杀出一条血路。

首先,当前新区核心所辖人口尚不到10万人。根据规划,新区远期将承载200万至250万人口。这个体量放全国来看是一个“小”城市,可操作度高。而且雄安主要承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未来会有行政事业单位、总部企业、金融机构、高等院校等迁移过来,加上其他配套环节,流入的人口主要是素质相对较高的青壮年。

其次,雄安是继浦东、深圳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至少是副省级级别,地方立法权充足。而且又是千年大计,自主权有可能更大。

最后,正如上文所说,雄安的住房制度让居民“来了就是雄安人”,向心力比较强。

这种人口条件,放在国内600多个城市当中都是非常罕见的,百年来少有。

凋敝的农村,主要是老人妇女小孩,承接不了社会实验

农民工聚集的沿海地区,市民化程度低,不太关心公共事务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就曾大胆设想过,雄安作为制度创新高地,应该是这样子的:

部分基层官员岗位可以尝试差额选举;

基层性的税收,例如物业税乃至个人所得税可以交由基层政府管理使用;

教育经费由新区统一安排,以此平衡各学区之间的教育资源;

基层政府定期召开公共政策讨论会、听证会,交由本地居民表决重大公共事务。

其实雄安可以探索的领域远远不止上边这几个,它的想象空间很大,关键还在于有关部门能否把步子迈得更大一些。而任何一个点的突破,都可能以点带面,激发更多社会活力。

雄安一年——中国千年

三 、全球第一个聪明城市

从去年开始,国内互联网大鳄纷纷布局雄安。马云把阿里应用最广的云计算、物联网带到了雄安。李彦宏把他最得意的无人驾驶车辆开到了雄安。马化腾则拿出了大数据、金融云、区块链。

未来的雄安必然是一座聪明的城市。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出门前先在手机上个单,无人驾驶汽车就来到了家门口等候。进超市买东西,刷下脸就支付了。开车出商场车库,抬杆就走。

城市的“神经网络”能够自主思考、学习和成长,并通过物联网系统(比如安装全市每个角落,可人脸识别的摄像头)将人与城连接在一起,由城市的“智脑”来调配人的需求,从此告别拥堵、排队、短缺。

未来,它很可能会是:

中国第一个无人驾驶城市

中国第一个告别手机的城市

中国第一个数字城市

……

其实,科学与伦理、法律总是相伴而随的。每一次技术的历史性突破,都会给人类的道德观念带来新的冲击。在我们看来,雄安最伟大的地方还不是孵化新技术的落地,而是由此引发的上层建筑的改变。

打个比方,无人驾驶车辆行驶在路上,受外力作用突然失控,前方有两个选择,左边是一个过马路的老太太,右边是一群小孩,系统选择冲向左边,由此造成的法律后果该如何界定、分责?

再举个例子,今天克隆技术已不是难题,制造克隆人取下部分器官,给肾衰竭的原体换上,完了再对克隆人进行技术处理,病人家属能否接受?社会能否接受?

科学的创新可谓一日千里,很多时候跟不上时代步伐的,往往不是技术,而是相关的社会意识以及处于空白区间的法律法规。

按照中央的定位,雄安要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外界普遍认为,雄安有可能会成为硅谷一类的存在,在人工智能、生物科学、节能环保设备等高精尖领域有所突破。

由此,它会早早遇到更多类似无人驾驶事故的难题。来之,论之,修之,解决之。作为技术的试验区,雄安同时也会颠覆掉很多传统观念。

雄安一年——中国千年

四 、明日中国

包含雄安在内,全国有19个国家级新区。

在官方的语系中,国家级新区是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区,“发展”放在了“改革”前面。

这一次,雄安很不一样。他更突出后者,把“改革”放在了第一位。他就像是一个刺破机制脓包的剑客,一个挑战既有秩序的勇者。

今日雄安,可谓明日中国。

所有不关心雄安的人,都将无法洞察中国未来的走向。

就连美国人,也预见到了,雄安新区的未来。美国《福布斯》双周刊网站日前发布《影响未来的五座新城》,其中,中国雄安新区位列其中。

文章称,中国的国家级新区项目获得了全力支持。上海的浦东新区、天津的滨海新区、重庆的两江新区、广州的南沙新区以及四川的天府新区都是国家级的新区项目,而且它们都是当今中国最大的经济引擎之一。

雄安新区的位置是与北京、天津形成一个近乎完美的等边三角形,但它又与北京、天津两座城市距离较远,抑制了上下班的通勤。这将使其成为一座真正的新城,需要发展全方位的均衡城市环境。雄安计划成为中国特有的经济“试验”的新枢纽。

除雄安外,另外四个城市分别是:哈萨克斯坦的努尔肯特、科伦坡的港口城、阿曼的杜库姆、马来西亚的“森林城市”。

雄安一年——中国千年

你对雄安的未来看好吗?小伙伴们想去雄安工作、落户吗?发表一下看法,大家讨论一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