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土地市场报告:三线城市火热 杭宁渝土地收入位列前三

5月土地市场报告:三线城市火热 杭宁渝土地收入位列前三

40城土地市场:一线冷清二线平稳三线火热

据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近日发布的《5月份40城土地市场报告》显示,5月份40城土地成交建筑面积、土地出让金收入环比下跌,土地出让均价连续2个月同比下跌,多项指标增幅有所收窄。

从其监测结果来看,40个城市土地市场分化严重:一线城市冷清,量价齐跌;二线城市总体平稳,有降温趋势;三线城市火热,土地成交均价创下2011年以来新高。与4月相比,40城土地成交建筑面积大幅萎缩,年初累计土地成交面积同比增幅也有所放缓。同时,40城土地成交均价也连续2个月同比下跌,整个市场呈现降温态势。

报告显示,5月份40个典型城市土地成交建筑面积2797.9万平方米,环比下跌27.4%,同比增长20.8%,同比增幅较4月份大幅收窄。1-5月,40个典型城市年初累计土地成交建筑面积18381.2万平方米,环比增长18.03%,同比增长26.8%。

300城土地市场:收入同比增54%

此外,据统计,全国300个城市共推出土地面积10431万平方米,环比增加11%,同比增加30%;土地出让金总额为3141亿元,环比增加14%,同比增加54%。

5月土地市场报告:三线城市火热 杭宁渝土地收入位列前三

其中,二三线热点城市开始成为土地市场的主力。据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的数据,5月全国土地出让金前20的城市中,二线重点城市占10席,三线重点城市占9席,一线城市仅上海入围。其中杭州、南京、重庆位列榜单前三甲,月度收金均过百亿。

宅地溢价率同比下降逾三成

土地市场的多种调控手段下,土地溢价率走低。

5月全国300个城市土地平均溢价率为29%,较去年同期下降20个百分点,延续了今年第一季度以来的下降趋势;其中住宅类用地平均溢价率为31%,较去年同期下降33个百分点。一二三线城市溢价率同比均呈下降趋势,其中一线城市本月成交地块均为底价出让,平均溢价率为0%。

溢价率走低的原因主要是调控手段生效。一方面,地方政府会通过配建等方式来遏制高价地出让的现象。另一方面,房企拿地的资金也受到约束,拿地策略更加理性。

土地流标现象增加 房企资金压力走高

今年以来一二线城市土地流标现象增加。据报道,截至5月底,一线城市流标8宗,流标数量同比上涨166%,流标面积同比上涨幅度达700%;二线城市流标68宗,流标规划建筑面积达796.66万平方米,相比2017年同期上涨了53%。

在全国一二线城市严格调控下,房企资金压力越来越大,对非优质地块的积极性降低。除此之外,房企融资难的现象频繁出现。据上交所信息显示,5月25日到5月30日,就有花样年、碧桂园、富力地产、合生创展4家房企公司债项目状态陆续变更为“中止”,合计拟发行规模达341亿元。

专家预计,今年地产融资收紧趋势将延续,行业去杠杆仍将持续,各大房企下半年的投资拿地策略也将趋于理性。在融资压力下,中小房企拿地变得更困难,行业集中度提升的速度也将进一步加快。而随着土地溢价率的进一步走低,土地成交楼面价有望在下半年缓降。

维持土地市场的稳定,严格限价应成常态。从当前土地供应的数量、类型、用途和条件来看,热点城市一方面要在供地源头上谨慎放量、多元考虑,合理分配住宅用地、租赁用地的比例,鼓励租赁市场等多元化发展;另一方面也盘活库存土地,加强监管,防止拖延开发捂地等不良市场现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