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bit到GB,我們走了多少年?

你還能想象沒有移動存儲的生活嗎?移動存儲,在今天已經成為人們必不可少的隨身物件之一。你還記得自己的第一個移動存儲是什麼樣子的?當回頭看看那時候,你會發現,從bit到GB,外置存儲陪著我們走過了那麼多年啊。

多少人對外置存儲的記憶是從3.5寸軟盤開始的?1980年,索尼公司推出3.5寸軟盤,但在當時並未引起市場的太多關注。兩年後,IBM推出3.5英寸的軟驅後,它才走進大眾視野。便宜、攜帶方便,是它的優勢,在之後的十餘年間壟斷地位無人可動。

從bit到GB,我們走了多少年?

CD,就是我們常說的光盤。1982年誕生,容量可以提升到500MB左右。起初因為只能寫入一次,所以並不流行,它在允許多次讀寫後,才廣為流傳。DVD,CD的升級產品。外觀相似,但因存儲密度更高,所以DVD的容量更大。有單面和雙面之分,最大容量可接近20GB左右。

從bit到GB,我們走了多少年?

出現在2000年前後的U盤,至今還被廣泛應用,較之前者,容量翻倍,採用閃存數據技術,到現在都還是主流移動存儲設備之一。

從bit到GB,我們走了多少年?

與U盤同屬移動存儲類別的移動硬盤,應該說是滿足人們大容量存儲的最佳設備了。使用移動硬盤的場景越來越多,因其作為本地數據的備份和容量的擴充性以及足夠的便攜性,所以得到大眾用戶的青睞。

從bit到GB,我們走了多少年?

的確,身處現代社會,有太多美好、難忘、奇妙的時刻可以被記錄、被留存,所以用戶對「大容量」的要求,成為了必選項。就像著名人像攝影師王小寧以拍攝志願者的身份參加一次公益活動後,他就曾坦言「與拍攝明星不同,孩子的拍攝狀態你無法設定,他們會帶給你很多驚喜,讓你的雙手根本離不開相機,想要記錄下太多精彩瞬間。但如此一來,拍攝所產生的數據量又會是巨大的。」

從bit到GB,我們走了多少年?

從bit到GB,我們走了多少年?

這時候,像穩定性強、存儲速度非常快的超大容量外置硬盤LaCie Rugged便可以派上用場。當然,戶外攝影環境不比室內影棚,所以LaCie Rugged的抗震、防塵、防水功能,無疑可以為攝影師打消很多顧慮,讓拍攝更加得心應手。

從bit到GB,我們走了多少年?

從bit到GB,我們走了多少年?

回到工作室的王小寧,利用LaCie 2big dock這樣大型的存儲設備,集合LaCie Rugged上的數據,快速從相機拔出CF卡或是SD卡,就能快速瀏覽拍攝數據,為高效工作提供了有效工具。

從bit到GB,我們走了多少年?

從bit到GB,我們走了多少年?

從bit到GB,我們見證了科技的發展為生活和工作帶來的便利。未來,我們也有理由期待,更加卓越的移動存儲產品,用它來記錄我們的美時美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