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百億P2P平台轟然倒下,小白投資者如何避免成爲金融難民?

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已經有200多家P2P公司爆雷。

8月6日,人民日報再度為P2P發聲:網貸平臺將會“水落石出”,不規範的會出局。對於普通人來說,你該如何看清行業的發展趨勢,識別出安全可靠的平臺,避免成了跟風后為風險買單的金融難民呢?當前環境下,P2P行業正通過優勝劣汰不斷自我淨化,但要完全迴歸理性從而健康有序的發展,其整改之路仍然任重道遠。

又一家百億P2P平臺轟然倒下,小白投資者如何避免成為金融難民?

‍嚴監管下P2P:風險與機遇並存‍

7月16日,雅堂控股董事長等人因涉嫌違法犯罪投案自首,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2017年11月錢寶網被查,上個月唐小僧和聯璧金融“爆雷”,至此,錢寶網、雅堂金融、唐小僧、聯璧金融四大民間高返P2P平臺全軍覆沒。整個六月份,P2P共爆雷63起,進入七月更是雷聲不斷。截止至2018年6月底,P2P行業累計問題平臺數量達2121家,累計轉型及停業平臺2226家,正常運營P2P平臺數量持續下降,到6月底僅餘1836家。

P2P的出現是順應了中小微企業融資需求和個人投資者投資需求的產物,而P2P野蠻生長造成的亂象頻發卻又帶來了嚴監管。當前環境下,P2P行業正通過優勝劣汰不斷進行自我淨化,但要完全迴歸理性從而健康有序的發展,其整改之路仍然任重道遠。

P2P之所以可以發展起來是諸多因素共同推動的結果,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其順應了個人投資者的投資需求和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

2016年中國居民儲蓄率全球排名第4,儲蓄率高反映居民潛在的投資需求極大。

近年來,中國居民儲蓄率呈逐漸降低趨勢,原因之一是由於銀行存款保本不保值,居民存款正加速湧向金融產品。

以往,房地產投資是除了儲蓄以外中國居民最主要最集中的投資方式,而近些年來房地產市場的嚴監管導致房地產投資流動性降低,個人投資者急需一個房地產之外的投資渠道。P2P的出現正是順應了這種需求,為個人投資者提供了一個便利的投資途徑,提高了社會閒散資金利用率。

中小微企業包括個體企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企業數量上佔比超過90%。中小微企業的活躍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經濟發展的活躍程度。然而一直以來,融資難都是制約中小微企業發展的瓶頸,以銀行為代表的傳統金融機構,申請貸款條件苛刻,審核程序繁複冗長,難以滿足對融資靈活度要求高且鮮有抵押物的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

P2P在很大程度上順應了中小微企業融資的需求。在2013年通過人人貸平臺獲得借款的3.2萬人中,超三分之一的借款人為中小企業主,通過此平臺共獲得了6.5億元貸款,佔當年平臺交易總額的42%。拍拍貸平臺上也有約1.6萬中小企業借款人,佔總借款人的41%,總借款金額達7億元,佔當年平臺交易總額的67%。

網貸平臺涉及中小微企業的借款呈不斷增長態勢。根據網貸之家發佈的《賦能新週期:網絡借貸普惠金融實踐白皮書(2017)》,2013年P2P網貸小微企業借款年成交量僅124.32億元,到2017年已增長至8722.80億元,翻了超70倍。P2P的發展帶來了全新的金融業態,為中小微企業提供了更為便捷的融資途徑。

P2P發展現狀‍

2016年至今正常運營平臺數量一直持續減少,截止至2018年6月僅剩1836家。平臺數量減少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監管趨嚴,平臺自身問題暴露後無法達到合規要求而導致難以繼續運營,最終只能選擇退出行業;二是,行業門檻提高造成新增平臺數量減少。

2014年末至2016年8月是平臺“爆雷”高峰期,之後新增問題平臺數量顯著降低,說明P2P行業在經歷高速增長之後逐漸迴歸理性,通過優勝劣汰進入了相對平穩的發展階段。但2018年6月問題平臺數量突然激增,有63家平臺相繼爆雷,原因在於:

業務規模大的平臺發生爆雷事件引發恐慌蔓延,失去信心的投資者提現擠兌導致其他平臺也迅速出現問題。

從大環境上看,監管要求機構去槓桿導致市場上資金吃緊,資金需求多而資金量減少致使很多借款企業違約率上升;P2P平臺備案確定延期而新政尚未明確也是導致P2P市場環境不穩定的一個重要因素。截止2018年6月,問題平臺累計達到2121家。我們認為,問題平臺的出局將最終為優質平臺的發展創造一個良性的環境。

2016年以來平均借款期限呈現上升趨勢,且自2017年12月57號文下發開始以更高的速率提升。2018年6月網貸行業平均借款期限為12.34個月,環比拉長0.32個月,同比拉長3.56個月。P2P平臺平均借款期限拉長是監管整治持續加碼,短期詐騙平臺不斷退出的結果。57號文的發佈,更是明確了活期理財產品以及拆標、期限錯配屬於違規行為,很多平臺為備案開始陸續清查此類項目,平均借款期限進一步快速拉長。

自2014年2月起至2016年9月,綜合參考投資收益率逐步下降,之後進入相對穩定期,在9%到10%之間波動。2018年6月收益率為9.62%,環比小幅降低6個基點,同比增長32個基點。這或與當下借款項目傾向於長期標的有關,借款期限較長的標的一般收益率相對更高,帶動行業綜合收益率同比小幅上升。

受行業規模限制,成交量同比大幅降低。自2017年7月開始成交量逐漸下降。2018年6月成交量為1757.23億元,環比5月下降3.80%,同比下降28.42%。這些數據表明P2P行業規模的高速增長已暫告一段落,尤其是在出臺“雙降”這種限制規模的政策之後,行業的成交量下行在預料之中。

截止2018年6月底,P2P平臺待還餘額總數為13170.47億元,而餘額寶現有的五隻基金中僅天弘餘額寶貨幣基金一隻的規模就達到了14540.21億元。所以說,從待還餘額規模上看P2P整個行業規模並不大,對整個國家的經濟體系並不構成系統性風險,其問題只在於現階段行業不夠集中,即平臺數量眾多且良莠不齊,很多投資者難免會選中有問題的平臺進行投資,產生投資風險。

‍近期典型P2P平臺“爆雷”案例‍

近期,P2P平臺爆雷事件頻發,合規問題不斷凸顯。本文以善林金融、唐小僧、聯璧金融以及雅堂金融爆雷事件為例進行梳理、分析,找出其中的共性問題並研究識別問題平臺方法。

  • 案例1:善林金融

善林金融涉嫌自融。投資人的錢直接由POS機劃到公司賬戶,但公司卻把這些錢轉移到善林控制人的公司裡去投資實業,而投資者每月所收到的錢均由私人賬戶轉出,屬於嚴重的自融行為;公司借新還舊,償還高息。善林金融允諾的收益率非常高,而經警方調查發現,善林金融對外宣稱的投資項目並無盈利能力,其通過借新還舊的方式償還前期投資人到期本息;虛假宣傳,打造“大而不倒”形象。

警方通報稱,善林金融不惜花費鉅額資金做足包裝宣傳,在民眾中營造“大而不倒”的公司形象,騙取投資者的信任;公司曾兩度受罰。2015年7月13日,因違反《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相關規定被下令整改並處以55萬元的罰款,之後同年12月16日,因虛假宣傳再次被處以10萬元罰款。

  • 案例2:唐小僧

唐小僧實控人背景神秘。執行董事兼總經理被質疑只是代理人,實控人具有“神秘背景”,且至今無人對此進行澄清;平臺無銀行存管。唐小僧自2015年5月成立以來,至今未上線銀行存管;“高額返利”在業界早已鼎鼎大名。因為理財還能返現金,所以平臺的“羊毛流量”很大;平臺的信息披露差。信息披露差一直為人所詬病,募集資金的真實用途、還款來源以及資產抵押情況均未披露。為獲得投資人信任和接受,想方設法給自己披上國資的外衣,於是就有了假央企“瑞寶力源”事件。

  • 案例3:聯璧金融

聯璧金融收益率畸高。聯璧金融"鈴鐺寶3月期"、"鈴鐺寶6月期"兩款產品歷史年化收益率分別達到10%、12%,皆高於市場平均水平;平臺涉嫌自融。投資者投資聯璧的產品,所有的資金流動都在斐訊供應商之間,包括零錢計劃。斐訊和聯璧之間自融嫌疑非常大,且斐訊的財務狀況非常糟糕;明顯不合規。

官網上的服務協議中寫道:“公司不對金融產品交易的參與方的真實性、充分性、可靠性、準確性、完整性、合法性承擔任何責任”,“本公司股東、創建人……僱員不保證平臺內容的真實性、充分性、及時性、可靠性、完整性和有效性,並且免除任何由此引起的法律責任”,這種協議明顯違反合規要求;沒有銀行存管。聯璧金融自成立以來,至今未上線銀行存管。

  • 案例4:雅堂金融

雅堂金融是有名的高返利P2P平臺,網貸之家顯示其參考收益率高達16.6%;平臺涉嫌自融。如果說其他平臺的自融還是遮遮掩掩的,那麼雅堂金融則是明目張膽的自融。自2017年6月起,雅堂金融的多個標的明確寫著為其股東或旗下產業融資,其中一個借款標的明確寫著借款是為“雅堂控股集團參股企業股東融資”,另一隻創業標中也明確地寫著“融資項目為雅堂傢俱館”;平臺自上線起未接入銀行存管。

爆雷P2P平臺共性問題及風險識別

在爆雷的P2P平臺中,常見的問題包括自融、高收益率、短期限、標的不透明、無銀行存管、合規不到位等。

一般來說,自融的目的就是給背後的實體企業“輸血”。一旦選擇自融就會使P2P平臺和企業的經營綁在一起,暴露於企業的運營風險之中。一旦企業運營出現問題,P2P平臺也將難以為繼。《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以國家政策的形式明確規定網貸平臺不得“自融”,否則將突破其“中介”的定位。辨別自融除了看資金託管、收益率、期限、標的透明性等,最重要的是看平臺背後有無實體企業。

“收益率普遍下降,期限增長”是整個P2P行業的大趨勢。收益下降是監管合規化要求下資產獲取難度加大,利潤變薄的體現;期限變長是為了順應監管政策平臺停止債轉拆標、期限錯配等操作,導致長標增多的結果。如果P2P平臺的產品還是高利率、短期限,則是不合理的,極大可能是問題平臺在用短期限和明顯高於市場平均水平的高利率來吸引投資者重倉。

對於一個P2P網貸平臺發出的標的,要辨別其是否是真標。問題平臺一般不會公開過多的信息以免假標被人識破,相反,優質的平臺則會披露詳盡的信息來提高產品的可信度獲取投資者的信任。

監管明確要求,網貸平臺必須要接入銀行存管。雖然銀行存管並非是P2P的保險箱,市場上一些與銀行簽訂資金存管的平臺也出現了問題,但是銀行存管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投資人的資金是真的流向了借款人手裡,而不是被平臺挪用,降低了損失發生的概率。

合法合規是一條底線。看一個平臺是否合規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是否符合資產端標的限額規定、是否存在違規業務和活期產品、是否有銀行存管、是否有ICP證、是否有三級等保、信息披露是否符合規定等。

‍P2P整改 已有一定成效但仍任重而道遠‍

P2P行業先是經歷了最初亂象頻發的野蠻生長階段,之後監管機構開始重拳治理以期使行業逐步走向合法合規的發展之路。

自2017年以來,持續出臺的監管政策,對行業的規範已經起到了很大的引導作用,但是由於各地監管政策不統一,致使部分P2P平臺仍長期處於監管視線之外,監管制度的完善依然迫在眉睫。

上海市檢察機關稱,將在梳理總結前期案件特點的基礎上,與金融監管部門、金融機構加強合作,針對經濟新常態和金融改革措施做好研判,有效維護金融安全。6月25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相關人士明確表示,將加大金融案件辦理力度,嚴查互聯網金融等重點領域的金融犯罪案件。

2017年7月,央行等十七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做好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清理整頓工作的通知》明確規定“整改期間,從業機構存量不合規業務要逐步壓降至零,不得新增不合規業務”,並一再強調各級地方政府應“採取有效措施確保整治期間轄內互聯網金融從業機構數量及業務規模雙降”。

2017年12月下發的《關於做好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整改驗收工作的通知》(57號文)要求,各地應在2018年4月底前完成轄內主要P2P機構的備案登記工作、6月底之前全部完成;並對債權轉讓、風險備付金、資金存管等關鍵性問題作出進一步的解釋說明。

在很長的時間裡,P2P行業都在焦慮中等待一個結果:通知中確定的日期到達之時,究竟怎樣的平臺能存活下來?而現在,P2P平臺備案延期已成定局,而新政如何還沒有得到明確,僅央行於7月9日發佈消息稱再用1到2年時間完成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化解存量風險,消除風險隱患,同時初步建立適應互聯網金融特點的監管制度體系。種種跡象表明P2P的整改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展望:最終走向良幣驅逐劣幣

未來行業集中度將趨高。從大方向上看,隨著一大批不合格平臺被清理,P2P行業將迎來新一輪洗牌期。當前1836家運營平臺中仍有60%的平臺尚未完成銀行存管,存在資金池和挪用資金的可能;有25%的平臺年收益率大於12%,大概率給借款人帶來極高的貸款成本和違約可能。如果不進行修正,這些平臺將隨著行業洗牌加速而被淘汰。

根據中金的研究,3年後,平臺數量將僅剩目前的10%。未來平臺發展趨勢將呈現兩極化:大量不合規平臺被“出清”,少數優質平臺更加發展壯大。

未來利用擔保公司進行第三方擔保或將成為行業主流。57號文明確表示:“風險備付金與網貸機構的信息中介定位不符,應當逐步消化,壓縮風險備付金規模。”同時,“各地應當積極引導網貸機構採取引入第三方擔保等其他方式對出借人進行保障。”

風險準備金、風險備付金等增信方式現已都不合規,而第三方擔保則是受政策鼓勵的方式。現階段已有多家平臺積極“擁抱監管”引入了第三方擔保,例如玖富普惠跟太平洋財險、人保財險分別合作了履約保證保險;宜貸網與中國人壽保險公司進行合作推出了保障計劃;近期,宜人貸與中國人保財險達成合作,簽訂三年合作協議,針對特定借款產品推出借款人履約保證保險。雖然第三方擔保不能完全杜絕風險,但其為出借人提供了一定的風險保障,提高了投資安全度,加之受政策鼓勵,未來或將成為行業主流。

很多事物的發展完善都要經歷一個陣痛的過程,對於P2P行業更是如此。援引新華社的說法:“短時間內集中‘爆雷’未必是壞事,這是行業進行自我淨化的一個正常階段;優勝劣汰是所有行業發展所遵循的規律,不能因為短時間內出現問題就一味地否認它。”在一批問題平臺倒下的時候,還有一批努力做資產和風控的平臺存在著,他們合法合規,不自融,不依賴高收益率來吸引投資者。未來這類平臺自身綜合實力逐漸增強,客戶認可度逐步提高,最終實現良幣驅逐劣幣,形成更加健康開放的環境,讓優質的P2P平臺真正做到滿足個人投資需求並切實服務中小微企業。

作者 | 歐陽輝 長江商學院傑出院長講席教授

宋書藝 元時代智庫研究員

來源 | FT中文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