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爲什麼要迫切推進「人的城鎮化」?

親,點擊上面“東莞經濟”

就可以關注哦

黨的十九大旗幟鮮明地提出了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部署與要求,必須堅持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推進美麗中國建設,這等同於向全中國乃至全世界人民莊重地宣告了中國政府追求綠色發展道路和與廣大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和生態文明建設成果的決心。來自“美麗中國”的號召喚醒了對人與自然關係的重新審視,更引發了城市、產業與市民如何良性互動的思考,究竟怎樣的城市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才能讓更多人共享發展成果?

东莞为什么要迫切推进“人的城镇化”?

“美麗中國”的內涵不僅僅侷限於優美宜居的生態環境,它其實指的是人民對幸福生活的美好追求和嚮往。新型城鎮化的概念就是基於這樣的背景提出。新型城鎮化的“新”在於,追求的不僅僅是物的城鎮化,更重要的是人的城鎮化。城鎮的發展終究要依靠人,城鎮的發展也是為了人,實現高質量發展和美麗東莞的建設必須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東莞作為外來人口占比最高的城市之一,正統籌考慮和探索農民公寓、人才公寓、共有產權住房等類型建設新模式,盤活集體土地資產,通過城市現代化引領人才集聚和產業高端化發展。重新審視人與城鎮的關係,如何打造共享型集約型城市,既是“美麗東莞”建設的當務之急,又是長久之計。

近來年,東莞人地矛盾問題日益突出。直至去年年底,東莞人才雖然已經突破了146萬,但仍是珠三角地級市中人才需求最為強勁的城市。目前東莞對人才的吸引優勢仍停留在於生活低成本的侷限中,在城市功能、綜合環境、公共服務等方面與廣深相比還相距甚遠。

东莞为什么要迫切推进“人的城镇化”?

《南方日報》評價東莞是一座“矛盾”的城市。東莞作為改革開放的先行地,經濟實力雄厚,近年來以創新為引領支撐高端產業的發展,正向創新型一線城市穩步邁進。但相較之下,城市對創新要素的綜合承載能力和人性化服務水平仍是短板。這與市鎮兩級的特殊建制和產業的發展形態有關。東莞鄉鎮經濟的特殊發展模式,雖然撬起了農村工業化和經濟發展,讓東莞走出了一條以加工貿易參與國際分工,以經濟國際化帶動農村工業化、城市化的發展道路,也同時造就了低密度、碎片化、分散式的城市和產業格局。

在新常態下,這種粗放式的經濟增長模式已經難以為繼,東莞經濟轉型、結構調整、動能轉換和社會轉型都進入關鍵時期,迫切需要人才素質、結構同步調整。東莞一直都是以製造大市的形象為外界所認知。伴隨著轉型升級的深入推進,工業製造大市越來越難以滿足發展的需求,更不符合村居民與外來人才的期待,東莞必須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城市品質日漸上升成為各大城市“搶人大戰”的重要籌碼,未來對城市的承載力和品質的要求將會越來越高。

东莞为什么要迫切推进“人的城镇化”?

因此,僅從空間形態來看待東莞的城市品質躍升,一定是不夠的,“美麗東莞”的建設早已滲透到於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五位一體的發展格局之中。梳理近年來的東莞市政府一號文的變遷脈胳——2015年的“東莞製造2025”,2016年的機器人智能裝備產業,2017年的企業“倍增計劃”,2018年的推動美麗東莞建設,看似是“一號文”從多年來聚集實體經濟突然轉換到關注城市品質。其實不然,是東莞意識到自身的短板和瓶頸。當只有推動“人”的城鎮化,推動產、城、人、制度等領域的高質量發展,才能力爭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徵程上走在前列。

“美麗東莞”的建設,與治理方式、社會結構、經濟結構的優化互為因果。只有切實推進“人的城鎮化”,才能讓更多的人分享發展成果,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在東莞2017年的人口普查中,出現了常住人口比戶籍人口少的情況。數據顯示,2016年莞城常住人口為16.64萬人,戶籍人口為18.22萬人,常住人口比戶籍人口少了1.58萬人。記者調查發現,這或許和莞城擁有大量的優質學位有關。很多人將戶籍落在莞城,但是居住其他鎮街。

东莞为什么要迫切推进“人的城镇化”?

在一二線城市中,由於土地因素的制約,“生存在一處,夢想在另一處”已成為常態。這進一步說明東莞的城市承載力和居住環境等方面有待提升。雖然現在東莞城鎮化率已達90%,但是質量不高。最主要的體現在“攤大餅”式的城市發展模式的擴張帶動下,帶來了居住和就業越來越遠距離的分離,使城市的使用者們在工作地和家庭間疲於奔波,造成時間的大量浪費,也加劇其他各種城市病。

另外,村民濫建農宅嚴重浪費了土地,也導致村民居住環境惡劣,出現“只見新房不見新村”的怪現象。此外,農民濫建也造就了出租房的繁榮。雖然民建出租房的成本低廉、格外熱鬧,卻佔據了大量的土地資源。城中村生得粗糙,低矮樓房鱗次櫛比,樓道狹窄,電線密佈,粗放的建造模式和管理模式與現代化城市的目標難以契合,有些甚至成為社會治安惡化的溫床。

這是以往以產業引領城市發展模式的結果。廣東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院長申明浩教授認為,東莞過去城鎮化的基礎是產業,如今城鎮化的核心是人。當前中國大量的農民工已實現了從農村到城鎮的地域轉移,從農業到非農業的職業轉換,但還未實現向市民化的轉變。

东莞为什么要迫切推进“人的城镇化”?

不完全的城鎮化只是“半城鎮化”。十九大提出“住有所居”,原是指“居者有其屋”,在新常態下,隨著人才越來越追求安定,就必須變“住”成為“家”,必須有更合理的城市規劃,讓人才安居樂業,享受城鎮化建設的成果。

因此,對於“城不是城、村不是村”的現狀,東莞不能再怡然自得。城市品質作為引領產業發展的先行力量,如果不對標一線城市,解決“半城鎮化”發展帶來的問題,紮實提升城市的綜合承載力和城市品質,那麼東莞未來的發展優勢很有可能弱化。未來的東莞將會做到產、城、人、制度四位一體的融合,在住房保障、生活配套上多做工作,讓外來人口及引進的高端人才進得來、住得下,留得住,成為城市的建設者和發展成果共享者,成為城鎮活力、創造力和競爭力的來源。

东莞为什么要迫切推进“人的城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