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要花大半生,才能讀懂父親的愛

幾乎每個當媽的都有過這樣的心路歷程:埋怨孩子爸爸在育兒道路上的各種“不給力”,不是對孩子的關愛不夠,就是對孩子的成長不上心。總之,就是付出遠遠不如自己多。

此話既對又不對。當媽的每晚無數次醒來輕輕為孩子蓋好被子,然後無限循環進入失眠模式,睡在旁邊的爸爸卻不知做了多少個春秋美夢;只要孩子叫一聲,當媽的跟聲控一樣,事無鉅細迅速回應,當爸的卻跟另一個孩子一樣還沉浸在手遊裡。

你可能要花大半生,才能讀懂父親的愛

不對的是,爸爸並非不如媽媽一樣愛孩子,只是愛的方式不一樣。小時候我們很難察覺,直到我們長大了,才知道父愛和母愛真的有別。

母愛代表著大地與海洋,是孩子溫柔的故鄉,在孩子小時候特別是6歲以前佔據主導地位。足夠的母愛可以讓一個人一輩子都不會缺乏安全感。當我們遇到困難時,母愛就像一道隨時為我們敞開的門,讓我們有路可退,心中充滿溫暖。

父愛則引領我們學會依靠自身的力量,成為自己真正的主人。父愛在孩子上學以後特別是從中學開始顯得特別重要,不可缺位。足夠的父愛可以讓我們在面對困難時,通過理性的分析和自我優勢的發揮,最終攀爬到新的高度,時刻保持對生命的激情。

你可能要花大半生,才能讀懂父親的愛

在嬰兒剛出生時,對外界的一切都充滿了恐懼感。任何外來刺激,都可能引起他們的極度恐慌。這個時候,母親的擁抱成了他們唯一的精神安慰。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不再喜歡老是被媽媽像小孩子一樣緊緊地抱著,因為這樣我們會覺得喘不過氣。這個時候,我們更希望和爸爸一起在草地上奔跑,肆意撒歡。

當然,隨著時代的進步,父愛和母愛之間的區別也越來越小,甚至相互“越位”。今天我想聊的不是哪個更重要,而是常常被我們忽略的一些東西,比如父愛中的剋制與溫柔。

還記得去美國讀書之前,媽媽為我購置了半年都用不完的物品,以備不時之需。而爸爸除了告訴我注意安全,什麼都沒說。第二年暑假回來,收拾書房時無意間看到一本《美國百科全書》。媽媽告訴我,在我出國的第二天,爸爸就去書店買了這本書。這一年,爸爸在家裡看,在單位也看,看的新聞多半都是跟我學校所在地的氣候、飲食、安全相關的。而這一切爸爸從沒跟我透露半句。

很多年前,外公無意間也跟我提到一件開心事。有一次住院,護士送過來的餛飩他只吃了一小半,沒想到姨媽接過他手上的碗將剩下的全部吃光。在平時,外公對姨媽很嚴厲,幾乎從來沒有讚揚過自己的女兒。但是在他的心裡,自己的兒女不嫌棄自己,這件事足以讓自己開心一輩子了。

你可能要花大半生,才能讀懂父親的愛

父愛,就是這麼默默無聞而又絲毫不遜於母愛。我們需要成長的磨礪,才能慢慢讀懂父親的愛。

父親節快到了,願每天下兒女對自己的父親多一點理解和尊重,對孩子的父親多一點耐性和寬容,遲早有一天,你的孩子會發現,原來自己的父親會像外公愛媽媽一樣愛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