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蝶变展新貌,荔城区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显成效

美丽蝶变展新貌,荔城区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显成效

加强乡村河道巡查。

美丽蝶变展新貌,荔城区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显成效

组织村民清理垃圾。

铺设污水管网1200米,接入污水管道工业企业153家;实施清淤清障51条河道长58.6公里,共清淤11多万立方米、清障760平方米;10天内排查陈年垃圾堆放点640余处、清运陈年垃圾546吨……记者从7月19日召开的上半年全市共建美丽乡村工作汇报会上获悉,荔城区污染防治“百日攻坚”行动开展不到半个月时间内,交出这样一份亮丽的“成绩单”。多措并举,重点突破,该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持续稳步推进。

典型引领 形成共建合力

盛夏的午后,走进黄石镇惠下村,宽敞整洁的水泥村道,整齐划一的住宅,内容丰富的彩绘文化墙,与房前屋后盛开的鲜花、葱翠的树木连成一片,绘就一幅美丽乡村风景图。

“我们喜欢生活在这里,无论是文化娱乐、交通出行,还是居住环境,一点也不比城里差。”家住该村阔沟大道旁的吴斌洲说,一到暑假,住在城里的小外孙也爱往农村跑。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惠下村各家各户积极行动,清理沟渠垃圾,拆除乱搭建;各村民小组配置垃圾桶,建立保洁员队伍,确保垃圾日产日清;实施道路硬化、环村公路绿化、露天厕所填埋、文化走廊建设等工程,彻底整治“脏乱差”问题,使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成为全市美丽乡村建设新典范。

惠下村的变化是该区共建美丽乡村的一个缩影。2016年底,全市共建美丽乡村工作全面推进后,荔城区立即响应,成立共建美丽乡村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出台相关措施,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为共建美丽乡村提供组织保障。

区执法局牵头整治农村环境卫生,持续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行动、实施农村“厕所革命”,提升村容村貌;区住建局牵头做好各项规划编制与评审,做好旧房裸房整治、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项目规划建设工作;区水务局负责农村河道清理整治,保障农村水体水清河美;区委宣传部发挥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作用,推广先进经验……该区共建美丽乡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协调推进。

该区共建办主任林光华说,他们抽调相关单位工作人员,全面融合各类创建资源,深入各镇实地勘察、调研,学习其他地区美丽乡村建设先进经验,广泛征求村民意愿,将村民诉求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制定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突出亮点,打造特色,该区涌现出后黄、惠下、青垞等一批具有自身特色的先进村庄,成为全区共建美丽乡村的典型。

  污染防治 打造美丽环境

8月6日,在西天尾镇吴江村理社至下墩段的内河里,几名工人拖着长长的皮管,正在实施人工清淤,岸边堆放着不少清理出来的垃圾。

“由于大型挖掘机无法进入村河道进行施工,只能采取人工清淤。”该村党支部书记杨家添说,经过几天的奋战,该段内河的清淤工作已经完成过半,至少清理了2米多厚的淤泥。

吴江村是西天尾镇“绿心”宜居环境建设试点村,位于延寿溪下游,延寿溪吴江支流环绕并穿过整个村庄。村民沿河而居,之前环保意识淡薄,一小部分村民甚至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里,生活垃圾随意乱扔,导致河道淤泥堆积,影响了当地群众生产生活。

近年来,该区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契机,对延寿溪(吴江支流)进行集中整治,开展河道清淤、新建护岸、铺设污水管等行动,对沿河两岸的危房、老房、坟墓动员拆迁,在河道两边铺设2条污水管收集污水,建造河道两岸绿色景观。如今,村容村貌有了极大的改观,延寿溪行洪能力提高,有效保障周边企业、工业园区、民居防洪安全,实现整治河段“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今年,该区计划完成污水管网建设12公里,已完成5公里;中心城区污水源普查已全部完成,共列出雨污改造项目103个,已完成98个;全区村居污水处理整治工程(主要建设三格式化粪池、污水管网、微型污水处理设施)涉及106个村居、10000户,已完成9651户;整治护城河、下戴河2条黑臭水体,整治效果良好。

素质提升 构建和谐乡风

文化是美丽乡村的灵魂,乡风是美丽乡村的印记。近年来,该区坚持把提升群众文明素质作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立足点,积极开展文明家庭、诚信家庭、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家庭小孝星”等评选表彰活动,村村建起文化广场、文化墙,开办农家书屋、老年活动中心,满足了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十四孝子图”“讲文明树新风”……走进荔城区黄石镇,不时可见内容涵盖美丽家园、廉政文化、孝亲敬老、历史故事等主题的文化墙。

惠下村为打造美丽乡村新形象,投入8万多元,对全村房屋外墙进行整治和利用,绘制“文化墙”600多平方米,并通过文化墙、微信平台、宣传栏等宣传方式,促进邻里和谐,提高村民素质。

暑假期间,该村“惠洋十音”免费培训班吸引不少学生参加。据该村党支部书记吴金贵介绍,近年来,惠下村依托“四治一体”善治工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注重“以文养德”,通过道德文化墙、文化走廊、“惠洋十音”培训、编排道德小戏、自办乡村中秋晚会等,提升村民道德修养、倡导文明新风。

“以前,村里人农闲时,除了打牌几乎再无其他活动,邻里纠纷也多。现在大家空余时间跳舞、唱戏、看书,通过参加各种文体活动,生活充实多,精神也好了。”谈起现在的生活,该村村民吴淑琴满脸笑容。

如今,走进该区的农村,你会发现村民的生活状态、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改变,讲封建迷信的人少了,学科学、懂科学的人多了;铺张浪费、大操大办的现象少了,热心公益、捐资助学的事例多了,辛勤劳动、科学致富的“能手”不断涌现……讲文明、促和谐的乡风吹遍城乡每个角落,群众共享美丽乡村建设的丰硕成果。(湄洲日报记者 陈艳艳 通讯员 何晋生 实习生 吴思宇 文/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