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三「新」並舉,讓基層基礎「強起來」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實施精準脫貧、精準扶貧,讓所有困難群眾尤其是邊遠落後地區的農民群眾擺脫貧窮貧困,走上共同富裕道路、過上幸福美好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題中之意和關鍵所在,是人民群眾特別是困難群眾的殷切期盼,更是黨和政府作出的鄭重承諾。

時評|三“新”並舉,讓基層基礎“強起來”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黨和國家事業全局、順應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三農”工作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其中,讓農民群眾“生活富裕”,是重要出發點和落腳點。

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黨員,黨員看幹部。改變“民窮”局面,首先要“村壯”、“村強”,也就是基層黨組織及其基層幹部必須堅強有力、發揮好示範引領作用。換句話說,“民窮”不可怕,“村窮”更可怕。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少數農村基層黨組織長期軟弱渙散,集體經濟不強甚至倒掛,是需要整頓的後進黨組織;一些農村基層幹部素質不高、能力不強、作風不實、形象不佳,不僅自己不能富,也不能帶領群眾富,甚至將自己混同於普通群眾,個別的還不如一般群眾,與民爭利,嚴重製約了黨的富民惠民利民政策落地生根。為此,必須採取有力措施,真正讓基層基礎“強起來”。

要用新理念武裝。理念決定方向,思想決定行動。鄉村振興戰略,脫貧攻堅三年行動,是新時代黨中央在全面把握農村發展新形勢新任務做出的新部署。抓好中央有關重大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需要我們切實轉變觀念,深刻領會新精神、新思想、新舉措,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樹立城鄉融合、一體設計、多規合一理念,編制好地方規劃和專項規劃或方案,做到事事有規可循、層層有人負責;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民生改善優先保障,統籌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加快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堅持大扶貧工作格局,紮實推進產業扶貧、教育脫貧、健康扶貧、貧困殘疾人脫貧等脫貧攻堅行動,確保全面小康路上一戶不落、一個不少。

要有新思路引領。思路決定出路。一些農村地區長期改變不了貧窮落後的面貌,與基層黨組織及其基層黨員幹部的思路不寬、目標不清、能力不強等有著不無重要的關係。少數基層幹部習慣於老經驗、老辦法,缺少破解疑難問題的新辦法、突破發展瓶頸的新思路,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打贏脫貧攻堅行動上,更是一頭霧水、沒有主張。這就要求各級黨委及其組織部門要注重抓好對基層黨組織及其基層黨員幹部的教育培訓、跟蹤指導、跟班學習、實踐鍛鍊的力度,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採取分析研究對比的辦法,引導他們拓寬思路、放寬眼界、提升本領、增強素質,並結合本村本地實際,拿出科學有效務實管用的發展思路,突出問題導向,優化政策供給,下足繡花功夫,激發內生動力,帶領廣大農民群眾共同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

要靠新作為託底。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更要有新作為。農業農村是一個廣闊的舞臺,鄉村振興、脫貧攻堅是一項全新的事業,需要我們廣大基層黨組織及其基層黨員幹部大展身手、有所作為。各級各地要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促使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幹部找準定位、提高站位,堅持求真務實、真抓實幹,牢記“有位必有為、有為才有位”,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幹,一任接著一任抓,在與群眾始終保持密切聯繫的實踐中錘鍊作風、展現作為、樹好形象、贏得民心。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黨的執政根基在基層,力量之源在基層,群眾富裕的希望也在基層。各級各地要將工作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不斷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和農村幹部隊伍建設,發揮好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基層黨員幹部的先鋒模範作用,真正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擺在優先位置,集中力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團結帶領廣大農民群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征程中闊步前行,切實增強廣大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本文鏈接:http://www.71.cn/2018/0806/1012284.shtml(轉載請保留)

(作者:倪洋軍 中共淮安市洪澤區委黨建辦)

網友之家欄目投稿郵箱為:[email protected],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歡迎加入網友之家交流3群: 52241512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