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滅亡

唐朝衰落始於安史之亂,那時唐朝建立了大概一百四十年,經過了貞觀、開元一系列盛世,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時期之一。安史之亂就如癌症一般在唐王朝的軀體上肆虐,好在那時唐王朝正值壯年,自己覺得還可以搶救一下,於是又是手術又是化療,硬生生給搶救過來了,但一條壯漢變成了病夫,大傷元氣了。那個強盛、昂揚、開放、積極進取的唐王朝不復存在,如任何一個朝代後期一樣逐步走向了衰亡。安史之亂後用了大概六十年才把各處割據的藩鎮基本平定,唐朝餘下的近九十年的歲月中並未有中興氣象,而是逐漸衰朽,直至滅亡。

唐朝的滅亡

安史之亂

唐王朝前二百年一共有十二位皇帝,人均在位16.7年,平均壽命58.75歲;後九十年一共有十位皇帝,人均在位9年,平均壽命31.78歲。如果以安史之亂為分野,前一百四十年的唐王朝皇帝和後一百五十年的區別更加明顯。後面這十個皇帝中,有4個自己做死吃藥死掉了,有2個被宦官殺了,2個“病”死了(有說這兩個也是宦官弄死的),2個被最後的唐王朝終結者朱溫殺掉了。實際上,這些皇帝都是操控在宦官手中的棋子,唐王朝的最後近百年的實際掌控者是宦官。其中一個皇帝(文宗李昂)還算條漢子,幾次與宦官約架,被幾次爆揍,32歲就“病”死了,拿周赧王、漢獻帝這兩個亡國之君自比,甚至自覺不如,畢竟那兩人是被諸侯控制,他家裡管事兒的是家裡的保姆、保潔;後來的宣宗李忱稍稍有了點出息,宦官把他捧上臺,在位十三年,老百姓還算過了幾天好日子,在位的時候對宦官老虎不管、只打蒼蠅,大事兒不問、小事兒嚴管,也算當時沒有辦法的辦法了,死馬當活馬醫。但這傢伙五十歲的時候求長生吃藥吃死了,是後面十個皇帝中最長壽的一個。與他同時代的李商隱,在他死前三年,寫出了“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一語成讖,堪稱唐代章魚保羅。那時,唐王朝還有五十年好活。這是唐王朝得的第二場大病。

唐朝的滅亡

李商隱《登樂遊原》

這時候文官們在幹什麼呢?天生的他們對宦官反感,同樣,天生的對宦官輕視。唐、宋、明有相似之處,都是一群當時的精英知識分子充斥朝野,科舉制度確實把當世的傑出人物都選拔到高位了,但他們就幹了這麼幾件事:一、壓制皇權維護士大夫階層利益;二、專業扯後腿,寧可不幹事也不讓看著不順眼的人幹事兒,也就是黨爭。說他們是壞人吧,大多數還都是飽學宿儒、道德君子;說他們是好人吧,還都不幹正經事。文官強勢的時候,宦官這種社會最底層的人物有小人物的智慧,不去招惹文官,文官們壓制了皇帝就開始內鬥,人腦袋打成狗腦袋,藉助宦官力量繼續打,宦官們積蓄力量足夠了出來摘桃子壓制文官,如此反覆。所以,文官黨爭是唐王朝病體未愈又得了艾滋,免疫系統崩潰。

唐帝國末期,帝國北方一再遭受天災人禍,飽受催殘,而南方經過多年開發經濟水平日漸提高,加上戰亂較少,是維持唐帝國經濟的重要區域。懿宗李催是絕對的昏君,就像書上說的商紂王差不多,在位十五年,病死之前終於成功的把南方搞垮了,老百姓真的活不下去了,唐帝國脆弱的社會經濟結構完全被摧毀。

唐朝的滅亡

唐懿宗李催

屋漏偏逢連夜雨,倒黴的唐王朝出門被車撞了。這既是偶然又是必然,病歪歪的還偏偏半夜不走人行道連續橫穿主幹道,過街天橋還拆個精光。以前唐王朝內部的叛亂,都是藩鎮引起的,處理這些事物唐王朝還是有經驗的。但老革命遇到了新問題,藩鎮叛亂和農民起義結合了,連續的、反覆的、大面積的發生,這種既有組織結構、又有群眾基礎的動亂把唐王朝最後一點元氣徹底的吸乾了,亂世真的來了。其巔峰就是王仙芝、黃巢起義,其中黃巢起義歷經十年,從北方打到南方,再從南方打回北方,佔領了長安三年,當時十九歲的僖宗李儇(xuān)成為了第四位被攆出京城的唐朝皇帝。唐帝國毫無疑問的被送進了ICU搶救,生命開始倒計時,還有二十五年。兩位身材魁梧、滿臉橫肉、殺氣騰騰的醫生戴上了手套、拿起了手術刀。他們的眼睛並沒有看著病榻上的唐帝國,只盯著對方,手術刀剛剛用過,鮮血還在不斷地滴落。

唐朝的滅亡

黃巢起義路線圖

剩下這些年是唐帝國的垃圾時間,皇帝毫無存在感,宦官毫無存在感,文官毫無存在感,天下是唐帝國終結者朱溫(朱全忠)和唐帝國終結者變異體李克用兩個人的舞臺,兩個軍閥,兩個都想當皇帝的軍閥,朱溫贏了,代唐建立了後梁,後來李克用的兒子滅了後梁建立了後唐。唐帝國死定了,即使沒有朱溫李克用,還會有其他的軍閥出現,總之是民不聊生兵荒馬亂,而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大分裂——五代十國的預演。

唐朝的滅亡

唐朝梁王、後梁太祖朱溫

唐朝的滅亡

唐朝晉王、追諡後唐太祖武皇帝李克用

徘徊在歷史的偶然與必然之間,理工男讀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