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古道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子午古道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书法题字:张益

子午古道里面历史遗迹众多

这些历史文化遗迹

都是当年子午古道繁荣的见证

子午古道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子午古道的历史遗迹

南豆角古城

豆角村原名堵角村

成东南、西北堵角之势

拱卫子午古道子午古道

宋时山洪起,东西豆角湮没

后防匪患,建城堡,成为南北豆角

南豆角现保留南北城门楼各一座

成为进入子午峪第一道风景

诗曰:

南北城堡一眼望,古村新街二厦房

子午古道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千年古柏

那场山洪过后,重建家园

为祈福平安村民门在南城门外村口

种植了两棵柏树

古树下有被当地人称为舍公爷的石像

这石像就是教人农耕的后稷

现在渭河南的村子里

只有南豆角还保留完好

舍公爷像眉清目秀,鼻直嘴方,剑眉方脸

为老百姓祈福保平安

子午古道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干砌石拱桥

经南豆角村向南,进峪一公里

有一座过水石桥

是陕甘总督左宗棠捐资修建的

当时主要是为了出入方便

用石块干砌而成

经年过水,却至今屹立不倒

干砌就是没有添加任何黏结剂

古人智慧窥见一斑

子午古道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镇水龙王庙

进子午峪三公里

路尽头拐弯处有一石砌建筑

楣上刻着“掌握水所”四字

这便是北宋景佑二年那场山洪后

村民们为乞求上苍

镇缚水患上建造的龙王庙

子午古道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玄坛歌石刻

通向峪内深处的“慈善桥”亦是古人建造

桥南侧岩壁上便是娴刻杜甫

《赞元逸人玄坛歌》

故人昔隐东蒙峰,已佩含景苍精龙

诗歌佐证了这段历史

为保护文物

长安区文物局将石刻切下后馆藏保护。

子午古道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天下道教第一坛

西汉时朝廷在子午谷内

随山就势修建了一座祭祀天神的坛

名为玄都坛

此坛高海拔880米

经卫星定位仪进行方位测量

与渭北天齐坑处于同一条直线上

天齐坑-长安城-子午谷口

为汉代长安的一条建筑基线

从侧面眺望玄都坛

彷佛是一幅天然的老子论道。

子午古道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唐朝时子午谷内的道教活动十分兴盛

新罗人金可记

留学于大唐成了宾贡进士

完成学业之后,到终南山子午沟修炼道教

3年后回国并再次回到终南山

大中十三年二月十五日在万众瞩目下羽化登仙

金仙覌由此得名

后经新罗人崔致远接承成功的将中国道教引入韩国

所以金仙观又被冠以韩国道教祖庭

子午古道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小五台

南五台位于西安南约30公里

因山上有大台,文殊

清凉,灵这,舍身五个小台

称为南五台

小五台是由地藏寺、贤普寺

文殊寺、菩萨寺、南峰禅寺组成

因东临南五台,有比南五台小

所以称之为小五台

子午古道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解放西安最后一仗小五台战战役斗就在此发生。

1949年5月20日,

西安及长安县的大部分解放了

驻扎在西安的国民党胡宗南26军

西安守备司令杨德亮部逃至南山

盘踞在子午镇南边的小五台

小五台山势险要

宜攻宜守,可进可退

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经过激烈战斗

消灭敌人3000多名

我军有28名战士英勇牺牲。

这次战斗解放了长安县沿山百里地带

巩固了西安城南防线

也为我军进军陕南扫除了障碍。

子午古道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与子午有关的历史人物

姜子牙

闻仲魂随西风去,姜尚神鞭扬威名

子午峪外千古事,幽幽只闻古刹声

姜尚,字子牙,商东海上(今临泉县姜寨)人。年届七十,闻西伯贤而去西周。钓于渭水。文王出猎相遇,立为太师。辅佐周文王、武王灭商建立周朝

子午古道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闻仲

闻太师,是中国古典小说《封神演义》中的人物。也是民间信仰中的“雷神”或“雷祖”。传说为商朝辅国重臣,率兵伐西岐,姜尚奉周武王之命,沿终南山与之周旋。在子午谷外经过一系列恶战,将闻仲包围在神禾塬畔,闻太师兵败被烧死,魂归绝龙岭。

子午古道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秦岭古道有六自西而东陈仓,褒斜,党骆,子午,库谷,武关。子午道南为子,北为午,因称子午道。刘邦由此入汉中,烧毁栈道,示无东意。而后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抢得咸阳。千百年来,没有人说刘邦的不守信,而叹项羽之愚也。

子午古道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诸葛亮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北伐魏国之时,大将魏延提出了“子午谷奇谋”。即由他率兵五千,走子午谷直取长安。由诸葛亮率大军走褒斜道与其会师。

诸葛亮一生用兵谨慎,他认为子午道过于险有冒险成分而没有采用。后六出祁山而无果

然而数年之后,魏将钟会在与其主司马师共谋下却选择了这条奇险的子午古道,孤军南下,攻陷汉中。

这残酷的现实仿佛是历史和诸葛先生开的一个玩笑,诸葛一生唯谨慎,成为后世之憾,也让子午谷为魏延留下千古叹息。

子午古道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卢藏用

终南深处,子午古道,谁人踏得捷径来?

卢藏用,字子潜,现在的河北涿县人,唐代诗人。卢藏用年轻时善于吹乐,草隶琴弈,无所不能,广交游而不能专注读书,也没有官职,他于终南山枣儿岭搭建茅棚,潜心研读,起名“捷径庵”。最后高举进士,官拜左拾遗,又嫌官小,隐居山中,唐睿宗时召其出山,官至尚书左丞。

据说昔日“捷径庵”就在子午古道土地梁之南,枣儿岭大核桃岭阳坡台地上,现在仍有一小庙遗址。后来另一隐士司马承祯不愿受诏想退隐天台山,卢藏用建议他隐居终南山。司马承祯说:“终南山的确是通向官场的便捷之道啊。”讽刺卢藏,卢藏深感羞愧

终南捷径的故事是人们对那些热衷官场人最好的讽喻。

子午古道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杨玉环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相传唐朝玄宗时贵妃对荔枝十分钟爱。唐玄宗为了满足宠妃的喜好,下令自四川涪州(现重庆涪陵)置专驿直通长安。

荔枝“若离本枝,一日则色变,二日则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要使杨贵妃吃到鲜荔枝,传递途中不知要累死多少驿使和马匹。这也从侧面佐证了当时统治者奢侈骄纵、不顾百姓生死的行为,也许还多少从侧面影射了唐朝由盛转衰以及安史之乱发生的缘由,给后人的留下许多启示。

子午古道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金可记

子午谷内,花果纷呈,羽化成仙。

金可记,新罗人,留学长安,为“宾贡进士”,后不求仕进,隐居终南山子午谷中修道,受道教仙祖钟离权传授内丹术,后来经另一新罗人崔致远传承,成为韩国道教的重要传播者之一。他生前羽化子午谷内的道观被称为金仙观,也尊为韩国道教的祖庭。

子午古道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左宗棠

脊梁硬竖支撑佛,心地平铺济渡人。

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一日游子午峪,距峪口约一公里处,感行人过河艰难,遂发心在此修一便桥。石桥用石块干砌而成,后经年过水,至今屹立不倒。所谓干砌就是没有添加任何黏结剂,让人感叹左宗棠的仁慈之心外更加赞叹劳动人民的智慧。

子午古道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彭德怀

子午硝烟随风尽,青山依旧笑无言。

1932年,红四方面军在徐向前、陈昌浩的领导下,进军子午镇,在此歼敌两个营。1935年7月,红25军在徐海东、吴焕先的率领下西征北上,途经子午镇,在南豆角村处决了陕西警备旅旅长唐嗣同。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彭德怀部在子午峪中一举歼灭了盘踞在小五台山上的胡宗南残部,解放了长安百里沿山地带,为解放军进军陕南铺平了道路。

子午古道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在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历史人物都和子午古道有关。譬如玄奘、裴休、元丹丘、裴行俭、张礼、赵涵等等

种放

元说世间有高士,不料难逃捷径名。

种放(955—1015),字明逸,河南洛阳人。《宋史·隐逸传》以最长篇幅为其立传。《五朝名臣言行录》、《名臣碑传琬琐集》、《宋诗纪事》、《宋朝事实类苑》、《宋人软事汇编》等诸典籍对其都有记载。种放终南隐居三十年,出山赴阙后,累拜给事中,迁工部侍郎,受到真宗的无比优礼,在宋代隐士群中独一无二。他又是名道士陈抟的高足、《易学》大师,《唐才子传·陈抟》称种放为一流高士,有诗名。

子午古道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毕沅

陕西巡抚有声名,千秋功过后人评。

毕沅,清代官员、学者。字纕蘅,亦字秋帆太仓人,是清代著名才子,状元,学者,政治家。历任陕西、山东巡抚,湖广总督。在政治、军事、文学和考证方面都很有成就。清乾隆年间,清发动平定大小金川之战,辎重军需补给源源不断运往四川,陕西巡抚毕沅奏请改走子午驿道,比褒斜道近八站,为平定川乱做出了贡献。后又建议朝廷设立五郎厅,加强包括对子午峪、天子峪等山区的管辖,后又建议设立总兵,嘉庆帝钦赐镇名为宁陕,改五郎厅为宁陕厅。

在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历史人物都和子午古道有关。譬如玄奘、裴休、元丹丘、裴行俭、张礼、赵涵等等

子午古道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古代与子午古道有关的诗词

《过华清宫三绝》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玄都坛歌寄元逸人》

杜甫

故人昔隐东蒙峰,已佩含景苍精龙。

故人今居子午谷,独向阴崖结茅屋。

屋前太古玄都坛,青石漠漠长风寒。

子规夜啼山竹裂,王母昼下云旗翻。

知君此计诚常往,芝草琅杆日应长。

铁锁高垂不可攀,致身福地何萧爽。

屋前太古玄都坛,青石漠漠松风寒。

《豹林谷》

蒋琦龄

地僻元豹隐,高岩白雪封。

永怀种处士,怅惘东明峰。

落落涧中石,慌慌烟外松。

徘徊不忍去,流水酣笙钟。

《过子午谷》

王云凤

马前铜笛数声频,柳底行沿汉水滨。

且喜晚炊来子午,曾经春雨忆庚申。

采茶漏曲穿林女,当濑声高荡桨人。

却恨妖容几丧国,荔枝飞骑不沾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