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小村庄不简单……

红 色 岩 太

□吴锡超

这个小村庄不简单……

历史上,永定陈东岩太村和陈东其他地方一样,都属于岐岭,名为岩泰乡。苏区时期,岩泰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下辖的大岐自然村在解放后被评为革命基点村。

20世纪初,岩泰人民饱受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全乡佃农、半佃农的人口占总人口的60%,自耕农占30%,富农占7%,地主占3%,但地主却占有70%的土地(包括公蒸田、庙会田、儒资田在内)。地主对农民的剥削主要是地租和高利贷,一般按“业六个四”的比例定租,个别还高到七成。农民在租种之前还要付一笔“承租谷”,租了之后仍需再送礼和办酒席。高利货的剥削也很严重,借银债的利息一般在20—30%,借谷的年息50—80%。到了永定暴动的前几年,由于社会动乱,地主豪绅加紧盘剥,群众叫苦不迭,借债的人愈来愈多,因此利率也随之升高。特别是在青黄不接的时候,借一担谷,隔二三个月农作物收成时就要还二至三担。如果还不起,便要利上加利。

自从厦门等地被帝国主义的不平等条约强迫开为商埠后,岩泰的土特产条丝烟和土纸等便在洋货的冲击和排挤下,日益衰弱。土纸以前一担能卖到7个银元,但到20年代以后,洋纸大量倾销,土纸的价格比以前降了20%-30%。在这一时期,劳动力非常低廉,一个短工只值三四毛,农民一天的劳动只能勉强维持2天的生活,不少人只得求乞流浪。帝国主义势力的入侵,地主豪绅和军阀的残酷剥削压迫,把岩泰人民推入了苦难的深渊。这是黎明前的黑暗,这是暴风骤雨来临前的宁静,一场崭新的阶级斗争即将到来。

“红旗卷起农奴戟”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唤起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五四运动的爆发,迎来了中国新世纪的曙光。随着反帝反封建运动的迅猛开展,打倒孔家店,提倡白话文,新文化新思想日益传播,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建立以后,革命浪潮逐渐传到了永定农村。其时,卢肇西、卢其中,陈兆祥、曾格等岐岭进步青年从外地学习毕业回来后,积极创办新式学校,团结教育当地进步青年,投入革命斗争。

1926年10月北伐军进入永定后,卢肇西、卢其中等人积极发动群众支持北伐军,组织群众为北伐军带路、侦察和运输。在北伐军胜利进军的形势推动下,卢肇西、卢其中等在包括岩泰在内的岐岭成立农民协会,发展会员200多人,发动群众开展减租减息斗争,反对土豪劣绅的苛捐杂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共合作破裂,闽西发生了“清党”事件,卢肇西、卢其中、陈兆祥等共产党员根据党组织的指示,转入地下斗争。

1927年7月,中共闽南特委委员、工委书记罗秋天从漳州来到永定,在陈东坑岭头湖塘小学以教书为掩护,指导革命斗争。8月间,成立了陈东坑支部,岩泰成立党小组。

1927年冬,国民党张贞师陈国华部进驻永定,向全县苛派军饷3万元大洋。岐岭人民对此非常愤慨,纷纷表示抗捐。岩泰农民也参加了陈东坑反抗陈国华派款的斗争。1928年初,陈国华部开赴陈东,驻在广圣庙,强行向群众征收军饷。金丰区委获悉后,立即指示卢肇西、卢其中等率领农军与敌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3月9日深夜,卢肇西、卢其中等集中陈东坑农军200多人分数路包围敌军驻地。敌人胆战心惊,不敢迎战,并于次日凌晨朝漳州方向撤退,3万元派款也就不了了之。稍后,张贞派遣第四师第二营江湘部(步兵4个连,炮兵和机枪各1连)来到永定,成立了所谓“清乡委员会”。当时,敌人认为,陈国华部是在陈东坑被农军撵走的,此地应当是永定农民运动的中心。因此,他们便把陈东坑当作“清乡”的重点。4月中旬,江湘派出武装100余人开赴陈东坑,扬言“要挫平陈东坑”,形势十万火急。撵走陈国华部后,卢肇西、卢其中等把农军集中起来,进行军事训练,作好战斗准备。因此,江湘部100余人还未进入陈东地区,即遭到各村农军“麻雀战”“梅花战”的迷惑,搞得晕头转向,狼狈不堪,只得灰溜溜地退回县城。

6月中旬,县委在岭头湖塘小学召开全县党员代表紧急会议。会上讨论了局势的变化情况,决定成立永定暴动委员会,做好了暴动的计划部署,决定用“调虎离山”之计,在太平里、陈东、湖雷做好游击战争准备。6月30日凌晨,卢肇西、阮山等以陈东坑为中心,发动了金丰暴动。岩泰农军手持各式武器,手扎红布条,和其他各地农军集中在广圣庙前。卢肇西代表金丰暴动委员会作了简短的动员报告后,队伍兵分数路,由各暴动委员带领,分赴各村收缴地主民团的枪枝弹药。岩泰的地主民团肃之一空。永定暴动是全省规模最大、影响深远的农民武装暴动。以陈东坑为中心的金丰农民武装暴动,是永定暴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整个永定暴动的全局,对当时革命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金丰暴动后,敌江湘部立即抽调三分之二的兵力前往暴动地区镇压,实行残酷的“清乡”。洪坑团总林蔚民和古竹团防头子吕敬斋等纠集各乡团丁200多人,与敌江湘部遥相呼应,开始对岩泰等地实行清乡。

苏区时期,永定革命歌谣称,“金丰十三乡,唔(客家话,“不”的意思)当陈东乡,永定有五里,唔当金丰里”,生动地说明了永定金丰里特别是陈东乡受到的残害和损失之惨!

1928年7月15日,根据福建临时省委的指示,中共闽西临时特委在金砂古木督成立,同时成立闽西暴动委员会。8月,以太平里为中心的闽西秋收暴动后,闽西暴动武装整编为红军第七军十九师,下辖3个团。岩泰农军与金丰暴动武装一起,编为第五十六团,团长熊振声,党代表卢肇西,卢其中任团警卫队长,以后编入红四军第四纵队第八支队。

“分田分地真忙”

1929年5月19日,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第二次入闽,23日上午攻克龙岩城,傍晚攻克永定坎市,24日攻克湖雷,25日攻克永定县城。为了牵制和阻击广东方面之敌,红四军攻克湖雷后,立即派出第一纵队开赴陈东、岐岭等地,然后直插下洋、中川一带,扫清了当地反动势力,迅速打开了岩泰的斗争局面。

在此期间,陈兆祥、陈笃钦、李卓华等发动了“岐岭暴动”,岩泰等地纷纷响应,6月,建立了岩泰乡苏维埃政权,林万球为第一任乡苏主席。岩泰乡苏还设立裁判兼肃反、军事、土地、粮食、财政、文化、妇女等委员会,各委员会设委员1人,岩泰人民在政治上第一次翻身作了主人。乡苏维埃政府成立后,为了节省开支、精简机构,避免人浮于事和贪污腐化现象的发生,规定常驻人员只留3-6人,伙食费和零用钱每月不得超过4元6角,从而保证了苏维埃工作人员保持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的品徳和勤勤恳恳、克己奉公的革命精神。

这个小村庄不简单……

永定县岩泰乡苏维埃政府分田簿

苏维埃政权建设都是自下而上逐级成立的。岩泰等各乡苏维埃政府进行了民主选举,选出苏维埃代表,然后召开岐岭区苏维埃代表大会。1929年10月,永定第六区(岐岭、陈东)苏维埃政府成立,选举陈兆祥为主席。主席团成员有林如茂、林锦茂、林寿生、林裕连等。在第六区(岐岭、陈东)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岩泰各乡开展轰轰烈烈的分田分地运动。按照溪南区苏首倡的“以乡为单位,抽多补少,按人口平均分配”的分田经验,岩泰乡苏迅速把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每人平均分得2.5—3亩土地。“分田分地真忙”的同时,在岩泰乡党支部、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共青团、赤卫队、农会、妇女会、互助会、少先队、儿童团等群众组织纷纷建立,各项建设进入全盛时期。

岩泰农民砸烂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枷锁,实现了“耕者有其田”,他们梦寐以求的“命根子”终于回到自己的手中。分到土地后,他们立即投入了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的运动。在开展生产运动中,岩泰乡苏维埃政府首先帮助农民解决劳力、耕牛和农具缺乏的困难。当时农村大部分男性青壮年参加红军,农业生产的主要任务落到妇女身上。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农村的传统,她们仅限于做一般农活,犁田、耙田、插秧等技术性的农活极少问津。针对这种情况,岩泰乡苏维埃政府组织劳动互助合作组,从各种农业技术工作的需要出发,聘请有技术的老农当师傅传授经验,使她们能顶上生产第一线;组织了“耕犁合作社”“农业生产合作社”,通过信贷借款,有计划地解决了耕牛、农具等实际问题;还组织农民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开展劳动竞赛,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由于苏维埃政府积极发展农业生产,虽然敌人时常来干扰,但农业生产还是获得好收成。如1929年至1930年冬,岩泰由以前每亩单产266斤增加到了323斤,单产提高了21%。

在土地革命不断深入和经济建设蓬勃发展的同时,岩泰文化教育事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当时,岐岭区设立了高级劳动小学1所,岩泰乡设初级劳动小学和独立平民夜校各1所,识字班3个,还办起妇女夜校等。劳动小学实行义务教育,17岁以下学生一律免费入学;设国语、算术、自然、游艺等课程,学制3年。劳动小学以永定县文委会编写的《劳动课本》作为教材,还相应地增加了乡土教材。

岩泰乡苏维埃政府还经常组织军事体育活动,组织少先队、儿童团进行军事训练。训练的项目有跳高、跳远、赛跑、野操、打靶、刺杀等。每逢重大节日,除参加县里的检阅评比外,区乡也有进行活动。如1930年10月,区苏维埃政府在岐岭井下坝举行少先队、儿童团会操和文艺表演比赛,岩泰为主力的陈东队获第一名,获“优胜”奖旗一面。

岩泰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发动青年参军参战,为保卫红色政权作出了贡献。为了保卫政权,在暴动农军编入红四军第四纵队后,岩泰乡成立了不脱产的赤卫队,隶属于金丰区赤卫大队。1930年3月,岩泰乡赤卫队选送了10余名队员参加县赤卫团(后为红十二军三团),然后又继续组织当地青年加入乡赤卫队。1932年春,金丰游击队以岩泰等乡赤卫队为骨干,一直坚持斗争至三年游击战争初期。

这个小村庄不简单……

地方交通线重要小站

红军长征以后,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在领导红军游击队抗击国民党军“清剿”的同时,十分重视地方交通站的建设。1935年4月,闽西南军政委员会成立不久,决定把闽西工农通讯社改为闽西南武装交通站。从红八团、红九团和地方游击队中抽调一批班、排、连干部和立场坚定的共产党员担任交通站工作。武装交通站是闽西南军政委员会直接领导的一个重要机构,总站负责人为雷德兴。总站按三个作战分区,下设三个大站,每个大站又设有小站。岩泰是抚市进入“铁打岐岭”的门户,距永定与南靖边界不远,地理位置相当重要。武装交通站总站在岩泰设立了小站,连接三分区适中石门炉中心站、闽西军政委员会、岩永靖边县委、岩南漳边县委。

1935年秋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参谋长朱森叛变后,三分区适中石门炉中心站受到破坏,遂与龙岩县委交通站合并,姜茂生为站长。为了加强交通站的工作,姜茂生开辟了三条秘密交通站,其中一条从分区交通站出发,向西由石门炉到大洋、竹子炉、田地、小吴坑、岩泰、陈东坑,连接金丰大山。

为了防止叛徒破坏,交通站规定了单线联系的办法和严格的纪律,不论总站、分区站、小站还是县、区站,一律不发生交叉关系。这些秘密交通线若是一条受阻可走另一条,使得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在任何紧急情况下,都能同各分区、各县迅速联系,及时传递上级指示。1935年底,闽西南武装交通站通过上海的联络站与党中央交通站取得联系,得到了中共中央关于开展抗日反蒋统一战线的指示。闽西南武装交通线,在游击战争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十年“红旗不倒”

1931年底,整个金丰地区被敌所占,岩泰党组织转移至金丰大山坚持斗争,后因遭到破坏而被迫停止活动。一些在土地革命时逃亡到外地的地主豪绅纷纷回乡,对革命群众进行疯狂的反攻倒算。一夜之间,国民党军队和反动地主民团在岩泰村烧毁18座大小土楼,群众生产生活受到重创,苏区建设受到严重破坏。1932年4月,毛泽东率领东路军东征龙岩、漳州,永定苏区得到恢复。岩泰乡第二次成立乡苏维埃政府,由林干兴任主席,成员有林南斗、卢亚双、张三华等。

1934年春,十九路军发动“福建事变”失败后,国民党蒋介石继续进行第五次“围剿”。4月,敌军侵占龙岩城;接着,广东军盘踞了永定县城,闽西苏区的斗争形势日益严峻。为了牵制敌人向中央苏区进攻,5月,中央军委派红八团从上杭太拔经永定挺进龙岩,在闽西南开展游击战争。红八团进入永定时,永东工作组负责人马发贤、赖义斋等指挥金丰游击队配合红八团先行部队打开了永定局面,建立了革命据点。不久,县委又派原县苏主席黄权为向导,随同红八团进入金丰大山,岩泰重新成为游击区。三年游击战争时期,岩泰的德庆堂、永居楼成为魏金水、刘永生、伍洪祥等指导革命的重要活动据点。

在三年游击战争中,虽然敌人实行了白色恐怖政策,但是岩泰人民并没有被吓倒,始终冒着生命危险支持和保护党组织和地方武装力量。在整个游击战争中,由于敌人的残酷封锁,红军游击队给养十分困难,岩泰人民就采取各种办法为他们解决这个因难,接济游击队。

闽西事变以后,岩泰等地成为王涛支队、康容支队的游击区域,坚持反顽武装自卫斗争。抗日战争胜利不久,国共内战开始。1947年下半年后,国民党由于在军事上的失利,在南方加紧“三征”(征兵、征粮、征税),岩泰仅征税一项,就占农民稻谷收入的40%左右。此外,每户要派5升米的壮丁税、3升米的保管费,以及自卫队的经济费等。为了抗缴粮税,岩泰人民只好上山逃荒,导致土地荒芜,收成锐减,80%以上农民缺少粮食,甚至发生饿死人的惨剧。面对敌人的白色恐怖,岩泰人民并没有被吓倒,他们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坚持开展革命斗争,迎接永埔工作团、永东工作团的到来,也迎来了革命的曙光。

1949年4月初,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解放了南京。5月初,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司令部发布布告,要求国民党闽西各级政府及其武装立即停止军事行动,进行和平谈判。5月22日,国民党闽西军政当局宣布和平起义。与此同时,国民党永定县长赖作梁也宣布和平起义。此时,永东等工作团和武工队根据斗争实际,采取灵活的斗争策略,于5月21日(农历4月24日)首先攻打乡公所陈东壮丁队,缴枪10多枝,将俘虏的10多名壮丁经教育后改编为民兵队伍,接管国民党区乡政权。7月17日,国民党胡琏兵团残部从上杭分六路窜犯永定。县独立团和十七团在县城完成阻击任务后,转移到岐岭。在此期间,在岐岭活动的党组织、工作团、武工队与县独立团一起行动,在岩太等地开展游击战争,抗击溃军的窜扰。8月底,岩泰终于解放。9月1日,永定县人民民主政府成立。至此,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岩泰二十年“红旗不倒”,为中国革命事业付出了重大牺牲。林干兴、林永兴、林禄初、林福初等参军参战,参加南靖科岭战斗,一举成名。但因叛徒出卖,林禄初、林福初在岩前村革命活动中被暗杀牺牲。在他俩兄弟的带领下,岩泰前期走出了林初海、林禄德、林子玉、林秋来、林河生、林绍昌等十几名红军游击队战士,后期涌现了游击队长林秋来、侦察情报组长林宏来等人。林芹旺、林永兴等接头户为支持和帮助红军游击队,经常冒着生命危险为红军购买雨伞、大米、猪肉、食盐等物资,往返于岩泰—竹园头。林长茂、卢三姑夫妇帮助红军运送物资,利用岩泰至竹园头的天然屏障,往返两地,不幸被敌人发现,被关押在福星楼半月有余,受到严刑拷打,夫妻俩坚贞不屈,宁死也不吐半个字。后经亲房叔伯帮其变卖家产,林长茂、卢三姑夫妇才被赎出,但是被限制人身自由,严禁走出村外活动,生活受到压制,直到解放才得以翻身。

光荣,永远属于坚贞不屈的人民。新中国成立后,岩泰大岐自然村被认定为革命基点村。□(作者单位系龙岩市博物馆)(摘自《红色文化周刊》)原标题:《红色岩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